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圆寂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为何唐诗中经常出现古寺钟声浅谈唐诗与宗教
TUhjnbcbe - 2024/10/19 17:14:00
北京治疗最好白癜风医院的偏方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lff/141026/4503325.html

唐朝是中国古诗发展的鼎盛时期,俗话说唐诗宋词元杂曲,足以证明唐诗在中国古诗词中的地位。

唐诗往往简短意赅,耐人寻味,廖廖几句就可以将各种意境囊括其中。稍稍读完几首唐诗你就会发现,寺庙、钟声、僧侣,经常出现在唐诗中,构成了一种独特的诗词意境。为什么唐诗中的寺庙文化如此盛行?唐朝宗教的发展到底对唐诗有何影响?

一、唐朝宗教文化盛行的原因

1、政治原因:唐朝君主实行仰佛、尚佛政策,大力推崇佛教

隋朝后期君主荒废国政,百姓生活在水火之中,民声怨愤呈现鼎沸之态。因此,新生的唐朝吸取前朝灭亡的历史教训,自建立以来,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除了大力发展生产外,还大力提倡佛教,加强思想统治。佛法中推崇尊卑有序,一切皆空等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世俗化了一部分理念和观念,得到了统治者和民众的接受,让百姓不再胡思乱想。

据历史记载,在唐朝除了唐武宗之外,其他皇帝都尊崇佛教。唐宣宗就是一个崇尚佛教的君主,他的《题泾县水西寺》中就说到:“大殿连云接爽溪,钟声远与鼓声齐。长安若问江南事,说到风光在水西”。

有了唐朝君主的大力推崇,佛教在唐朝如此盛行也就不足为奇了。

2、文化原因:玄奘出使西域、带回了大量佛法佛经,进一步推动了唐朝佛教文化的发展

贞观年,唐朝玄奘出使西域,一路往西到了天竺等地。这一路玄奘亲身游历多个国家的地貌、风俗,最终带回了大量的佛教典籍和佛经佛法,对唐朝佛教文化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除了玄奘之外,唐朝朝廷内部还广招僧侣进行翻译、译经事业。《宋高僧传》中提到唐朝的译场制度,翻译的职位多达11种:译主、参译、刊定、梵呗、证义、证文、缀文、润文、度语、笔受、监护大使。

3、经济原因:唐朝经济繁荣,修建了大量佛寺、佛教建筑和壁画

唐朝国力强盛,经济繁荣,百姓在安居乐业的同时,对于精神境界有了更高的追求。同时,朝廷也不惜花费大量财力,广建佛寺,遍布深山僻岭和大小城镇。与此同时,最能反映唐朝宗教壁画的佛教壁画,也广泛兴起。

描写佛教壁画的诗词有很多,其中柳公权在《题朱审寺壁山水画》中写道:“朱审偏能视夕岚,洞边深墨写秋潭。与君一顾西墙画,从此看山不向南。”朱审是唐代有名的山水画家,柳公权在看完朱审的寺壁山水画之后,都不愿意向南去欣赏自然的山水景色了。除此之外,描绘佛教壁画的诗词还有《题礼上人壁画山水》、《莹禅师房观山海图》等等。

二、唐朝文人与寺庙的不解之缘

1、文人喜爱游历山水,寺庙又藏于深山之中,山水与禅寺构成最好的创作源泉

唐代诗人继承了六朝以来,借山水之景来抒发情感的传统,因此特别注重自然景观在诗词中的意境。而唐朝的佛寺往往将地址选在山水形胜之地,构成了宗教和景观、人文和自然的完美结合。正如“天下名山僧占多”,这种人文和自然的结合,产生的效果相得益彰。大自然的名山名水因为佛寺的加入,显得更有文化底蕴。而佛寺在山水风景的加持下,更加灵动自然。

两者的完美结合,也给唐朝文人增添了更多的创作灵感,这在很多诗词中都有体现。《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写道:“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这是常建描写梵境最出色的一篇诗,被称作游览名山古寺,探幽境的最佳之作。

深山古寺的意境不仅很多诗人喜欢,连画家也很青睐。据传北宋时期,某画院以“深山藏古寺”为题目,要求做一幅画。可是参赛作品无疑都是显露寺庙某一个角、或者露出寺庙一隅,大同小异。直到众人看见另一幅画,所有人立即举荐为第一名,画中只看见层层深山,小溪环绕,却不见任何佛寺古庙,只有两名僧人在溪边挑水。为何这深山里有僧人,因为深山里藏了一座古寺啊!至此,意境油然而生!

2、诗人出世的思想,与佛经中超然脱俗概念不谋而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慧能六祖的一首小诗阐明了佛教空幻、超脱世俗的理念。佛家的主要思想在于世间的一切都是虚空的,执着的追求只会给自己带来无限的痛苦。因此佛经的主旨也是幻影、假象,空的思想。人要获得快乐,就要思想超脱、自在随性。

唐朝政治清明,但仕途不顺的也大有人在。“初唐四杰”的王勃自幼聪颖好学,可是仕途却一直不顺利。王勃曾在《释迦赋》中说道:“我今回向菩提,一心归命圆寂”。在幽静的山林梵宇中,王勃更喜欢游历佛寺,全身沉浸在禅林山水之中,忘却仕途的不顺,抛开尘世的烦扰,让心灵寻得一片净土。

三、宗教寺庙文化对唐诗的影响

1、浪漫飘逸的诗词创作

唐代很多诗人都受到佛教的影响,李白就是其中的一位。李白号称“诗仙”,他的诗词潇洒飘逸,极具浪漫主义情怀。

在他的诗中,他可以跟月亮共饮一壶酒:“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可以站在高山寺庙,与天上的人谈话:《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些事情换做常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可是李白却可以发挥思绪,敢想敢写。这一点很明显是受到佛教“空幻”思想的影响,万物皆空,只有放弃身外之物,才可以获得精神上的超凡脱俗。

同样受到佛教影响的,还有早期不信佛,后来笃信佛教的白居易。他在《在家出家》中写到:“衣食支分婚嫁毕,从今家事不相仍。夜眠身似投林鸟,朝饭心同乞食僧”。这首诗描绘的是参禅者参禅时的心境。《远师》中也写到:“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何处遥相见,心无一事时。”

2、以禅论诗的艺术境界

禅宗的出现,让“说禅作诗”、“以禅喻诗”等风气逐渐兴起,唐朝的诗词形成了一种融入自然、融入佛理为一体的境界,空灵、飘逸、幽然、朦胧成为了显著的特点。

杜甫曾在《饮中八仙歌》中写到:“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受到佛教的影响,道教禅意也一并兴起,刘长卿在《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中写过:“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作者特意去深山寻找隐者,隐者没有寻到,却也领悟到了别的“禅意”,顿时感觉精妙无比。

3、极具佛性的唐朝诗词

李颀的一首“始觉浮生无住著,顿令心地欲皈依”,道出了佛门之地的确是一个清净的好去处。

除此之外,对佛学造诣很高的王维,不仅是一位在朝为官的臣子,更是一位学佛的居士,笔下更是写出了《鸟鸣涧》、《辛夷坞》、《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终南别业》、《过香积寺》五首极具禅意的诗词,透过这五首诗,可以看到他参禅悟道、佛系人生的态度。

总结:

一种文化的兴起是与时代背景分不开的,唐朝之所以诗词创作发达,留下了很多流传千古的名作,不仅仅因为唐朝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更是因为唐朝统治者实行宗教自由政策,各种文化百花齐放,互相包容,开拓了人民的眼界,促使当下思想空前活跃。这些现象对唐朝的诗词人而言,不论在韵律、内容、还是题材上,都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略论佛教与唐诗》

2、《唐诗三百首》

3、《唐诗中的佛教文化》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何唐诗中经常出现古寺钟声浅谈唐诗与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