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圆寂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他被誉为中国第一高僧,享年120岁,
TUhjnbcbe - 2024/6/26 17:08:00

唐代大诗人王维被称为“诗佛”,他九岁能撰诗文,风格淡雅静谧。平时好蔬菜,不喜荤腥,是诗人中少有的超凡脱俗。《唐才子传》记载“(摩诘)临终,作书辞亲友,停笔而化。”在他离去的最后一刻都是在作书辞友,静而辞世,无论其诗品还是性情都非常人可及。

年,高僧虚云禅师圆寂。虚云禅师被称为中国第一高僧,他一生“坐阅五帝四朝,受尽九磨十难”,清贫苦修。虚云禅师自小不惜红尘,成年之后在中外佛法交流上来回奔走,皈依弟子无数。高僧圆寂时为岁高龄,一生中有多年的时间都在钻研佛学,讲经说法,遍访名山与各大寺院。

不仅在国内各名山留下了他的足迹,虚云禅师甚至还去到缅甸、锡兰等国家寻访佛迹。他的一生都在度己度人,留下无数功德与修行事迹,而在他圆寂之时也留下了一个众人参不透的谜团。虚云禅师本姓萧,名古岩,父亲在福州任幕僚。母亲在生产之时离世,由庶母抚养长大。

家里的治学环境浓重,他自小习读儒家典籍,并且对佛法兴趣颇深。在他成长的过程中,祖母对他的影响也非常大。由于祖母是信佛之人,自然家中少不了佛学经书。祖母看出虚云禅师对佛法兴趣颇深,便问他是否愿意遁入空门。没想到虚云禅师爽快地回答道愿意,而他也确实用行动来证明此言非虚。

虚云13岁时,祖母去世。父亲为了安葬他的生母和祖母,便带着虚云回到了家乡湘乡。在做佛事时,虚云看到佛像经书,心里欢喜,便有了出家的念头。就这样,这个念头根植于心,直到17岁时,虚云决定离家出走,去南岳出家。父亲对他的决定并不赞成,在他行到半路时将他拦了回来。

为了让他放弃出家的想法,还给他娶了两位妻子。但就算是这样,虚云也没有动摇自己出家的决心。年,他决定再一次遵循自己的意愿,出家修行,并留下了一首《皮袋歌》给两位虽同居但无染的妻子。他带着弟弟潜至鼓山涌泉寺,投常开老人坐下出家。就算如此,他的父亲还是没有放弃,希望把他找回来。

为了避免再次被父亲拉回家中,虚云到后山的洞穴进行躲避,这里十分清净,寂无人烟。这一避就是三年,得知父亲走后,他才重新回到寺里担任职务。虚云法师再度回到山后岩洞清静之地修行。经人指点,他在华顶龙泉庵参谒融镜老法师。融镜法师见他浑身衣不蔽体,问他是怎么回事,他便把自己修行的经过,告诉了老法师。

山后无人烟,饥饿食松果,渴了就喝山间的水。由于与外界没有什么联系,衣服也是一穿再穿,所以衣服都是破破烂烂的。融镜老法师点拨他道,虽然他修行十分苦,但是佛家讲究的是上求下化,要渡人渡己,这样才能不白费功夫。就这样,他在天台寺安定下来,经常陪伴在融镜老法师左右并外出学习“禅制”。

虚云法师爱好云游四方取经求法,几年后他踏入西藏、四川等地,并寻访印度、锡兰,风餐露宿,几次遭遇险境,奄奄一息,都能化险为夷。在虚云法师修行之时,社会的背景也在不断地变化。从鸦片战争到戊戌变法再到抗日战争,这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他都经历了,有时也参与其中。

抗日战争爆发后,虚云附近的一个村庄被日军占领,村民们都希望虚云法师能救他们。寺中众人则劝虚云法师不要单独前往虎穴冒险,但虚云法师还是选择了只身前往日军指挥部。一开始日军感到非常惊讶一位老和尚只身前来,还叫来了翻译官。经过沟通才知道原来眼前的这位和尚是一位高僧,他前来是为了让日军放了这些无辜的村民。

在了解了虚云法师的地位之后,征求同意,日军没有伤害这群村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禅师的这一举措可以说是相当大的功德。“杯子扑落地,响声明沥沥。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义和团之乱时,虚云法师被邀请在卧龙寺建息灾法会。会后,虚云禅师于钟南山独居修行。

一日,他在煮了芋头之后不觉入定,谁知时日飞快而不觉,等到有人来看望时,发现虚云禅师仍在定中。访客问道禅师是否进食,回答道锅中的芋头大概已经熟了。揭开锅盖才发现,芋头早已布满霉菌,冷冰冰的像石头一样坚硬了。此时是大雪封山,虚云禅师已经入定半月之久。

公元,高僧虚云圆寂,他被誉为“中国第一高僧”,享年岁。虚云禅师死前遗言一直无人参透,只留下了一个“戒”字。一生为人正直,渡人渡己的高僧虚云,无论何时都正气不改,想必这一字还是在为人考虑,从这一方向解读,必有所获。

参考资料:

《唐才子传》

1
查看完整版本: 他被誉为中国第一高僧,享年12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