元朝元惠宗至正年间,浙江台州宁海有个姓黄的人,很小的时候就喜欢佛理,便辞别父母到天台寺出家,师傅为他起法号叫“法林”。
法林在台州跟随师傅研习各种佛经,在师傅的指点下,逐渐掌握了很多知识。
一次,法林在诵读陈尊宿的《睦州语录》时,心中突然觉得明白了什么,但师傅也无法给予指点,只好推荐他去中天竺,请教当时的高僧元叟禅师。
元叟禅师得知他从天台寺来,便看似无意地问他有没有见过寒山和拾得。
法林当即就明白,大师这是在和自己谈机锋,因为寒山和拾得都是唐代的高僧,如今已经是元朝,怎么可能见到他们?
于是便双手合十行礼,说自己今天才第一次见到和尚(古代的和尚专指得道高僧)。
但元叟禅师一听就大声呵斥,说你是一个喜欢说谎的莽汉,还不赶快去佛堂参见各位长老?
法林也不辩驳,老老实实地去了佛堂跟随长老们做功课,每天都刻苦用功,不敢有半点懈怠。
几天之后,法林正在念诵佛经,元叟禅师突然来到他背后,问他是不是在读经书,得到肯定回答之后,还问他用什么看。
法林回答说是用眼看。元叟禅师突然举起手,紧握成拳头在法林眼前晃了晃,问他为什么不用这个看。
法林微笑了一下,说如果放下拳头,那还能用什么看?元叟禅师终于露出满意的笑容,为他颔首称赞。
从此之后,法林就在中天竺跟随元叟禅师修行,在佛理上的造诣突飞猛进,很快就成了一代高僧。
几年之后,法林禅师接受了东屿禅师的邀请,开始在净慈寺给大众讲法。法林禅师在这里留下了四句脍炙人口的偈语:
拨尘见佛,谁知佛亦是尘。罕逢穿耳者,多见刻舟人。
这里面有两个佛家名词,一是“穿耳者”,意思是指像达摩祖师那样从天竺来的出家人,指代能当下透过声色六尘、悟见本性的高僧;
二是“刻舟人”,借意刻舟求剑的寓言,指代离开本分、逐色寻志、全然不知反照的痴迷莽汉。
由于法林的讲解很有古代大德高僧的风范,浮山竺原禅师听了他的讲法后,禁不住大声赞叹道:五百众中居上首,妙解堪作人天师。
过了一段时间后,法林禅师辞去了讲师的职位,就在寺内的蒙堂静修,九年没有离开过半步。
九年之后,元朝丞相脱欢邀请法林出山,出任了万寿寺的住持。
但法林很快就辞职了,回到了灵隐寺,最后在灵隐寺的了幻庵常住,直到最后圆寂。
时间来到了元顺帝至正十五年,也就是公元年3月,72岁的法林禅师突然把了幻庵僧众全部叫到面前,向他们讲述了自己一生行脚修行的经历。
法林禅师最后告诉大家自己即将入寂,还叮嘱大家说:佛法下衰,无甚于今,宜各努力。
说完之后,法林禅师让弟子拿来文房四宝,坐在蒲团上写下四句偈语:
七十二年,虚空钉橛,末后一句,不说不说。
写完之后,法林禅师掷笔于地,双手合十黯然圆寂,享年72岁。
他的法身在寺内存放了十天,但容颜肉身一点也没有变化。最后安葬在松源塔西,旁边有一棵枯死的古桂树,一夜之间竟然开满桂花,看到的人无不赞叹,都说是法林禅师的功德,不但能让枯死的树复活,还能让本该秋季开花的桂花在春天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