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孝寺全称为“报恩光孝禅寺”,位于广州市越秀区光孝路号,始建年代距今多年,是岭南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远,规模最宏大的寺院,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悠久的历史
俗话说:未有羊城,先有光孝。光孝寺的寺址,原是西汉南越王赵佗玄孙赵建德的府邸。三国时期,吴国骑都尉、易学家虞翻被贬至广州,于是就在此处修建住宅并开坛讲学,当时被世人称为“虞苑”。虞翻在此处广植苛子树,所以又被称为“苛林”。虞翻死后,家人将其住宅捐施佛门,遂成为庙宇,取名“制止寺”。东晋隆安年间(~),罽宾国高僧昙摩耶舍来广州传播佛教,在此处修建了一座五间的大雄宝殿,改寺名为“王苑朝廷寺”,俗称“王园寺”。
唐太宗贞观年间,寺宇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岭南重要的佛教活动中心。唐贞观十九年()改寺名为“乾明法性寺”。唐高宗仪凤元年(),接禅宗五祖弘忍心法的六祖慧能以行者身份来到法性寺,因风幡妙论打动大众。六祖大师在寺内菩提树下落发、受戒,并登坛说法,开演顿悟法门。宋朝初期,朝廷诏改寺名为“乾明禅院”,复改为“崇宁万寿禅寺”、“天宁万寿禅寺”、“报恩广孝禅寺”。南宋绍兴二十一年(),易“广”字为“光”字,“苛林”为“诃林”。自此寺名一直沿用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明宪宗成化十八年(),朝廷敕赐“光孝禅寺”匾额。
清军南下时炮轰广州城,光孝寺遭到严重的破坏。顺治、康熙年间,部分殿堂得到了修建。清末至民国初年,光孝寺长期被文化教育部门和军政机关占用,殿堂建筑遭到了破坏。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非常重视光孝寺的发展。年,光孝寺被国务院确立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寺内新老住持的带领下,全寺僧众修建殿宇、重塑圣像、建章立制、中兴道场,寺院重新焕发出生机。
菩提之祖
光孝寺内的菩提树位于六祖殿前,胸径2米余。菩提树即荜钵罗树,原产于印度,相传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成佛,故别称觉悟树、智慧树。印度高僧智药三藏将菩提树引种到光孝寺后,该树种被移植到周边地区,如云南、肇庆、德庆、曹溪等处,因此光孝寺内的菩提树被称为诸寺“菩提之祖”。
祖师辈出,八宗并弘
光孝寺历史上祖师辈出,八宗并弘,是著名的禅宗祖庭和译经道场。历史上曾有多位名僧来此传教译经,因而光孝寺又是广州地区与海外进行文化交流特别是佛教文化交流最早的地方。
东晋时期,罽宾国的昙摩耶舍最早来此翻译佛经;刘宋元嘉十二年(),天竺(今印度)三藏求那跋陀罗于此建立戒坛和毗卢殿,为僧徒传律授戒。求那跋陀罗翻译的《楞伽经》为禅宗的宗经之一。梁天监元年(),天竺高僧智药三藏云游到广州,亲手将从释迦牟尼佛证道处带来的一株菩提树苗,植于寺内。梁普通八年(),菩提达摩禅师携带释迦牟尼的衣钵来到广州,也曾在此传授禅宗心法;陈永定元年(),西印度僧人波罗陀在寺内译经40部;唐神龙元年(),古印度高僧般剌蜜帝在寺内译出《楞严经》,成为当今汉传佛教早晚功课必诵经典。
光孝寺作为岭南第一座佛寺和岭南佛教的传播地,最为出名的,莫过于禅宗六祖慧能的“风幡论辩”。相传慧能从五祖弘忍那里继承了衣钵之后,翻山越岭,历尽艰辛,回到故乡隐姓埋名16年。直到唐高宗乾封二年(),听说大法师印宗来到广州光孝寺(当时称法性寺)后,慧能才来到光孝寺。一天晚上,印宗法师正在讲《涅槃经》,慧能悄悄地进去听讲。忽然间吹来了一阵大风,悬挂在大殿的佛幡被吹得左右摇动。有的弟子说:“幡是无情物,是风在动。”有的弟子说:“明明是幡动。”慧能觉得双方未能识自本心,便说:“不是风动,也非幡动,而是人的心在动。如果仁者的心不动,风也不动了,幡也不动了。”在座的人一听,无不感到震惊。印宗法师见慧能语出不凡,便邀请他入室详细询问。慧能出示珍藏了16年的袈裟和圣钵,印宗这才知道,原来他就是人们追寻了16年的六祖。
敕赐“光孝禅寺”匾额
敕赐“光孝禅寺”匾额现悬挂于大雄宝殿前。
正月十五元宵节,印宗法师在光孝寺大雄宝殿后面的一棵菩提树下,给慧能削发受戒,在场的有当时国内的十大高僧。为了纪念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出家剃度因缘,住持募款在慧能的头发埋地处,盖起一座塔,取名叫“瘗发塔”。塔以石为基础,砖灰沙结构,呈八角形,共7层,高7.8米,每层均有8个佛龛。
瘗发塔的东面是风幡阁,由原来的风幡堂与睡佛阁合为一体而得名。风幡堂建于唐代,是为了纪念六祖在光孝寺“风幡论辩”事迹而建的。睡佛阁也是唐代建筑,原来楼上供奉睡佛,楼下藏有梵经。后来,风幡堂在战乱中被毁,明代重修时将两楼合为一体,是为风幡阁。现在风幡阁中有达摩、六祖的石刻碑像,一面刻有达摩,另一面刻有六祖,为元代碑刻。风幡阁墙壁上有两幅彩色壁画,一幅记载达摩东渡的故事,另一幅则记载六祖风幡辩论的事迹。
瘗发塔
慧能成为了佛教禅宗的六祖,使这座千年古刹因为瘗发塔、风幡堂等而增色不少,光孝寺因此而名扬天下。慧能公开成为禅宗南派领袖之后,转至韶关的南华寺开坛传法36年。慧能创造的“顿悟”参禅方法与北宗的“渐悟”相比,更容易为一般人所接受。随着南宗在南中国越来越兴盛,终于形成了临济、沩仰、曹洞、云门、法眼宗五家,甚至对日本、朝鲜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此可以说,光孝寺是中国佛教禅宗的“根”。
大雄宝殿
最初由罽宾国高僧昙摩耶舍于东晋隆安五年()创建,现存大殿是清顺治十一年()改建扩修,面宽由五开间改为七开间,共36米,进深六开间25.4米,占地平方米。整座殿宇仍保持着唐宋时期的建筑风格,其造型之雄伟与气度之雍容,为岭南建筑所罕见。
城中清净之所
“光孝寺”三字金色匾额是由著名书法家、佛教人士赵朴初先生所书,匾额下的对联为:“祗园晖百粤,光孝耀羊城”。由于光孝寺建寺历史悠久,又与禅、净、律、密等佛教各宗派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故被尊为禅宗明庭而驰名中外,这正与天王殿旧楹联所题写的内容相一致:“禅教遍寰中,兹为最初福地;祗园开岭表,此是第一名山。”
入得光孝寺内,可见庭园广阔,古木参天,殿宇棋布,气势雄伟。寺内树木郁郁葱葱,非常幽静。沿着中轴线由南往北走,可依次见到山门、天王殿,主殿大雄宝殿,瘗发塔;中轴线西面,有鼓楼、睡佛阁、西铁塔;中轴线东,则有洗钵泉、钟楼、客堂、六祖殿、碑廊;再东有洗砚池、东铁塔等。
大雄宝殿始建于东晋,大殿神龛上供奉的是华严三圣,中间佛像是释迦牟尼佛,侍立左右的是迦叶尊者和阿难尊者;在释迦牟尼两旁的两位菩萨,左边是文殊师利菩萨,又叫大愿菩萨,右边是普贤菩萨,又叫大行菩萨。这一佛两菩萨三尊佛像合起来称作“华严三圣”。
睡佛殿在大雄宝殿的西侧。殿内供奉的是释迦牟尼的涅槃像,用缅甸白玉雕成。传说当年释迦牟尼为了传播佛教,几乎走遍了整个印度半岛。80岁时,在拘尸那伽附近的娑罗对树下圆寂。卧佛像反映的就是释迦牟尼圆寂时的情景。
东西铁塔在大雄宝殿的东西两侧,是南汉国遗留下的古迹,是国内发现最大、最古老、最完整的铁塔。在清代乾隆年间,此塔上还曾有过千只贴金小佛像,所以它又叫“涂金千佛铁塔”。
六祖堂建于北宋真宗年间,是为纪念六祖慧能而修建。堂内供奉六祖慧能的雕像,神态安详,充满了智慧。六祖堂前还有一只大木鱼。木鱼是僧人们做法事诵经时敲击用的法器,因为鱼日夜都不会合眼,所以专意用它来警醒众僧,白天黑夜都不要忘记修行,才能“以至于道”。木鱼的鱼头是朝外的,而按佛寺里的规定,只有十方丛林才能将鱼头朝外,由此可见光孝寺的地位之高。
大雄宝殿内供奉的华严三圣
(作者:董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