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世界皆易逝,其本性终究隐匿于虚空之中。此前我已在文中提及,体光老和尚乃虚云禅师门下之佼佼者,他与来果禅师共同悉心栽培,使其成为禅宗的一代宗师。体光的禅修造诣极深,更是虚云禅师遗嘱的保管者,足见其在虚云禅师心中的崇高地位。
体光老和尚在晚年,为守护虚云禅师不遗余力,甚至与某些势力发生争执。因众人皆知体光和尚武艺高强,竟用铁链将他锁住。然而,这并未能动摇他守护禅师的决心。
关于虚云禅师的遗嘱,据云居山上的僧侣回忆,虚云禅师圆寂之夜,两位小和尚躲于其茅棚内欲照料。禅师察觉后,劝他们离去。此时,窗外竟有众多人窥视,其中还包括一位日本僧侣。虚云禅师取水饮后,提笔书写遗嘱,共两张纸条,却未交给方丈或侍者,而是交给了体光老和尚。这份遗嘱,始终由体光珍藏。
九十年代,体光受邀赴香港讲经。众多佛教徒与僧侣渴望一睹虚云禅师遗嘱,纷纷请求体光展示。体光初时不允,但终因众人恳切,透露遗嘱中部分内容。他提及,虚云禅师遗嘱中提到,佛法若将衰微,必先从头陀行开始断绝。但只要四种头陀行中尚存一种,佛法便不会消亡,将永传中土。至于遗嘱的其余内容,体光未曾透露,成为他与虚云之间的秘密。
在青原山青原寺晚年居住之时,体光禅师条件简陋,身着粪扫衣,默默守护着这片古老的寺庙。曾有一群来自北京的学佛者前来拜访,他们听闻体光老和尚的种种神奇事迹,希望得见其真容。体光老和尚以平常心接待他们,他的智慧和禅定,让这群来自都市的学佛者深感震撼。
虚云禅师的告诫,在体光老和尚心中根深蒂固。他深知佛法的传承与守护之重要,无论环境如何艰难,都始终坚守初心,为佛法的延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体光禅师原本无意与那些身居政治高位的人士会面。在经历了云门事件后,他和虚云禅师一样,对政治人物都保持着敬而远之的态度。这种心境,相信多数人心有戚戚焉。然而,命运的安排往往出乎意料,体光禅师最终还是无法避免与他们相见。会面时,从北京来的那帮人见到体光禅师后,不禁惊讶于他的朴素形象,纷纷表示他看起来太过平凡,不符合他们心目中的高僧形象。他们建议体光禅师应该像北京的大和尚那样,穿得更加气派,住得更加豪华,甚至建议他前往北京学习。
然而,体光禅师对于这些人的建议并不以为意,他直言不讳地指出,他们只是一群不懂佛法的人在误导更多的人。这场会面因此以不愉快告终。尽管这些人身份尊贵,体光禅师还是出于礼貌与他们交谈了一会儿。但见青原寺清贫简朴,他们便匆匆离去。事后,体光禅师向徒弟们透露,虚云禅师曾告诫他不要前往北京。徒弟们追问原因,但体光禅师却未再多言。
值得一提的是,虚云禅师圆寂前曾留下遗言,表示自己会再次归来。而在90年代的某一天,青原山迎来了一位年轻且红光满面的和尚。尽管年纪尚轻,但他的神态却十分庄严。体光禅师亲自出面接待他,并与他在禅房中密谈许久,期间不允许任何徒弟打扰。谈话结束后,体光禅师又亲自送别了这位年轻和尚,态度恭敬如见师父。据说,这位年轻和尚便是虚云禅师的再来之身。虽然此事当时并未广泛宣扬,但在禅宗中,关于高僧再来的传说屡见不鲜,如同古德清与今德清的故事一般。
虚云禅师与明代的憨山大师,两者间的传说似乎有着不解之缘。相传,憨山大师在明代因修建寺庙而遭知府陷害,身陷水牢,他在困厄中写下一书。而这本书后来竟被呈至虚云禅师面前,禅师轻描淡写地提及,那正是他当年在水牢中的笔墨,如今看来已无甚深意,劝人不必深究。因此,许多人深信虚云禅师实为憨山大师的再世之身。
再看体光禅师与圣一法师之间,似乎又隐藏着另一层深意。体光禅师曾接待的那位红光满面的和尚,是否就是虚云禅师的化身?二人间的默契或许藏在虚云禅师的遗嘱之中。这遗嘱中,虚云禅师或许对体光禅师有所嘱托,令其秘密行事。而体光禅师在完成任务后,又不得不与虚云禅师相见,两人之间或许还藏有更深的秘密,或是为了佛教的兴旺而共谋大计。
体光禅师圆寂后,这段往事便随风而逝,仅在他的开示中略见端倪。然而,体光禅师圆寂时的一幕却令人瞩目——一抹红光直射其身,弟子们皆亲眼目睹,这无疑是一个祥瑞之兆。
至于虚云禅师的遗嘱内容,当时云居山上的绍云和传印都未曾得知,唯有提光一人洞悉其中奥秘。这份遗嘱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恐怕只有虚云禅师与体光禅师两人知晓。关于虚云禅师再来的传说,虽然扑朔迷离,但谁又能断言未来不会发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