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北岸,安徽无为县西南昆山乡有座裂山,传说很久以前地藏王菩萨路过此地准备打坐,无奈江北山小龙门地势软,承受不住无量寿佛,地藏王菩萨离开前一脚将山蹬开一道裂口,一阵香风向皖南九华山飘然而去,从此九华山成了地藏王菩萨普法诵经的道场,东西南北的天下香客络绎不绝,香火旺盛。
出于传说中的好奇和景仰,年2月9日,我随着年初朝山进香的队伍浩浩荡荡地登上了安徽佛教圣地九华山。
我游曾游历过安徽黄山和江西的三清山,离我们家乡只有华里的青阳九华山一直没有去过,但是九华山的“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神韵和“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秀美景色早有耳闻的。心仪已久,久有登山之志。第一次来九华徒步上山自然陌生,好在有我妹夫和妹夫的堂兄他们作向导,不然还真的不知从哪里是入口登山。
妹夫的堂兄阮行乐说:“今天,中午我们在九华街吃中饭,然后从后山上山。晚上在凤凰松街上食宿,明天一早登山,上天台寺。”老香客就是不同,登山的计划一套一套的,他娴熟和丰富的登山经验在这里充分地发挥。
大客车从九华车站出发沿着陡峭的盘山公路向九华街盘桓而上,四面环山,重峦叠嶂,青松挺拔,翠竹婆娑。坐在车上向外观看:抬头山上有山,俯首万丈深渊。景色宜人令人心旷神怡;悬崖绝壁难免让人担惊受怕,这可能是所有大山的共同特征。
面积只有4平方公里的九华街,地面是用石板铺就的。老街店铺古色古香,香烛琳琅满目。茅棚陀头,寺庙林立,僧俗共处,农禅并重,是九华山人文景观荟萃之地。唐开元年间,新罗高僧金乔觉来到九华,当地士绅诸葛节等人为他在虎形山下起建寺院,获朝廷赐名“化城寺”,此为九华山开山鼻祖。金乔觉圆寂后应化为地藏菩萨,僧徒、居士们在神光岭上建起“肉身宝殿”,成为佛教信徒朝拜地藏菩萨的必到之地。
中午,我们一行6人在一家小吃店吃了素食,买了香袋准备徒步登山进香。
走进化城寺,迎面是一座圆形广场,广场中间有一个月牙形的莲池,名月牙池,传说为当年是地藏的放生池。寺殿前後有四进,分门厅、大雄宝殿、後进和藏经搂。此四进随地势渐高,结构自然,门楹窗柃、斗拱梁柱和台阶甚石均刻有精巧美观的图案。殿内有康熙御书“九华圣境”横匾和乾隆御书“芬陀普教”横匾。後殿首明代崇祯皇帝御书“为善最乐”横匾。每当红日西沉,白云归岫,蒲牢一击,鲸铿徐应。这就是九华山十景之一的“化城晚钟”。
化城寺原有大钟一口,重约万余斤,但已毁于兵燹。现存的一口洪钟,重约两千余斤,高一丈有余。此钟铸造精美,体积超群,音质悠扬洪亮,以手轻叩即可听到清脆悦耳的微微响声,用槌撞之,则瓮声宏亮高扬,由近及远慢慢在山谷中回荡,特别是夜深人静之时,钟声更为清悠,令人仿佛置于天上佛国,超凡脱俗。因此,朝山进香之人,无不聆听化城晚钟,领略一下“化度群生悲愿宏,城开两序别西东。晚来香火因缘盛,钟送梵音澈太空”的古钟圣音,以除人间烦恼。来到化城寺,进入大殿爬过九十九道石阶气喘吁吁,汗湿衣襟。
我以为爬过这么多的石阶就是上了九华山的天台寺。其实不然,行乐说:“这才是登山的开始呢,往后更多的是坡陡石梯。”
妹夫也说:“舅舅,我们脱去棉衣夹裤,继续爬山。”我不由自主地伸了一下舌头,脱去了棉袄轻装前进。
穿过一道山梁地势较为平坦,我背负着棉衣心情一下子放松了许多。沿途我们朝拜了几所寺庙,也不觉得像爬化城寺九十九道石阶爬得那样艰辛,心想人家说上九华登天台也不过如此;心诚则灵,菩萨自有护佑,也是轻松。我就觉得妹夫和他的堂兄在夸大其词,事实并不是他们说的那样。
步行期间,山道曲折回旋,深沟峡谷,垂涧渊潭,流泉飞瀑,气象万千,宛如一幅清新自然的山水画卷。一路寺庙林立,香火缭绕。
过了旃檀林,行乐说:“不到百岁宫,等于一场空。”他这么说,我们自然要去百岁宫了。于是,尾随中跟着他爬过陡峭的石崖,一步一步艰难地登上了百岁宫。百岁宫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五台山僧人海玉,字无瑕,云游至九华山。“初住东岩摘星亭,见狮子山左右,有龟蛇供护之状,遂卓锡焉”。无瑕在此,以野果为食,用舌血和金粉,费时20余年,抄写《大方广佛华严经》,计81卷,至今保存完好,为国家文物一级藏品。
无暇圆寂于天启三年(年),享年岁,世称百岁公。时过三年后,恰逢王钦差来山进香,夜见霞光,引起视之,见无瑕结迦趺坐,面色如生。于是将肉身涂金保护,在庵内供奉,并奏闻朝廷。明思宗祟祯三年(年)敕封无瑕为“应身菩萨”,并题额“为善为宝”,赐无瑕肉身塔名“莲花宝藏”。慧广和尚因就以此建佛殿,造戒堂,立方丈,安单接众,易庵为寺。香客朝拜进香百岁宫虔诚中也是求得长命富贵、福寿康宁的。第一天朝山进香初战告捷,但我也累得是筋疲力尽。
走下回香阁,遥望对面的天台寺,扶摇直上,高入云端。我捶了捶臀部,打起了精神。
行乐用手一指说:“下山,我们明天上天台。”
下了山我们来到了九华山的闵园区。青山峡谷,竹海松涛。春寒料峭,山崖石壁悬挂着无数的垂冰;垂涧渊潭溪水淙淙。香山茅蓬,白墙褐瓦,几十户的尼庵和民居依山而建,清幽的闵园“半是乡村半是镇,亦商亦贾亦为农。”这里既有山庄田园的秀美,又有莲花佛国的神秘。留恋中滋润心灵,荡尽尘埃。
夜晚,我们住进了凤凰松大慈庵。大慈庵坐南朝北,砖木结构,木楼两层。大殿3间,两边厢房各一间。与大殿毗邻的寮房4间。60多岁的住持释果权昼敲木鱼,夜伴青灯,潜心修炼,心静如水。静卧木楼:庵外竹木的涛声如潮,红尘滚滚;庵里杳无声息,静谧中只有同床的行乐和妹夫打起了呼噜。感触深思:生命有动也有静,动静结合,趋利除弊,各得其所,绵绵不绝,生生不息。
翌日,早上六点我们起床用过素餐便向天台方向攀登。
天台寺位于九华山的天台与玉屏峰之间。相传唐时新罗僧地藏在此禅居,留有“金仙洞”遗迹。宋代高僧宗杲《游九华山题天台高处》诗云:“踏遍天台不作声,清钟一杵万山鸣。”天台寺是佛教徒朝拜地藏圣迹必到之地,来九华山的佛教徒大多到此朝拜,称之为“中天世界”,所以往往将天台称为九华山的主峰。前人有“石梯云折断,松洞水飞还”诗句绘其险,有“从此置身于仞上,不须别处觅蓬莱”诗句述其境。故民谣日:“上九华不到天台,白流汗等于没来。”
坡越爬越陡,石梯越上越高。虽然寒冷,衣着单薄也是大汗漓淋。妻子已经走走停停,我更是气喘吁吁。好在沿途庙宇众多,进香拜佛有个喘息的机会。
听来过九华山的香客说:“朝山拜佛心诚则灵,无心面佛天台难上。”这话是真是假暂且不论,但是来过九华登天台的人都有所体验:长期行走平地很少爬山涉水缺少锻炼的人,陡然间涉足陡峭石壁,自然体力不支。石梯上几个青年男女走走停停,一个女孩干脆就坐在冰冷的石头上,就是不想起来。
我瘫坐在观音寺崖壁的一块圆石上喘着粗气。妻子脸色苍白,汗流满面。妹妹年轻体质好,她没有我们这样狼狈,她接过妻子的包裹想帮助嫂子减轻前行的负担。前面还有很多路,歇着终究不是办法,我们还得前进。要想取得“真经”,必然经得起磨炼。记得那年去黄山,通行的潘堃爬到天鹅岭半路上就泄气了,坐着缆车下山了,天都、莲花诸峰的胜景与他挥手告别,黄山算白来了一趟。我和其他同志历经千辛万苦坚持爬到光明顶,站在云海之中感受天上人间的美妙境界。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坚定意志就是胜利。我上江西三清山就是用顽强不屈的毅力登上神女峰的。
前行艰难,并不可怕,怕的是自己没有勇气和决心。喝了观音寺的圣水,我搀扶着妻子,妻子也拉着我,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着。
上了天桥寺,天下起了雪,纷纷扬扬的雪花洒在石阶上,石梯更加难爬了。这时,一个年轻的女子从石梯上摔了下去,摔痛了,坐在那里“哎哟,哎哟”地呻吟着。不一会,又一个姑娘可能也是体力不支,弯下腰站在那里不停地呕吐。妻子像是爬不动了,立在那里只是喘气,歇了10多分钟,她说:“我们上!”我咬了咬牙,站了起来。爬三步就是一叩首福建九华山进香团的那些年轻的女子被我们甩在了队伍的后面。
登上天台寺,走进“中天世界”居高临下,有“登峰造极”之感,九十九峰露面,各具形态,峥嵘毕现。无边的云海,气势磅礴,十分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