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圆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五莲山光明寺在北京曾设有办事处齐鲁
TUhjnbcbe - 2024/2/27 16:25:00
白癜风老牌名院 http://m.39.net/pf/a_5777853.html

陈东刚

很多人都知道,五莲山光明寺是一座皇家寺院,是山东著名的“四大禅院”之一。而鲜有人知,光明寺历史上曾为了更紧密地联系皇家,在北京建过分寺,相当于“驻京办事处”。

本文作者陈东刚,五莲县旅游文体广电局*委委员、老年体协办公室主任,县内知名旅游专家。其首次对五莲山光明寺北京分寺进行了缜密考证,还原了历史真实,为光明寺的研究填补了空白。

五莲山护国万寿光明寺

据许道龄《北平庙宇通检》载,明清时期北京庙宇达千座以上,可谓十步一寺,五步一庙。在这林林立立的众多庙宇中,就有一座五莲山护国万寿光明寺开山祖师心空和尚修建的寺庙。

心空和尚

康熙版《五莲山志》中由明末高僧弘觉禅师(明末清初临济宗杨岐派僧。字木陈,号山翁、梦隐。广东潮阳人,俗姓林。其撰写的《开山和尚碑铭》载:“先是,师山中缔造日,旋建庵于帝城之东,拨僧住持,众多疑阻,师曰:‘是非汝所知也’。”在此记载中有两个关键词说明了建庵时间,一是“山中缔造日”,说明该庵在五莲山建造护国万寿光明寺时期建造的北京寺庙。二是“旋建”,《康熙字典》对“旋”字的释义是:“转动:旋绕。回,归:凯旋、不久”的意思。志中“旋”字可理解为“不久”的意思。通句可译为:开山祖师心空和尚在五莲山建造寺院的时候,不久又在北京城东建造了一座寺院,并派僧主持寺务和佛事活动,弟子们都不理解,并劝阻师傅,心空祖师曰:建造这座分寺的目的不是你们这些目光短浅的人所能理解的。

弘觉禅师

按照弘觉禅师所撰《敕赐五莲山护国光明寺心空明开法师塔铭》记载:“开山寂后,师始北省先师”“公走,燕居城庵”五莲山光明寺五代僧海彻和尚出家的第二年,暨崇祯二年元旦日开山祖师心空和尚圆寂后,海彻和尚始北去京都,侍奉师傅性觉和尚,此处“师”和“公”指海彻和尚。可“蒲团未暖,值流氛之变,师遣霆侍先师归休五莲,独留当门户”,大概意思是,甲申之变,李自成打进了北京城,时局动荡,烽烟四起,为安全着想,海彻安排师弟海霆服侍师傅性觉和尚返回光明寺,自己独留北京看守门户。虽然记载的是那个烽火连天的时代,但是却为光明寺在北京建有分寺又一次提供了例证。

性觉和尚

那么光明寺分寺建在北京哪里?志书记载:“甲申之变,庵众星散,遗公独守。庵之比邻,即平西王第也。王请清师讨贼,全家被难,尸积如山。公挺然顾义而不顾害,为掩藏之。”意思是光明寺分寺近邻就是平西王吴三桂的府第,甲申之变(),平西王吴三桂借清兵进关讨伐李自成,在京家眷遭到满门抄斩,尸积如山。留守北京分寺的海彻和尚挺身而出,只顾大义而不顾自身危害,给平西王一家掩埋尸体,一时大振京师。清朝封吴三桂为“平西王”是沿袭了明崇祯皇帝授予吴三桂“平西伯”的封号。经查,北京平西王府是唯一不在内城的王府,北京中轴线外延线立汤路上有个地方叫郑各庄,哪里有个地方叫平西王府,俗称“平西府”,传说以前有位平西王府,后来王府没了,名字却留了下来。另一种说法是王府主人是清朝康熙年废太子胤礽,雍正皇帝出于皇位安全,软禁胤礽于此。吴三桂在北京并无王府,倒是他的儿子吴应熊当了额驸后,在今天西单北大街的小石虎胡同建了额驸府,“三藩之乱”后,吴应熊同其子世霖就是在这里被处死。还有一种说法,这座额驸府位于东城区王府井大街。但无论是郑各庄,西单北大街,还是王府井大街,光明寺北京分寺遗址已荡然无存了。

北京西单北大街小石虎胡同遗址

推测北京分寺极有可能名为“怡庵”,原因有三。

一是《五莲山志·诸师本传》记载:“印虚师,讳真谈,济南济阳人,姓刘氏。脱白礼开山,同北上,留住京师佛庆兰若;诸贵珰皈依,遗金币无算,师悉辞去不受;天启丙寅示寂,世寿71,法寿52,塔于都城西直门外篱笆坊。怡庵暨先师觉公皆其后也。”此记载中,心空和尚授命大弟子真谈和尚留住京师住持寺务直到圆寂,在此不赘笔表述。但就最后一句“怡庵暨先师觉公皆其后也”,是说北京分寺怡庵的创始人是真谈和尚,而亲师性觉和尚以及延续到五代僧的海彻、海霆都是真谈和尚这一支系的,同时也为光明寺在北京分寺的名字叫“怡庵”提供了例证。二是《五莲山志·诸师本传》“大威师,讳如雄,胶州李氏子。师拙庵印公”的记载,可以看出怡庵三代僧住持大威和尚(如雄),是二代僧印虚和尚的亲传弟子并在怡庵居住的记载。三是《五莲山志·诸师本传》记载:四代僧性觉和尚“少孤,依怡庵。”说明性觉和尚是在怡庵剃度出家的,而性觉和尚籍贯是“顺天府人”恰好能够解释一些疑点,因为明清时期称北京为顺天府。志载,性觉和尚“蒙印虚祖翁培养,能自立”,说明孤儿时得到印虚和尚的收留和培养,并逐步成为印虚和尚的得力助手,为其后“居京师三十年”“新梵宇”“本朝初(清朝),师移锡光明寺,后辇上故旧频招,复之京”的典史做了铺垫。

真谈和尚

从志书中可以看出,心空和尚两大弟子分别掌管五莲山寺庙和北京寺庙,他们的职务是平行的,他们听命于心空和尚,于是心空之后光明寺出现了两大派系,一是大弟子真谈和尚的北京“怡庵系”,二是二弟子真果和尚的山东“五莲山系”。原有主、次之分的两个寺院,却发展为职务平行的两个寺院,它需要一个强势的力量来整合,否则极有可能出现分离的局面。而这股强势力量就是心空和尚,但是心空和尚未料到他圆寂后,也就是说这股力量消失后,出现了一种难以驾驭的局面。这种局面是心空和尚造成的,已身在西方极乐世界的心空和尚不会想到,在他死后20年的四世孙时代,会出现面临分离的危险状态,而扭转这种危险局面的居然是心空和尚亲为剃度的五世孙海彻和尚,这或许是心空和尚生前就布下的一手妙棋。志书中有记载的北京怡庵住持是五代僧和尚,以后北京怡庵逐步淡出世人的视线。

海彻和尚

笔者在《护国万寿光明寺名僧传略》中有过记述。时任五莲山光明寺住持的四代僧晦名(性志)禅师从师父如巳(柴立)禅师的悲惨遭遇中看到了两派逐步走向分离的危险,即使不分离,也会发生诸多不利于光明寺发展的事情。此时,已崭露头角,在北京怡庵性觉和尚门下的五代僧弟子海彻和尚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借回山祭祖的机会,海彻有了拜见晦名禅师的机会,当然也有提出建议改变这种状态的时机,性觉和晦名两位住持都是当世大德高僧。所以,光明寺的机构和人事调整是没有障碍的。而如何调整和理顺,首先需两位当家师的共识,海彻借“流氛之变”的有利时机,派师弟海霆护送时任北京怡庵住持的师傅回山休养,“师遣霆侍先师归休五莲,独留当门户”,两位住持会晤于光明寺,很快有了满意的调整方案。后性觉退养五莲,海彻接管北京寺庙。再后,海彻、海霆两位原属北京“怡庵系”的和尚,相继掌管五莲山光明寺,其布道、建设、扩充逐步转向以光明寺为中心的山东区域,北京怡庵也就逐渐退出光明寺的视野,它的身份已由与光明寺平肩降为光明寺的附属分院,它仅仅是承担一个分院的任务了。

晦名禅师

那么,为什么开山祖师心空和尚为光明寺北京分寺起了一个“怡庵”的名字?查找“怡”的释义:怡,和悦;《说文》解释为:和也。《礼记·内则》注:悦也;《尔雅》解释:乐也。查找《康熙字典》对“庵”的释义:圆形草屋或小庙,也指尼姑居住的地方;《释名·释宫室》载:草圆屋谓之庵;《广雅》释义:庵,舍也,徐霞客在《游*山》记载“既登峰头,一庵翼然,为文殊院”;再如,旧时文人多用作字号或书斋名,如:老学庵、影梅庵等。“庵”的范畴有几个特点,一是“圆形的”。二是“很小的”。它不一定是尼姑居住的地方;由此可见心空和尚在建分寺之初,就确定了“怡庵”的建设规模和范围,它不需要很大,具备它应有的功能就行了,笔者推测心空和尚给寺院起名“怡庵”大概:一是在*治上要依附朝廷并

1
查看完整版本: 五莲山光明寺在北京曾设有办事处齐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