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圆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历史上第一个到西天取经的僧人,时年62岁
TUhjnbcbe - 2024/3/3 16:38:00

腹有诗书气自华,愿你成为一个有学识的人!

“宁向西方一步死,也绝不向后一步生”

“贫僧从东土大唐而来,去往西天拜佛求经的。”

这是描写玄奘西天取经的决心和毅力,不改初心,一路坚决西行,承受了取经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终成正果。第二句是唐僧的自我介绍的口头禅,表明自己从何处来,又要去往何处,目的是什么,一句话概括完了,这就看出来唐僧西去取经的决心和毅力。吴承恩根据这个事迹写成了著名的《西游记》,流芳百世,成为四大名著之一。

《西游记》中的唐僧就是按照玄奘的原型塑造出来的,历史上的玄奘是一位有着多重贡献的得道高僧,他把梵文佛经翻译成汉语,又把汉语著作介绍到国外,既丰富了我国的佛经,也促进了国际文化交流,所以,他的名气是很大的,也正是这个原因,提起西天取经,大家第一反应就是唐玄奘。但是,你可能不知道,还有比唐僧更早的西天取经之人,而且还不止一人。

历史上第一个到西天取经的僧人是高僧法显,他是现在的山西襄丘人,俗家姓垄,在家中排行老四,家境十分贫苦,父母怕养不活他,就把他送进仙堂寺做了一名小沙弥,希望他能得到佛祖的庇佑,能健康平安长大。

经过了几十年的刻苦修炼,他对佛学的研究和探索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并且成为当地最有学问的僧侣,而他也早已不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了,这时他发现现存的经书有很多错误和残缺,为了矫正时弊,年近古稀的他萌生了西行取经的念头。

一天,他在洗脸时,突然发现自己映在水中的衰老面容,不觉得慨叹时光易逝,青春不再,若再不做出一番作为,便会辜负了大好时光,“若再犹豫,我的夙愿就要化为泡影。”这是他真实的内心写照。

于是在东晋隆安三年(公元年)的三月,已经62岁的法显同汇景、道整、慧应、慧嵬四人一起从长安动身,向西出发,开始了漫长的西行。第二年,他们到了张掖(现在的甘肃张掖),在这里又有一批僧侣加入了,队伍随之扩大。

他们一行沿着古代的“丝绸之路”西出阳关,进入了白龙滩大沙漠。法显一行不畏艰苦,冒险前行,经过了17个昼夜,行程达里,终于走出了这片死亡之海。开启了新征程。

之后,他们沿着塔里木河向西北行进,到乌隶国(今*维吾尔自治区北部),又折转南下,进入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法显在回忆这段行程时写道:“行路中无居民,沙行艰难,所行之苦,人理莫比。“我们光从法显一行经过的地方就可以看出,偏僻无比,荒草聊生,条件极其艰苦,与我们所熟知的唐玄奘西天取经路上遭遇的艰难可以相提并论,除了妖魔*怪”应有尽有“了,不过路上可能遭遇土匪强盗之流,西行条件难上加难。

历经千难万险,公元年,法显和道整一行人终于来到了印度佛教发祥地,相传这里是佛祖释迦牟尼生前居住最久的地方。公元年,法显踏上了归国的征途,他的最后一个同伴道整留居到了印度不走了,他却大志不改,孤身一人前行。回国后,他被当时江西庐山东林寺的著名高僧慧远接到南京讲经和译经。他历时5年翻译了经典6部,共63卷,计多万字。后来,已近暮年的法显迁往荆州,于公元年圆寂,享年86岁。

不管是法显还是唐玄奘,都对传播文化起到了突出的贡献,穷其一生,致力于自己的信仰,他们为我国佛教文化的发展和古代印度文化交流而做出的贡献永远值得称颂。

1
查看完整版本: 历史上第一个到西天取经的僧人,时年6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