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圆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金陵板百回本西游记存疑问题考析五
TUhjnbcbe - 2024/7/3 17:06:00
哪家治白癜风的医院较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sfxbdf/

湖北武穴市信访局退休干部胡雄杰

上接金陵板百回本《西游记》存疑问题考析(四)

梁大通元年丁未(年),梁武帝萧衍派人到广州迎请菩提达摩禅师,十月一日到达金陵(南京)。梁武帝奉小乘佛教,主张自我修行,与菩提达摩传授大乘禅法普渡众生的愿力和使命不投机。达摩在雨花台高座寺听主持神光(慧可)讲法,摇头不以为然,神光诧异。十月十九日,达摩在金陵幕府山江边以“一苇(一捆芦苇)渡江”抵江北,地在今六合县长芦镇,信众在此建有长芦寺。

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年)十月二十三日,达摩下榻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整日不语,僧众叫他壁观婆罗门,后在嵩山西麓五乳峰的中峰上部离绝顶不远的一孔天然石洞中面壁九年,修性坐禅,悟出东土禅宗,菩提达摩遂成为中国佛教禅宗初祖。

《楞伽经》四卷是如来心地要法,开示众生悟法入道之钥匙。楞伽经者,所明在无相之虚宗,亦为法相有宗之典籍,即是如来佛法。北方当时盛行小乘禅法,达摩法缘不顺,他依据《楞伽经》传授禅法,更注重在心地上用功夫,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他首传佛法,开创了中国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主要宣扬“二入四行说”。二入即理入和行入,理入属佛教理论思考,行入属实践即禅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理入为主,行入为助。四行即报怨行、随缘行、无所求行、称法行,是自利和利他二者兼顾之菩萨道的四项原则。菩提达摩的“二入四行”禅法对中国佛教的方向性发展产生了深远之影响。

曾在金陵雨花台高座寺讲佛的神光,为追随达摩求法,到嵩山五乳峰达摩所居石洞,寒冬腊月站在洞门外雪地里,至第二天清晨,大雪没其双膝。达摩问道:“你久立雪中,所求何事”?神光答曰:“只愿和尚慈悲,为我传道”。达摩迟疑未答。神光遂立取利刄自断左臂置于达摩面前,达摩于是留他在身边,并为他取名法号慧可。今少林寺内立雪亭即是为纪念慧可(即神光)断臂求法而建。达摩以如来佛祖《楞伽经》四卷和袈裟传予慧可,使慧可成为天竺(印度)禅宗第二十九代祖师暨禅宗在东土的第二代祖师、汉传禅宗第一人,自此禅宗在中国有了传法世系。

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西魏文帝大统二年(年)丙辰十月初五日,被西魏皇帝元善见尊奉的佛门光统律师和流支三藏二人第六次下毒,将菩提达摩毒死。其前五次下毒达摩均已自解,在他们第六次对达摩下毒前,达摩己将衣钵传予慧可自不救。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达摩葬于定林寺熊耳山。不久,出使西域的西魏使者宋云回国,他在葱岭遇见达摩祖师柱杖西归,手中杖头单挂只履(鞋),问曰:“大师往哪儿去”?达摩祖师答曰:“西天去”。宋云回来将此事说与众人,魏文帝元善见命达摩门人掘墓将棺材打开,见空棺中有一只皮鞋,满朝人为之惊叹。魏文帝遂命取了那只皮鞋放在少林寺供养。南梁武帝萧衍听到宋云所讲这故事,亲自动笔为达摩祖师写了一篇碑文,尊称菩提达摩为“圣胄大师”。

后来,唐玄宗开元十五年丁卯(年),供养在少林寺那只达摩的皮鞋被一个信众偷到长安华严寺。唐代宗李豫敕封达摩谥号为“圆觉大师”,其塔称“空棺塔”。

杨衒之在《洛阳伽蓝记》中载曰:“时有西域沙门菩提达摩者,波斯国胡人也。起自荒裔,来游中土,自云:年一百五十岁,历涉诸国,靡不周遍”。《开元释教录》称达摩:“西域沙门达摩者,波斯国人也”。《旧唐书.僧神秀传疏证》谓:“达摩者,碧眼胡僧”,即其是波斯国人(今伊朗)。

菩提达摩衣钵法器,一向单传,达摩传法慧可,慧可传法僧璨,自禅宗三祖僧璨始在南方传法,僧璨传法道信,道信传法弘忍,弘忍传法慧能,历隋唐二朝。五祖弘忍之十大弟子首座神秀,在弘忍圆寂后到北方,使达摩禅法又回到北方称为禅门祖庭的嵩山少林寺。

南朝寺庙多,且寺庙建设规制一般都是48间,故有诗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地处南朝的大别山主峰白马尖,海拔米,东南为扬州境,西南为荆州境,西北为豫州境,至今仍为河南、安徽、湖北三省相邻结合部,与远在洛阳的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有着很深的渊源。

北魏末,自古印度释迦摩尼佛语录《楞伽经》四卷经其十大弟子之首大迦叶,传至天竺禅宗第二十八代祖师菩提达摩来到东土洛阳,活动于嵩(山)洛(阳)间,在嵩山少林寺以大乘、小乘传播禅宗佛教,主要宣扬“二入四行”禅法,成为中国禅宗初祖,故中国禅宗又称达摩宗。

中国禅宗二祖即天竺禅宗第二十九代祖师慧可,又名僧可,俗姓姬,名神光,洛阳虎牢人(今河南荥阳西北),出家后年约40岁左右遇天竺沙门菩提达摩,他为表诚心,自断左臂拜达摩为师,得其衣钵真传,遂从嵩山少林寺来到南朝大别山主峰白马尖东麓的岳西县(安徽境)建寺为道场传法,圆寂后在唐德宗时赐谥号“大祖禅师”,是为汉传佛教祖师。

中国禅宗三祖亦即天竺禅宗第三十代祖师僧璨,曾跟随二祖慧可学佛数年,得受衣钵,著有《信心铭》传世,隋大业二年(年)圆寂后,唐玄宗赐谥号“益智禅师”,其在大别山白马尖东麓的天柱山(今安徽潜山县境)建寺为道场传法,今称三祖寺。

中国禅宗四祖亦即天竺禅宗第三十一代祖师道信,永宁县令司马申之子,俗姓司马,北周大象二年(年)出生于大別山白马尖南麓鄂东蕲州永宁县(今武穴市),隋唐高僧。他向三祖僧璨求法,后在吉州(今江西吉安)祥符寺受具足戒,26岁时被三祖授以衣钵。唐武德八年(年)于大别山南麓鄂东蕲州黄梅县双峰山建正觉禅寺为道场传法,今称四祖寺,圆寂后唐代宗李豫赐谥号为“大医禅师”,元朝时又加赐谥号“妙智正觉禅师”。

中国禅宗五祖亦即天竺禅宗第三十二代祖师弘忍,黄梅县濯港人,得受四祖道信衣钵,东山法门开创者,在黄梅县东山建道场传法,今称五祖寺。

中国禅宗六祖亦即天竺禅宗第三十三代祖师慧能,在黄梅东山五祖寺得承弘忍衣钵后,到广东韶关建道场传法,今称南华寺。

隋唐两朝,我国佛教进入鼎盛阶段,特别是在白马尖下大别山东南麓,中国禅宗的发展几乎成为中国佛教的代名词,其后的江西洪州马祖,河北之临济宗等支派都是由禅宗发展派生而出。其禅宗四祖家乡永宁县有庙千座,古称佛国,故唐玄宗天宝元年(年)以佛教语“广施佛法普济众生”炼出“广济”二字,作为永宁县改名广济县(今武穴市)的新县名。

中国禅宗五祖弘忍在黄梅东山寺(今名五祖寺)将衣钵传予慧能成为六祖且在自已圆寂后,弘忍十大得法弟子首座神秀到当阳玉泉寺大开禅法,成为禅宗渐悟的北宗创始人。久视元年(年),神秀(一年)在90岁时,武则天遣使迎其至洛阳,后到长安内道场,深得武则天敬重亲加跪礼,命于当阳山置度门寺,还在神秀家乡尉氏县建报恩寺,以旌其德。唐中宗即位后更加礼重。神秀在唐中宗、唐睿宗两朝弘法,被尊为两京(洛阳和长安)法主、三帝(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国师。神龙二年(年),神秀在洛阳天宫寺圆寂后,唐中宗赐其谥号为“大通禅师”。

武则天主政时,大修洛阳龙门石窟,取代儿子建立武周朝,命男宠薛怀义为白马寺住持,并在武周垂拱元年(年)敕修扩建白马寺,弘扬佛法,僧众达千人。唐玄宗迎取佛骨舍利子,唐代宗、唐肃宗在皇宫开设道场弘法,有力推动了中国佛教的大发展。

明朝嘉靖三十四年(年),嘉靖帝朱厚熜敕修扩建洛阳白马寺,使白马寺规模进一步扩大,再现北有白马寺,南有白马尖的辉煌。

吴承恩在嘉靖二十九年(年)中举,嘉靖四十五(年)以贡生(举人)62岁时任长兴县丞,其在隆庆二至四年(一年)间任蕲州荆王国纪善时作《二郎搜山图歌》后,萌发演化再创作《西游记》,将晚唐宋初间引入《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深沙神的影子,以东汉初自大月氏国(今阿富汗)经流沙河,越过大沙漠的天竺(古印度)僧人来到东土洛阳白马寺汉译《四十二章经》的摄摩腾,还有波斯人天竺禅宗第二十八代祖师达摩来到震旦(东土)成为中国禅宗初祖以及汉传禅宗在大别山白马尖南麓蕲州属地弘法的高僧作为原型,演化到《西游记》中跟随唐僧西天取经的沙僧形象。

僧即僧人,出家者20岁以下称沙弥,20岁以上受具足戒后称比丘,经考试取得度碟才获得僧人资格。资深出家人称长老,精通佛法宣讲佛法者称法师。某个出家人的师傅或方丈称和尚(本是尊称,俗有贬义),不出家的修行者称居士。女者为比丘尼,在家为姑,故俗称尼姑。沙僧即高僧大和尚。在天竺(古印度)称沙门即佛门,是指非婆罗门的印度宗教和思想流派的总称。佛教最早在东汉初由摄摩腾等高僧牵着白马,马驮如来佛像和佛经,从天竺(古印度),经大月氏国,过流沙河,穿越大沙漠后才来到东土洛阳,在白马寺译出中国第一部佛经即《四十二章经》。

北有白马寺,南有白马尖,佛教在南方大别山发扬光大。天竺禅宗第二十七代祖师般若多罗命达摩到震旦东土传法后,婆罗门教在印度复兴,灭佛打压佛教,使佛教在印度逐渐衰弱,但在中土得以传承发展壮大。菩提达摩来到东土后不辱使命,不仅使佛教在中国得到传承,更是在中土创立了中国禅宗,使禅宗发展到几乎成为佛教的代名词。故吴承恩将佛教东汉初传入中国的高僧摄摩腾和南北朝时菩提达摩到东土使印度佛教禅宗演变为汉传佛教禅宗,且在鄂东蕲州属地广济黄梅光大成为天下祖庭,以南梁武帝萧衍在大别山南麓与北齐交战途中到蕲州齐昌县罗汉寺(今武穴市境花桥杨二岭村横山头)求神拜佛十八罗汉保其萧梁江山社稷故事,借如来佛祖之口封沙僧悟净为金罗汉菩萨。

地处北纬30度的湖北广济(今武穴市)匡山,古为海底,今在海拔千余米之匡山东冲山腰处有海中贝壳遗存是为证。匡山西南有座横江山(今称横岗山),在匡山东南面,与龙相关之山、水、地、村、洞、庙、寺、庵等名称多达40多个,仅龙王庙即多达十余处,几成龙王活动之大海,每个地名都有龙的故事和传说。

清康熙朝《广济县志》载:“大圣山邑东南,有费龙君庙,六月初二有司祭祀”。“唐贞观四年(63O年)六月初二平旦而神生焉,不食母乳,天性颖异,七岁灵异彰变。常与诸子戏而澡于涧,涧水涌溢逆流。诸子告于师,师知不凡,伺夜睡熟视之,见黄龙伏于床下,益异之,未几,云雾四合,雷霆激空,化黄龙而去,留有马迹尺余在石岩”。唐太宗得知此事出在禅宗四祖道信家乡,遂赐费龙君为“童真上圣”,并拨专银修建圣君庙,今称龙湫寺,成为广济八景之一为“龙湫夜雨”。民间对费龙君的传说,更是神乎其神,先由费郎君到费龙君,再到费圣龙君,是人,是龙,是马,是神。

在匡山太平桥村有座龙马峰,山峰犹如巨龙昂首,头角峥嵘,骏马奔腾如飞状,是为白龙马修行之地。古代龙马关系密切,龙马可互变。《周礼》云:“马八尺以上为龙”。《山海经》云:“马实龙精”。意即龙成了精变为马。龙马峰很有灵性,是当地百姓求荫庇福之圣地。传说有一年广济大旱,当地百姓对着龙马峰烧香磕头求雨。半夜时分,大圣山圣君庙的费郎君化作巨龙来到龙马峰,在天上腾云驾雾,电闪雷鸣,一场大雨倾盘而下。第二天山青了,禾苗又绿了,百姓脸上露出了微笑,大家对着有求必应的龙马峰叩头谢恩。

匡山太平桥村龙马峰有座山石,酷似驮着经书的白马。相传被打入龙马峰修身养性的龙王三太子,闻听有位高僧要去西天取经,将要路过龙马峰,突然想到往年观世音菩萨救他时,曾向观音菩萨打听何时能修成正果。观音回答曰:“马驮经,驮高僧,取经归,脱灾星”。某日,有位取经的高僧牵着白马在龙马峰潭边饮水,龙王三太子猛地从水中窜出,一口吞食白马,钻回潭底,高僧吓晕倒地。高僧醒后跪地焚香大喊道:“阿弥陀佛,妖怪吃了我的白马,没有马怎走得万里迢迢,何时才能走到西天啊!上天有灵,还我马来”。龙王三太子急忙从潭水中跳出来作揖道:“我不是妖孽,我乃西海龙王三太子,因触犯天条,被贬此地,观音菩萨让我在此地等候取经人为他效力,这样我才能将功抵罪,脱离灾瘴,修成正果”。龙王三太子说完就地一滚,变作白龙马,由高僧之前在流沙河所收深沙神指沙为姓的和尚即沙僧,牵着龙王三太子变成的白龙马,载乘唐僧陈玄裝往西天取经。白龙马驮唐僧陈玄裝西天取经历时17年行程5万里,回来后涅槃而去,死而不倒,化作石头。人们为纪念驮经累死的白马,称这座山石为“白马驮经石”。

蕲州荆府纪善吴承恩在前人历史故事基础上,在演化再创作的《西游记》中,以摄摩腾、菩提达摩等高僧为原型融入沙僧牵着白龙马随唐僧三藏法师西天取经故事,借如来佛祖之口在封了沙僧为金罗汉菩萨之后,又封白龙马为“八部天龙广力菩萨”,并融入到白龙马形象之中。

九、猪八戒故事源于广济县猪头山的传说

蕲州广济县匡山中,有两座相邻不远的山峰,一曰东冲明月峰,一曰猪头山,均在海拔米左右。

东冲明月峰山腰妙严庵侧有座名胜古迹鲍照读书台,是南朝刘宋文学家鲍照读书处。鲍照(一年),字明远,江苏涟水县人,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诗人之一,与谢灵运、颜延之合称“元嘉三大家”,其所作“拟行路难”18首等七言乐府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世称“元嘉体”,他还是中国五言律诗创始人。唐朝尉迟恭、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徐霞客等一大批文人均到广济县匡山鲍照读书台凭吊瞻仰过。

鲍照初被刘义隆聘为国侍郎,元嘉十二年(年),又被刘义庆擢为临川王国侍郎。元嘉十六年(年)四月,刘义庆授江州刺史,鲍照随其镇守寻阳(时在今九江)。之后,又先后入刘义季和刘濬幕府,再随后依宋武帝刘骏。孝建三年(年)春,迁太学博士兼中书舍人。大明五年(年)出任刘子顼前军参军,掌书记之任,随又迁前军刑狱参军,再迁前军记室参军。大明八年(年)五月,宋孝武帝刘骏薨,太子刘子业即位。大明九年十一月,湘东王刘彧杀刘子业自立为帝。十二月,晋安王刘子勋起兵反刘子业篡位,荆州刺史临川王刘子顼起兵响应刘子勋。

泰始二年(年),刘子勋称帝于寻阳(今九江市),进刘子顼为卫将军,鲍照随转刘子顼卫军参军。八月,刘子勋、刘子顼反宋明帝刘彧兵败被杀于寻阳,鲍照也在兵乱中于寻阳郡黄梅境被杀遇害,葬黄梅县东禅寺村。

猪头山座落在广济县匡山主峰一尖东面,以山形酷似高昂的猪头而得名。相传很久以前,天蓬元帅醉酒调戏常娥,被玉帝打下凡间,投胎时碰上母猪临产变作猪头人身的怪物一一猪八戒,其投胎的地方叫野猪栏。天蓬元帅投错猪胎后,其打坐的山峰后来长成猪头形,即是现在的猪头山。猪八戒占山为王后,此地野猪繁殖很快,至今仍是野猪出没很多的地方,经常残害村民庄稼,居住在猪头山脚下向岩村当地村民,还不时申请用枪击杀野猪,该地野猪实在太多了。在野猪栏附近,至今仍有一个姓高的高家塆,与吴承恩《西游记》小说中猪八戒高家庄招亲情景惊人相同。

吴承恩在蕲州荆王府任纪善期间,经常游历蕲州治下广济县山水,他与鲍照祖籍地都是江苏涟水县,可算是同乡(吴承恩家乡山阳县是从涟水县析出的,现为淮安市楚州区下古镇),且对鲍照十分敬仰,他到鲍照读书台领略匡山风光,凭吊家乡古人,为他日后创作《西游记》提供了大量素材,现存吴承恩的诗文与鲍照的诗文风格基本一致。

唐僧、孙悟空、沙僧、白龙马形象,在吴承恩再创作《西游记》之前的一些文学作品中多少都有些影子,唯独猪八戒是吴承恩在匡山凭吊老乡鲍照读书台时,见到匡山明月峰相邻很近的猪头山,及信手拈来野猪栏、高老庄和天蓬元帅错投猪胎的传说故事,并将其写入了《西游记》,用其衬托孙悟空形象,以猪八戒缺乏去西天取经的信心和恒心,动辄散伙,临阵脱逃,烘托孙悟空不怕困难,敢于斗争,坚持战斗,最终修成正果是“斗战胜佛。”

十、广济县灵山是《西游记》唐僧西天灵鹫山取经原型地

唐僧西天取经终点站,是在古北印度恒河平原摩揭陀国首都王舍城东北侧灵鹫山,该山高度海拔只有数百米,山顶有巨石形似鹫首故名灵鹫山,山中建有雷音寺,在佛教史上是有名的佛教圣地,是如来佛祖(释迦摩尼)讲经说法修行之地,也是如来佛祖逝世后得承衣钵者禅宗初祖迦叶大士,集合如来所有弟子汇编如来佛祖语录经、律、论即《三藏圣典》之地,故唐僧陈玄裝法号称“三藏法师”,并前往西天灵鹫山瞻仰遗迹,参拜如来佛祖遗像,取回佛经。

吴承恩所著《西游记》中唐僧西天取经地之灵山,即是指陈玄裝参拜取经之西天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东北侧五里之灵鹫山。但吴承恩是江苏淮安人,只当过长兴县丞,到过京城,在州城蕲州荆王国任过八品纪善之官,西域之路未旅行过,更谈不上前往印度之行,无法感知其经历,却以如来佛祖衣钵传至佛教禅宗三十一代祖师道信,将道信家乡蕲州广济县城东五里之灵山,作为《西游记》小说中唐僧西天取经终点站原型地,取回的真经犹如本来就是如来佛祖衣钵传人大迦叶主持汇编的如来语录历传到道信手中的《楞伽经》四卷。道信就是如来佛祖释迦摩尼正宗的第三十二代衣钵传人,其家乡永宁县(即后改名广济县今为武穴市)城东五里之灵山就成为了吴承恩笔下《西游记》之中西天取经终点站灵鹫山原型地。

武穴之地,秦之九江,襟江带湖,汉立寻阳,地处江淮间,背靠大别山,面临长江,楚江锁钥,左控匡庐,右接洞庭,吴头楚尾,荆扬交会,早在东晋南北朝时期就是江天佛国。东晋孝武帝太元四年(年),中国佛教净土宗创始人慧远(一年),俗姓贾,雁门楼烦人(今山西原平市宁武县),卓锡于寻阳黄牙寺(今武穴市花桥镇兰杰村老虎垅),他精研佛学兼大小二乘,以佛为主,儒玄为辅,在此创立净土宗,为武穴市及至鄂东地区佛教鼻祖,后去庐山东林寺,其所创净土宗在南方广为流传。他常与名士江州祭酒柴桑人陶渊明等往来,在黄牙寺共同探讨玄佛哲理。

东晋义熙八年(年),废寻阳县,原寻阳县境(今江北武穴市东南及黄梅县)并入江南柴桑县,寻阳之名自此南移,故江州寻阳郡不复列寻阳县,是寻阳县并入柴桑县代之,长江在柴桑县中通过,始将柴桑县江北匡山和江南庐山称南庐北匡。南梁萧衍普通四年(年),析江州于木兰(今黄冈市红安县鹿城关)立北江州,柴桑县江北境划属北江州齐昌郡齐昌县(今武穴市境和蕲春县境共为齐昌县)和南新蔡郡新蔡县(今黄梅县)管辖。

武穴佛教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禅宗文化的发祥地。北周大象元年(年),中土汉传禅宗四祖司马道信出生于蕲州永宁县城(今武穴市)梅川镇,他是传承发展禅宗文化举足轻重的关键人物。天竺禅宗三十代祖师之前包括中国禅宗初祖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璨,都是过着流动的苦行僧生活,一衣一钵,随缘而化。从天竺禅宗三十一代祖师、中国禅宗四祖道信(俗姓司马)开始,他提倡定居传法,开创农禅并重之禅风,主张戒修和禅修相结合,《楞伽经》和《般若经》相解,渐修和顿悟相连,坐禅与劳作相并的禅法,把佛教禅宗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使禅宗势力逐渐兴盛,开启了初唐以后中国禅宗的新局面,仅武穴市境内先后建庙达千座。自东晋建有黄牙寺后,陆续建有林隐寺、幽居寺、济北寺、大法正觉禅寺、十里四祖寺、马祖寺、石佛寺、报恩寺、万佛寺、迎龙寺、始建寺、头陀寺、西来寺、古佛寺、成相寺、大藏寺、孝友寺、罗汉寺、面佛寺、永丰寺、南山寺、双泉寺、盐井寺、仙姑寺、马口寺、象山寺、青著寺、永宁寺、龙隐寺、云栖寺、石门寺、镇流寺、复兴寺、天台寺、北台寺、仰山寺、宝圣寺、甘霖寺、圆通寺、禅居寺、乌林寺、金城寺、栖贤寺、龙池寺、水府寺、荆林寺、高峰寺、普济寺、显通寺、大官寺、妙音寺、武圣寺等寺,还有西来庵、白石庵、朝阳庵、妙严庵、公兴庵、白发庵、寿柏庵、长春庵等,还建有龙湫祠、水仙祠、吕祖祠等,还建有大王庙、天君庙、太子庙、新庙、吴王庙、东岳庙、仅龙王庙则有十余处之多,还有广济老县城东五里称灵山小西天即有三十六庙共灵山。等等,不胜枚举。

湖南道州人何绍基清时游历广济县后,其在所著《长江图说》中感叹:“脚踩祥云地,莲花遍地开”。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教学院院长传印法师到武穴参访梅川镇老县衙四祖道信诞生地親笔题词“廣濟佛國”。

传说中国禅宗四祖道信诞生地永宁县城梅川,在其东五里处灵山,是唐僧释玄裝陈祎大和尚,在天竺古印度参拜如来佛祖弘法之地灵鹫山取回梵文佛经后,来到释迦摩尼佛祖衣钵嫡传至三十二代祖师道信家乡佛国祖庭永宁县参访道信禅师返回长安,奏请唐太宗李世民所御封。唐高宗李渊驸马即唐太宗李世民妹夫后来从山东调派赴蕲州任蕲州刺史。因禅宗四祖道信是如来佛祖正统衣钵传人,永宁县又是佛国祖庭,其四祖信众就按照如来佛祖讲经弘法之地天竺灵鹫山模样,在永宁县灵山四周修建雷音寺、昙云寺、白马寺、灵隐寺、浮渡寺、灵霄殿、天王殿、大雄宝殿、白云庵、玉真观、藏经阁等三十六座庙宇和道观,气势宏伟。以致许多佛教名师都来永宁县祖庭灵山卓锡,弘扬佛法,使佛经偈语不断,晨钟暮鼓长鸣,遍地瑞气绕丛林,满天祥光护灵山,有“三十六庙供灵山”之说,是为小西天。

传说天竺灵鹫山是如来佛祖及三千诸佛、五百罗汉、八大金刚、八菩萨等众神众佛居住弘法之仙境。吴承恩笔下《西游记》则以四祖道信家乡永宁县灵山作为如来佛祖传法之灵鹫山原型地,与西天佛祖故事基本吻合,且四祖道信本就是如来佛祖衣钵在隋唐时期的三十二代传人,唐朝中期由道信再传五祖弘忍,弘忍又传予六祖慧能,其如来佛祖衣钵授受之地都发生在蕲州广济县和黄梅县,六祖慧能之后,如来佛祖衣钵不再下传,至此五叶花开,禅宗遍天下,几成中国佛教代名词,使广济和黄梅作为天下祖庭,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佛教禅宗精神寄托之地。《西游记》是一部享誉中外全世界的中国古典名著,作者吴承恩以广济县匡山为《西游记》成书背景地,讲述唐僧师徒四人斩妖除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以广济县灵山作为终点站原型灵鹫山取回真经的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均被如来佛祖御封,《西游记》98至回中吴承恩所写灵鹫山原型就是唐时广济县灵山小西天盛景。

1
查看完整版本: 金陵板百回本西游记存疑问题考析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