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圆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2009年,学者再次来到四川的高僧墓,发
TUhjnbcbe - 2024/5/17 16:57:00

据佛教记载,得道高僧火化后会产生舍利子,这些舍利子通常会被视为寺庙的神圣遗物。另一种保存僧人尸体的方法是将其装入缸中封存,若一年至两年后肉身未腐烂,人们会为僧人贴金并供奉。

然而,在四川隆昌的一座古墓中,人们发现了一位僧人并非以这种传统方式下葬,而是像普通人一样选择了土葬,令人感到好奇。

位于四川南部的市级城市——隆昌,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可追溯至唐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明隆庆元年(公元年),当时的统治者为这座美丽的城市命名为“隆昌”,寓意“兴隆昌盛”,自此,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深厚的历史底蕴造就了隆昌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自然也孕育了许多著名的名人。这些名人的存在,使得隆昌的文物和古墓更为丰富。

在隆昌市的西南角,有一个叫圣灯镇的地方,而在圣灯镇东北方四公里的地方,耸立着一座名为天螺山的山峰。在这座山上,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座古墓,经过专家的考察能够判断出,这座古墓极有可能是明朝时期的产物。

令人遗憾的是,现存的记录中已丢失了关于这座古墓的大量资料,包括它的出土时间,以及当时人们对它的观察描述。

更糟糕的是,这座古墓曾遭受过盗墓贼的侵扰,这导致我们无法得知他们何时以及掠夺了多少文物。这真是考古的一大悲剧,因为虽然有时能在盗墓贼的“遗弃”中找到一些具有史料价值的文物,但更多的时候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满怀期待而来,却只能带着失望离开。

幸运的是,这座古墓的情况相当理想,当我们找到它的时候,里面还有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尽管墓室已经破败,石室也已经被打开,但墓室内还有一块残碑,上面只留下了一些文字,如“严巨光禅师圆寂,徐州府富顺县……甲申”。

从这些仅存的信息中,专家们得以确认墓主人的真实身份。原来这是一座高僧的墓,但令人困惑的是,他并未采取其他僧人常用的火化方式,而且史书中并未记录这位僧人的名字和生平,这让专家们无法更深入地了解他。

这个墓室是用石头精心打造的,除了那块残破的碑文外,墓室门口还有一块精美的菱形浮雕,上面生动地刻绘着牡丹的图案。

通过这个浮雕,我们可以一窥墓室昔日的奢华,也对盗墓贼对这座墓室的破坏程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无疑给考古界和史学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石碑上记载的地点是“富顺县”,而隆昌的名字源自隆庆元年,所以这座陵墓至少在隆庆元年以前,也就是年以前就已经存在了。

从目前保存的浮雕工艺来看,这座墓穴的年代应该不会太久远。因此,专家得出了这座墓穴是明代墓葬的结论。

虽然古墓的主人公只是一位历史上的路人甲,且其发现对学界意义不大,但文物的价值依旧不容忽视。新中国成立后,考古界迎来了新气象,国家开始重视文物的价值,并在国内开展了第一次文物普查活动。

然而,由于经验的不足,第一次文物普查的规模小、普查手段不规范,甚至没有留下文物统计数据,造成了很多损失,让许多专家感到痛心。

31年后,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开始了,吸取了第一次的教训和经验,经过8年的努力,普查工作人员向国家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的规模和成果远超第一次。

经过二十年的保护,一座古墓在文管所的悉心照料下静静度过了岁月。在国家《国家“十一五”时期文法发展规划纲要》的推动下,国务院决定从年开始展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

在第三次文物普查中,专家们又来到了这座古墓,这次他们有了新的发现……

第三次文物普查相较于第二次,更加详尽和具体。普查范围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和石刻等多种建筑类型,总共划分为6大类59个小类。

之前普查过的文物也被纳入此次普查的范围。因此,专家们再次造访这座古墓,以期了解其当前状况。学者杨俊等人于年9月18日实地勘察该地,期望获取最新信息。

当他们全神贯注地探索古墓时,一道黑色身影突然从墓中冒了出来,这突如其来的事件让所有人都吓了一跳。他们不明白为什么这座多年封闭、人迹罕至的古墓会出现活物。

幸运的是,当时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考察队伍中有一位专门负责拍照的人员,他就是文管员兰廷波。当杨俊进入墓穴时,兰廷波在墓门口拿着相机,连续按下快门。

就在这个黑影出现的瞬间,兰廷波按下了快门。他显然被吓到了,他的惊叫声吸引了杨俊的注意。杨俊回头看向相机显示屏,两人惊讶地发现照片上出现了两个亮点,就像什么生物的眼睛。

——古墓之中隐藏着生命!然而,墓穴深不见底且黑暗无光,为保护大家的安全,并且不惊扰墓中的生物,学者们并未轻举妄动。

这时,兰廷波立刻打开手电筒,利用手电筒微弱的光芒和相机的长焦镜头对准墓穴,咔嚓咔嚓连续拍摄了几张照片。

随后,相机的屏幕上显现出一种在场人员从未见过的动物,它的体型如同小猴子,毛茸茸的,身体线条流畅,长得像狐狸,却又与平常我们所见的狐狸有所不同。

兰廷波的相机记录下了一段奇妙的瞬间,其中拍摄到了两只神秘动物。其中一只动物站立在墓穴深处的石龛处,警惕地瞪视着外面的世界,而另一只则静静地躺在地上,身体的大部分藏在站立动物的背后。

尽管这两只动物身形相似,大小相近,但显然他们并非亲子关系。兰廷波回到办公室后,迫不及待地将这两张照片冲印出来,他对这两只动物的身份充满了好奇。

因此,一回到办公室,他就全身心地投入到资料查找中。专家们对他的发现感到非常兴奋,许多报社也对此事进行了报道。

狗獾,一个被保护的珍贵生物,它也被称为獾。曾经有专家推测,鲁迅先生的《故乡》中,闰土所刺的那只狡猾的猹,极有可能就是它。

然而,由于其稀有性,我们大多数人都未曾有幸一睹其真容。据资料记载,狗獾属于鼬科、狗獾属,体型较大,尾巴短,背部的毛发是褐色和白色的混合,四肢内侧则覆盖着黑棕色的毛发。

它们四肢矫健,善于奔跑,这样的特性也让专家将闰土西瓜田里的猹和狗獾联系在了一起。

狗獾,这个亚欧大陆的常见生物,它拥有广泛的栖息环境,无论森林、灌木还是田野,都有可能发现它的踪迹。尽管被列为二级保护动物,数量稀少,但并未灭绝。

然而,当狗獾的身影在高僧墓中再次出现时,却让专家欣喜若狂。因为在隆昌境内,已经有50年没有看到它的踪迹,人们一直以为它在隆昌已经绝迹。

然而,这次的发现让狗獾再次成为隆昌的“明星”。

上世纪已绝迹的动物为何会在明代僧人的古墓中被发现,这成了考古人员、生物学家以及相关工作人员无法解开的谜团。

有人推测,这对成年的狗獾原本生活在山林,但随着城市化,人类活动范围扩大,使得它们不得不逃离家园,寻找新的生存之地。

古墓,这个无人问津的地方,成了它们新的避难所。这也说明了隆昌境内仍有适合狗獾生存的空间。为了尊重它们的生活,学者们选择让这两只狗獾继续在古墓中生活,而不去打扰它们。

1
查看完整版本: 2009年,学者再次来到四川的高僧墓,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