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灵隐寺里有一位住持僧人,法名“慧辂”,字“谛晖”。明朝天启七年(公元年)出生,少年出家于灵隐寺,清雍正三年(公元年)圆寂于灵隐寺,寿至九十八岁(虚岁九十九)。清圣祖康熙大帝南巡时,赐匾额给谛晖住持的灵隐寺“翠华重临”,并赐谛晖御书“禅门法纪”四字,及黄金、佛像等物。而谛晖面对帝王的恩赏,据《新续高僧传》记载:其心态竟为“无得无舍”,可谓一代高僧。本文就说说谛晖和尚的几件轶事。
谛晖陪同康熙游寺,圣祖赐匾“云林禅寺”
灵隐寺天王殿上有一横匾上题四个大字“云林禅寺”,此乃康熙大帝所题,据灵隐寺本身的记载,康熙二十八年(公元年),清圣祖康熙大帝南巡至灵隐,一日早晨灵隐寺住持谛晖和尚陪同康熙帝登上北高峰,只见灵隐寺笼罩在一片晨雾之中,一派云林漠漠的景色。回到山下,谛晖请求康熙为寺院题字,康熙大帝即景为灵隐寺题了“云林禅寺”的匾额,但灵隐寺已名扬天下,人们依旧称云林禅寺为灵隐寺。
现在许多网页上关于为何给灵隐寺赐匾“云林禅寺”?其回答大约是这样的:康熙在灵隐寺里喝醉了酒,把繁体的“灵”字,上半部的“雨”给写大了,下面的三个“口”和一个“巫”怎么也写不下了,才不得以改成了“云林禅寺”。笔者认为这个说法有点靠不住:第一、不符合灵隐寺自己的记载;第二、康熙是一个敬佛的皇帝,在佛寺中喝酒明显不符合敬佛者的基本行为规范。这种说法来源可能是某不知名的野史。
谨慎言语,抑制争斗心
当时还有一位与谛晖齐名的僧人石揆禅师,这位和尚有功能,按辈分他是谛晖的师兄。据记载“石揆住天竺寺,祈雨持咒,如黑龙行雨,人所共见,皆以他为神”,然而灵隐寺的名声比天竺寺大,石揆想夺灵隐寺住持的职位。谛晖听说后,就躲避离去,隐居在云栖的最偏僻处,把住持的位置让给石揆。
石揆曾资助过一位名叫沈近思的才子;恰巧谛晖也帮助过一位名叫恽寿平的才子。恽寿平成为一代知名画家,与当时的王时敏、王鉴、王辉、王原祁、吴历合称“清六家”,山水、花鸟皆精,诗文更是清妙脱俗,颇为时人所追奉。有人问谛晖:“恽寿平与沈近思两人哪个优秀一些?”谛晖说:“沈近思学儒不能脱周程张朱窠。恽寿平学画能出文沈唐仇范围。以吾观之,恽寿平比较优秀。”刚说完,他忙用戒尺打自己的头颈说:“又与石揆争胜了!不可不可!”
在一般人看来是石揆要夺住持职位,谛晖知道后让位躲避起来没与石揆争执,才学上也的确是恽寿平超过沈近思,言行上谛晖都没错。可是谛晖却主动地发现自己内在的争斗心并抑制它。看来谛晖确实是守心性的高僧。
施展神通,锡杖御盗
康熙年间,某天晚上,谛晖和尚突然对侍者说“取吾锡杖横山门间,今夜有凶人来,当慎之!”,果然到了晚上三更之后,夜深人静,有强盗数十人各持凶器呼号而来,准备抢劫灵隐寺,僧人们听到动静,心中惊恐不已。此时但见谛晖和尚的锡杖突然凌空飞舞,强盗吓的退出山门躲避,不一会儿强盗不死心,又冲过来,锡杖再次凌空飞舞。这样反复了三次,天空渐渐明亮,强盗们不得不退走了,从此再也不敢来冒犯灵隐寺了。经过此事,大家才知道谛晖老和尚是修炼有成的神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