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位于东大街办东南1.5公里,南依终南山,沣河、高冠河从村南北折,紧邻村东而下,至村东北处相汇。太平河出峪后东沿草堂寺北流而下,经太平河村至庆镇村东北入沣河。村南部区域的三角洲之间,地表层水网遍布,适于种稻、植藕、养鱼。环山一级公路(蓝田辋川—眉县太白)从村南通过。村北一条柏油大道可直达西安和长安区韦曲街道。
又叫古柳林庄。据代代口传,唐末为避战乱,村南十字地段(指新中国成立前状态),有“柳林庄”村落,便将索落村东北角的“五家泉”“三家庄”,东南角的“戈家寺”等村落移于“柳林庄”,因人口相对较多,村落较大,改称大村。年村中出土一碑,有乡贤张济众先生“古柳林庄”题款,这是古柳林庄第一次在文物中出现。据村中老人讲,新中国成立前,村中到处是几人合抱的大柳树。
汉朝就有东大村,最早见于宋敏求所撰《长安志》,明万历十九年()重修草堂寺,铸造铁钟记功德名中就有“东大村某某人捐款”记载,清嘉庆《长安县志》还载有崇寿寺于元中建大村。长安县民政局编著《长安县地名志》也载有,东大村建于元朝中期。
据传,关中一张姓穷困潦倒,流落至宁波,在那里结识了一王姓大官,张为人忠厚和善,且有很好的文采,王很赏识姓张,让张在他手下做个小官。多年后王被调往陕西做官,张跟随王重回陕西,在此盖房置地,不断繁衍生息,成为大村;还有一种说法,最早是张姓和温姓在此居住,因村外有一座很古老的孤魂庙,功德碑上刻有张姓、温姓捐造的字样(此碑在新中国成立初送入西安碑林博物馆);另有一种说法,张和温实际是一个人,20世纪60年代初村民发现孤魂庙一石条上刻有“张温捐造”字样。另外,现村中有张、王、靖、邢、刘、李等姓,唯独没有一家温姓。
新中国成立前,村中还保留有非常完整的坚固高大的城墙和雄伟壮美的城门楼。建于清同治年间。有4个城门,南,西,北都有城门楼,东门未建门楼,因东门外有奔腾咆哮的沣河水,怕下暴雨河水上岸,冲进村子,便于堵截入村的洪水。城墙外有护城河,护城河上架有石桥,与村里街巷相通。村外有许多碾米的石碾、土碾。城墙门楼毁于年,年城河里还有水。
老祖宗崇尚佛教文化,村就建在古崇寿寺南侧,以崇寿寺为北门。村里村外还建了许多古庙,如城隍庙、东岳庙、龙王庙、十字庙、菩萨庙、关帝庙、孤魂庙、土地庙等,在此圆寂的高僧很多,塔坟林立。
古时的村中到处潭泉喷涌,为鱼米之乡,富庶之地。
年村里就有许多妇女穿着漂亮旗袍出出进进,新中国成立初,村里人就吃上当时附近其他村人还不认识的洋葱、西红柿,有些村民还栽植西红柿,栽植技术为张灵甫引进。
土改时,因村大富裕,在外面干大事的人也很多,县上、市上、省上,甚至在西北局都很有影响,中央、西北局都很重视该村工作,当时就派程潜(原国民党湖南省省长,新中国成立后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常黎夫(西北局秘书长)、朱友兰、尤不同、周洁岗等领导进村主持工作,为村里定了43户地主。虽然多,但人们都说定得很公平合理。
年10月,村中发现地热水,相继在村北方向打温泉井数眼,全能自流。村两委会带领村民依托风景秀丽的田园风光,温泉水,建宾馆、游泳池,搞鱼塘,带动全村经济,搞招商引资,先后有西安机场招待所,西北工业大学等进驻落户。村里进行整体规划,硬化所有道路,楼房整齐,道路平坦宽阔,村民自己办饭店、旅馆、开商店。现在街道上具有一定规模的洗浴中心、大宾馆、大食堂、大超市一家接一家,街面人流如织。注重村民的身体健康,老年人的文化生活,给村里建了好几个供人休闲、锻炼身体的小广场。置办许多健身器械。成立老年协会,多次被评为区级、市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典型。
早在清朝末年就有秀才张贵芳、王朝宾等人在村里办私塾开学馆,在他们精心教育下,村中相继走出像张灵涵、张灵甫、张建平等英雄和名人。民国初就有三民小学,后改五权小学,又创办长安一中分校,后改为灵甫中学(灵感寺中学)。新中国成立前考上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政治学校、北洋大学、黄埔军校的有80多人。新中国成立后考上大学的更多,尤其改革开放后,有时一年就有10名学子考上大学。
年村里就有中共地下党组织,共产党员有张玉良、张玉书两兄弟,还有郭汉宁。张玉良新中国成立后任西安市文化局长,张玉书上过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和杨虎城将军的长子杨拯民同学,新中国成立后任长安一中校长。郭汉宁在宁陕组织游击队,后被敌人暗杀。
张灵涵,和张凤翙是同学,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武昌起义后,随张凤翙等人在陕西发动起义。辛亥革命胜利后,先后在富平等县任军法丞审,柞水县县长。
张灵甫,抗日英雄,国民党著名将领。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又经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介绍考入黄埔军校。从黄埔军校毕业后,开始辉煌悲壮的戎马生
涯。由于带领的三〇五团与日军作战英勇顽强,使著名作家田汉深为感动,随即填词,并由著名作曲家任光谱曲,这首歌就成了七十四军(原七十四师)的军歌留传下来。年田汉创作反映德安之战的话剧《德安大捷》中,就有张灵甫的名字和他的英勇事迹。受到国民政府的嘉奖,荣获“模范军人”、四等云麾勋章一枚,被升为七十四军长兼首都(南京)警备司令。后又参加南京保卫战、长沙激战、常德会战、南京会战等大战役,历经百战,身上留有13处枪伤和弹伤。在孟良崮战役中,张灵甫的七十四军被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全歼,张自裁。兄张秀甫将其抚恤金万元捐出,使已停办的原五权中学重办起来,国民政府特将五权中学改为“灵甫中学”。
年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张灵甫夫人王玉龄以抗战有功将领遗属身份被邀请到北京参加纪念活动,胡锦涛总书记在大会上讲话时充分肯定了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与日寇浴血奋战的历史殊勋,特别肯定了国军组织的淞沪、徐州、武汉、台儿庄、长沙等重大战役对日军的沉重打击。
张建平,曾任黄埔军校第七分校校务处长,在抗日战争中,率部在永济与日寇浴血奋战,被称为“血战永济”。年随蒋介石去台湾后任国民党国防委员、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