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福烓高旻寺是我国著名的佛教禅林之一。位于扬州三汊河畔,所谓“扼三汊洪流,据九龙真脉”之地。有一种传说,高旻寺的前身为一建于东晋的佛寺。其证据是寺内曾有《兰亭》石刻一方,《兰亭集序》为东晋王羲之所作所书,说明寺与东晋有关。这是一种误解。事实是清乾隆四十七年(),即第六次南巡的前二年,曾将宫内端石兰亭石刻拓了三份,颁赐给扬州天宁寺、高旻寺和康山草堂,三处都按原拓勒石,珍重陈列,以示荣耀。也即是说,此兰亭石刻乃清代之物,与东晋无关,东晋也不可能有兰亭石刻,后人不知其来历,便以讹传讹,把它推到一千几百年以前了。
高旻寺最初建于清顺治年间,当时的两河总督吴惟华于顺治八年()开始在三汊河岸建七级浮屠(宝塔),十一年()落成,取名“天中塔”,又在塔左建寺三进,是为“塔庙”。吴惟华在《天中塔记》中说:兹也江北之区……人文由兹蔚起,化饥馑而丰稔,财用自此余饶。也就是以弘扬宗教为名,达舒缓水患之实,既为人文景观,又为水利设施。
康熙三十八年(),康熙帝第三次南巡莅扬,见天中塔倾圮,欲颁赐内府款项,加以修葺,并为皇太后祈福。江宁织造曹寅、苏州织造李煦听到这一消息,立即倡议两淮盐商捐资报效,大加修缮,并扩建塔庙。四十二年()康熙帝第四次南巡,亲临塔庙降香,见旧刹鼎新,庄严宏敞,凭高远眺,旻天清凉,乃赐额高旻寺。次年又御制《高旻寺碑记》,颁赐内宫药师如来脱沙泥金宝像,寺内特建佛殿及御碑亭供奉。此后曹寅、李煦捐资在寺内创建行宫,规模数倍于寺。康熙五、六次南巡,乾隆首次南巡,均驻跸于此。塔湾行宫、茱萸湾行宫,一时名声大振。
作为佛教寺院,高旻寺最盛于雍正时期。其首要人物为天慧实彻禅师。天慧为禅宗临济宗磬山派被顺治帝尊为国师的玉林通琇的四世孙。深通禅理,行脚三十年,颇有声望。恰逢雍正帝寻访玉林国师的法嗣,天慧奉诏入京,应对之下,雍正帝很为满意,赐给紫衣。雍正十二年()命住磬山圣月寺。次年,复命住扬州高旻寺。由是高旻寺禅风大振。由于天慧是玉林的法裔,高旻寺遂奉玉林为开山之祖,原因即在于此。自天慧以下,高旻寺的法系大致如下:天慧实彻——了凡际圣——昭月了贞——宝林达珍——如鉴达澄——方聚悟成——道源真仁——德慈口演——朗辉事口——月朗全口——梵禅全振。以上诸人,自天慧至德慈,皆有语录传世,其中最著名的,天慧而外,为际圣、了贞、达珍诸人。自是以后,高旻寺规模大备,承清代临济宗磬山派法脉,恪遵禅宗要旨,以坐香静虑参话头为主,一念向上,心不旁骛。乾隆三十六年(),天中塔金刹为飓风吹落,损及塔身,由两淮盐商修复。道光二十四年()塔再次倒塌,此后未能重建,高旻寺亦自此衰微。咸丰中,寺与行宫俱毁于火。同治、光绪以来,寺僧虽锐意兴建,仅略具规模,难复旧观。近现代以来,有两位与高旻寺有关的高僧值得一提。一为虚云(?-),俗姓萧,原籍湖南湘乡,生于福建泉州。光绪九年()至福州鼓山涌泉寺从妙莲和尚出家受戒,后遍参高旻、天童、天宁诸名刹。五十六岁时在高旻寺禅堂开悟。一生云游各地。以修建寺院为己任,一身兼禅宗曹洞、临济、云门、法眼、沩仰五系法脉。建国后任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年圆寂于江西云居山,据云世寿岁。一为来果(-)俗姓刘,湖北*冈县人。年在宝华山剃度出家,后在镇江金山受戒,并在金山禅堂开悟,所谓“桶底脱落”,一身轻松。住金山达十年之久。民初挂单高旻,受月朗老和尚的器重,命为班首。不久往住终南山,又近十年。大约在年前后,受月朗老和尚之召,复到高旻,为月朗法嗣,继任住持。月朗临终对他说:“生为高旻寺人,死为高旻寺*,勿忘高旻。”来果谨遵师意,在近三十年中,扩建寺宇,整顿寺规,严明宗约,断绝经忏,唯以参禅悟道为指引,由此宗风大振,名闻于世,与镇江金山、宁波天童、常州天宁并称禅宗四大丛林。年卸去住持之职,移住上海崇德会,年入寂,世寿73岁。新中国成立后,高旻寺列为保留寺庙之一,僧众尚有近百人。“文革”期间,遭到严重破坏,佛像全部被毁,文物、法器抄没一空,僧众逐出寺门,大殿被拆除,其他屋宇任意改建,移作他用。文革后落实宗教*策,年经国务院批准,高旻寺被列为汉族地区重点寺庙之一。*府拨款数百万元,迁出占用单位,并请原任高旻寺事务委员会副主任的德林法师回寺任住持,筹划重建一切。德林,年生,河北丰润人,19岁投高旻寺披剃出家,亲聆来果老和尚的教诲长达二十余年,为高旻寺法嗣。自年任高旻寺住持后,立下扶刹竿于既倒,兴伽蓝于废墟的心愿,以重建高旻寺为己任。在*通人和的大背景下,赖海内外信士檀越的信任与捐赠,共襄盛举。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先后建成大雄宝殿、禅堂、天中宝塔、法堂、讲经堂、水阁凉亭、息心亭、水晶宫、上客堂、斋堂、天王殿、来果老和尚纪念堂、藏经楼、五百罗汉堂等,规模大备。在寺风上继承来果老和尚的规范,阐扬祖德,整肃寺规,以禅悟道,不容稍懈,赢得各方面的信赖和好评。德林大和尚示寂于年,世寿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