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山西介休,农民李金锁上山砍柴突遇暴雨,躲进山洞时无意中摸到一个人,他刚抽回手,却见这人开始掉渣,紧接着,更是掉下来一块头盖骨。
李金锁家住绵山脚下,世代为农,闲时会上来砍点柴火。此次上山,一场暴雨不期而至,李金锁怕淋湿了柴火,见前方有一个山洞,忙不迭地钻了进去。
这个山洞既偏僻又狭小,李金锁以前虽然见过,但从未进去过。进了山洞,他发现洞内到处是乱石,全无下脚之处。他颇感好奇,于是瞪大眼睛朝洞深处看去,借着微弱的光线,他惊奇地发现,山洞内部居然被一块块石头砌成的墙堵住了!
“这好像是人为的,难道里面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东西吗?”
眼看雨还在下,李金锁决定一探究竟!他深吸一口气,壮着胆子缓缓向洞内移动。来到石墙前,他伫立良久,见里面没有动静,于是将石头扒开,露出一个可供人通过的窟窿,一头钻了进去。
洞里极为阴暗,唯有他扒开的窟窿处传来微光,李金锁前行少许,就打起了退堂鼓,他刚想掉头就走,却发现自己踢到什么东西,弯腰一摸,好像是个“人”,身上还哗啦啦掉着泥渣。
突听“扑”的一声,这人都身上又掉下一物,李金锁捡起来一看,居然是一块“头盖骨”!
李金锁吓得魂飞魄散,扔下头盖骨转身就跑,磕磕碰碰到了洞口,也顾不上大雨倾盆,连滚带爬下了山。
回到家中,李金锁仍然惊魂未定,他想了一宿都想不明白,山洞内为何有尸体,身上为何有一层“渣”。
第二天一大早,李金锁找到几位在村口聊天的老人,讲述了自己的遭遇。老人听完也是啧啧称奇,议论纷纷。突然一名老人大声道:“前不久,不是发生过一起命案吗?”
众人一听,顿时面面相觑,难道这尸体和那起命案有关?
李金锁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连忙跑去当地派出所报了案。派出所不敢大意,随即安排了几位警员跟着李金锁前去山洞调查。
有了警员跟着,李金锁底气十足,他带着众人进了山洞,借着手电筒的灯光,终于看清楚了山洞的情形。
只见狭小的山洞,横七竖八躺着十二尊泥菩萨,每一尊都如真人大小,看起来栩栩如生。
众人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转而议论起是谁将这些泥菩萨搬过来的。唯独李金锁满腹狐疑,他之前明明摸到了骨头,绝非泥塑!难道是错觉?
抱着好奇心,李金锁走到一尊泥像前,蹲下身来仔细观察起来,这一看,吓得他魂飞魄散,他指着泥菩萨颤声道:“这是真人!”
众人凑过来一看,顿时大惊失色!原来,泥菩萨的破损处,赫然看得到骨骼和筋脉!
难道,这些泥菩萨里面包裹的是真人?于是,警员一个个查看起来。果不其然,其余十一尊泥菩萨,破损处可以看到陈旧的麻布僧袍、手指骨、脚趾骨、头盖骨等等。怪不得李金锁摸到头盖骨,原来这十二尊泥菩萨,都是用真人做的!
众人无不胆寒,连忙联系法医。法医检查后当众宣布,这些泥塑内的骨骼年代有近有远,最久远的距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最近的也有几百年的历史。
原来,这些都是古人留下的呀。紧张的气氛顿时一扫而空,众人暗自松了一口气。随即,警方联系上了文管部门,后经文物专家鉴定,这些泥菩萨的来历非同一般,居然是极为罕见的“包骨真身”像。
所谓“包骨真身”,其实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独特的造像方式。在古代,一些修行高深的僧人或道士坐化后,其弟,供人信奉。这种特殊的造像又称“全身舍利”,民间尊称其为“肉身菩萨”。
至于为何有13尊包骨真身被藏于山洞,专家通过查阅资料,也找到了其原因。原来,这些包骨真身原本都在供奉在云峰寺这座千年古寺,在年,寺庙被毁前夕,云峰寺的弟子将其中12尊包骨真身秘密转移到了绵山的一个山洞,并用乱石将洞内堵住,
后经专家搜寻,又在绵山云峰寺旧址发现了3尊包骨真身。这15尊包骨真身有僧有道,从唐至明,各代都有。他们的身材高矮不同,胖瘦各异,年龄也是大小不一,虽历经千年,仍然保持了圆寂时的原始状况。
经过专家考证,15尊塑像的身份先后得到确认,比如云峰寺的3尊包骨真身分别是唐代云峰寺主持释志超、元代山西介休礼佛居士焦丰以及焦丰的外甥圆通和尚。
令人惊叹的是,无论是唐朝还是明朝的包骨真身,他们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那就是历经千年,仍不腐不败,看起来栩栩如生。这不由让人咋舌,如此“黑科技”,古人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呢?
遗憾的是,由于年代久远,包骨真身的造像方法已经失传,专家虽然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但至今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科学结论。后来,有记者曾采访云峰寺的高僧,他透露说,是因为这些高人生前刻苦修行,并辅以特殊的饮食,加之绵山特殊的环境,使得他们坐化后身体不坏,再结合山西独特的泥塑工艺,从而形成了特有的包骨真身。
这位高僧的说法得到多数专家的认可,毕竟,类似的包骨真身,也就在杭州和泰国有过零星发现,像绵山这样大规模的真身像的出现,可以说是绝无仅有。这足以说明,包骨真身与山西的绵山的环境以及山西传统的泥塑是息息相关的。
绵山包骨真身像的发现,为研究绵山乃至中国的宗教史、民俗史和艺术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标本,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意义非凡。现如今,这15尊包骨真身像珍藏在绵山云峰寺、正果寺的乾坤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