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秋,62岁的弘一法师预感自己大限将至,就把自己的亲传弟子叫到身前,叮嘱道:“给我装龛时,一定要在四个角落都放一只碗,每个碗里都要盛满清水。”弟子虽不解但还是点头答应下来,不久,弘一法师写下“悲欣交集”四个大字,安详去世。
弘一法师本名李叔同,年李叔同出生于天津市三岔河口附近一户富有的盐商之家,父亲李世珍曾任吏部主事,是当地有名的巨富,李叔同就相当于现在的“富二代”。
李叔同的母亲王凤玲,本来就府中的丫鬟,后来被李世珍相中,被选上当了五姨太。王凤玲生下李叔同的时候,李世珍已经68岁了,老年得子自然欢喜异常,他对这个宝贝儿子疼爱有加,从小就给他请当地最有名的名士先生来教他绘画、诗歌、书法等。
但是好景不长,李叔同5岁时,父亲去世了,同父异母的二哥文熙就成了家里的“一把手”,他对李叔同严厉管教,更是对他定下了很多家规,从此李叔同变得敏感而谨小慎微。
年,年仅15岁的李叔同,正处于青春期,他经常跑到戏园子里看戏唱戏,还爱上“天仙园”的杨翠喜,两人两情相悦时,立下了海誓山盟,然而,李叔同家里坚决不同意,还给他找了结婚对象。
对于母亲包办婚姻,李叔同虽然不喜欢,但是母命难违。就这样,年,年仅18岁的李叔同,奉母亲之命,娶了茶商之女俞氏为妻。
婚后,李叔同自立门户,还搬到了上海,他终于不用在李家或者低声下气的生活了,李叔同算是用结婚换来了一段自由的生活。李叔同在上海结识了不少好友,他和好友们整日聊天作画,吟诗作对,好不惬意,加上妻子为李叔同生下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孩子,让他觉得生活十分的美好。
然而,李叔同才出生的孩子就夭折,祸不单行的是,母亲也因为伤心过度,染病离世。子嗣刚逝,至亲又离,万念俱灰的李叔同回到李家,想要在李家安葬自己的母亲。
李叔同想让母亲走得体面些,就提出要给母亲举办一场盛大庄重的葬礼,可李叔同的叔父和二哥却极力反对,理由是:“按旧规,外丧不进门,你母亲只是妾室,是没有资格安放在李家的。”
李叔同当时十分愤怒,绝望的李叔同看清了这俗世的真面目,他摒弃了封建旧规,为母亲举行了西式葬礼,当时的李叔同没有穿孝服,不下跪,自弹钢琴,唱追悼歌,以此来表达对病逝母亲寄托哀思,对俗世的不满和绝望。
母亲病逝对李叔同影响很大,他改名李哀,安顿好妻儿后,他决定东渡日本留学,在日本期间,他跟名师学习绘画和戏剧,同时还参加了音乐学院的音乐研究。
年,李叔同从东京美术学校毕业之后回到了中国。一年后,到了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当起了音乐、美术教师。李叔同在教学期间,因为才华出众,教室里无一空座,许多人才都是他教出的,像国学大家潘天寿,漫画家丰子恺等。
后来发生了一件事,让李叔同对俗世的留恋越发暗淡。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日,李叔同的好友许幻园在门外大喊,叔同兄,我破.产了,咱们后会有期。
许幻园没有踏进李叔同家的门,就转身离开了,李叔同打开门后,望着远方足足看了一个小时,回到屋里创作了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年,38岁的李叔同在杭州出家,法号泓一,在寺庙中,弘一法师潜心修行,还写了《人生没有什么不可放下》一书,书中留下了太多豁达的智慧之言。
年秋,将要走向人生尽头的弘一法师,提前写好了遗嘱,嘱咐他的遗体装龛时,在四只脚下都要垫上一个碗,装上水,以免蚂蚁昆虫爬上去,在火化时被烧死。
他从容地安排自己的身后事,与挚友们一一道别。
年10月13日,一代高僧弘一大师,圆寂于泉州温陵养老院晚晴室,留下“悲欣交集”四个意味悠长的字。相传弘一大师死后,遗体被火化,人们惊讶地看到他留下的多颗彩色舍利。
国学大师南怀瑾说:“修行不是为了遇见佛,而是为了遇见你自己。”或许,这句话就是对弘一法师的最好概括。
才女张爱玲非常崇拜弘一法师,她说:“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转围墙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
如今,弘一法师已经不在人世,但他的言行论述却被记载保留了下来:
每个人的人生都有8难,来是偶然,去是必然;尽其当然,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争取必然;忙时井然,顺其自然;悟通八然,此生悠然!
这个世界没有天大的事,也没有过不去的坎,只有放不下的自己。
很多时候,你那些义无反顾地执着,那些让你遍体鳞伤地坚持,最终都将成为浮云。
人生的烦恼,无非两种,放不下、舍不得
只不过是徒增烦恼而已。
生命绚烂至极的最后,一定是归于素与简。我们读书,就在于从那些文字中,寻找到一种心灵的宁静。
如果你对生活感到迷茫,对很多事心怀不平,那就读一读弘一法师吧,在其中,你能找到平静的力量。
一念放下,万般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