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圆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走进龙岩上杭西普陀的禅意世界,饱览美景
TUhjnbcbe - 2024/2/27 9:20:00
海南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cgia.cn/news/chanye/1662154.html

闽西上杭西普陀历史悠久,建于宋盛于明,与浙江普陀山、厦门南普陀“同宗临济”,被誉为“天下名胜之境”、杭川“乐土宝地”,是闽粤赣边区著名的佛教圣地。这里风光秀丽、奇峰竞拔、古树参天,特别是深秋时节千亩枫树林景色“向极壮丽”,为福建之最、全国罕见,吸引八方游客。西普陀的独特魅力不止于此,还在于它浓郁、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云峰寺、香林塔、云宵殿、金玉顶石屋,一个个遗址文物,一串串隐秘故事。

云峰寺映香林塔

钟华荣

明朝之前,上圆山仍为一片荒无人烟的高山密林,向不为外人所知。

明万历年间上圆山的历史被改变。

而改变这个历史的是一个年方二十的楚道州刘氏少年,年纪虽轻,却颇具慧根,初出家于云南的鸡足山,后来前往江南金山寺,在金山寺修行六年轨行坚苦,诸方耆宿皆心畏之,乃云游四方。游历福建至上杭时,驻紫金山寺。紫金山向为杭川第一名胜,为杭城北部之屏,石奇山美,胜迹众多,有“金山晓旭”之称,上人见山下汀水逶迤,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甚合心意,索性长作停留,住在了紫金山寺,并出任了紫金山寺的寺长。然而,世道艰辛,物力馈乏,寺庙收入难以为继,上人与寺中僧众于近旁山坡日日开荒种地,以补寺中不足。

是日,天朗气清,阳光正好。上人于紫金山寺旁山地垦荒种地,至杨梅树前,饥渴难耐,稍事休息,山前远眺,只见脚下汀江如练,曲折回澜,秀美异常,远处东南方向之上圆山,峰峦迭嶂,山高林密,一片葱茏,云气缭绕其上,上人痴痴远望,久久伫立,若有所思。

不日后,上人的足迹出现在了上圆山前。当时的上圆山为林氏弃地,“十里之内皆丛篁蜜树,沿途荆棘藤萝拂面而来,无侧足之径,向为魅魑蛇虎之窟”。上人募下这片弃地。此后,开荒地,辟深林,驱野兽,修山路,建寺庙,讲禅经,引八方信士,山僧达数百之众,“禅农两旺,晨钟暮鼓和鸣,香火青灯辉煌,朝山进香者摩肩接踵,络绎不绝……”。据明崇祯十六年()的檀越主碑记,当时山上建有土地堂、众圣庵、上通寺、云霄殿、金玉顶等庙宇,此处遂成为邑中一处著名禅境丛林。

历史走到清初,因“战乱与兵月燹”,几经战火,几度兴衰,山上众多文物古迹遭破坏。又“乾隆间两遭回禄(火灾)”,至使恢宏宙宇“都为煨烬”。到太平*起义时,作为“地处三乡”(临城、旧县、白砂)的西普陀佛教圣地,在战乱与兵燹中也就“难避劫数”了。“近岁驻兵,古木率被斫伐……山寇薄城,琳宫梵宇都为煨烬……天下名胜之境遭兵燹者不可胜数(据同治《上杭县志》载)。”至此西普陀佛事日衰,建筑渐毁,终至湮没而无闻,让人不胜唏嘘。

今日上圆山,已辟为国家森林公园,为上杭城区附近一处市民郊游踏青之所,虽盛名不再,却仍有书堂寺、云霄殿、云峰寺、香林塔、金玉顶等一些古迹留存于世。

择日登上圆山,入云峰寺,谒香林塔,欲寻找香林上人的足迹。

与现今我们所走的路线不同,当年上人是从紫金山寺出发,下紫金山,越汀江河,跋山涉水,攀藤砍荆来到这里。其时尚无人烟,只有满目之荒野,横行之鸟兽。而现在近山已有一个叫白玉村的村子,人烟繁盛,一条大马路穿村而入,过了村子,爬过一座山峰,再越过一座溪流,即入上圆山界。

一入山,便如入清凉世界,与外面全然不同,只见群峰环绕,林木深幽,感觉远离俗尘,恍若世外。

缓步徐行,石砌古道,蜿蜒曲折,道路两旁,乔木耸立,枝桠交错,形成一个绿荫走廊,道旁依稀一脉山泉依傍,一路之上,或清流细细,或水流叮叮,犹如天籁伴奏,让人心旷神怡,不远之处有一大片的枫树林,这片枫树林面积广阔,将近千亩,是西普陀的第一景观,也是福建省面积最大的成片枫林,形成“普陀日月千秋照,山里枫林万代红”之美景。石砌山道自然垒成,在枫林间依山循坡逶迤而上,曲折悠长,片片枫叶飘落路面,一路引领。夏日时节,枫树林枝繁叶茂,绿荫重重。

至深秋季节,则层林尽染,满目红艳,诗意盎然。这里的枫树很多都是“双双对对”的,当地人都把它们叫作连理树或鸳鸯树。据说还有美丽凄婉的传说呢:当地某富家女相中放牛郎,然门不当户不对,有情人难成眷侣,双双逃出家园遁入上圆山求助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菩萨闻声而来,点化情侣成为连心枫树。后来故事又演变成了夫妻或是热恋中的情人来到这里,抱抱连理树,就可以永结同心,白头偕老。当然这个只是村民们口中一个温馨的传说,但我们在欣赏枫树林美景的时候,给我们的旅行增加个节目,抱抱连理树,许个美好心愿,让自己拥有一个好心情还是可以的。

目前上圆山的主体寺庙叫云峰寺,位于半山腰上,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年(即公元年),现在的建筑是按原样复建的。寺院不大,也极简陋,简朴得如同一户寻常山里人家,让人感觉很清净。整个寺庙建筑比较独特,是一个圆圆的形状,似一个小小的土楼,也如行脚僧人带的一个托钵。寺院山墙根周围环拥种着丛丛翠竹,绿意盎然,显得生机勃勃。山墙由不规则的山石垒成,上覆黛瓦,圆盘中间一个小小院落。两尊石狮子,静静地蹲卧在寺庙门前的两侧,岁月打磨之下已呈黑褐之色,显得古朴苍严。不知道这两只石狮子是不是香林大师在山上时的石狮子?狮子们静默无言,那眼神里所蕴含的深意,却是让人什么也猜不出。

门前是一只大大的铸铁香炉,是后来新铸的。寺门顶上挂着的一块蓝底金字的牌匾,上书“云峰寺”三字,门两边挂一对联:“立志如大山,种德若深谷”,出自弘一大师的华严集联,寓意深刻,禅味悠远,匾联书法圆润无锋,字体修长,布局疏朗,整体显得平淡而又恬净,皆是弘一法师手迹,在阳光照射下泛起一片庄严。我们来到门前时,雾气已经散去,阳光透过竹林树梢,洒落院墙,斑驳迷蒙之外显得格外明亮清新。

寺门为木质构造,地下为青砖铺就,小小的圆形院落四周皆为素净白墙,上面绘着的是观音菩萨的侍从及40幅不同化身的观音圣像。寺庙一副对联:“上上有天天在上,圆圆像月月团圆”,也与圆形的寺庙相互印证了。

院落里面正中央就为供台,莲座上端坐着的就是这寺庙的主人们了——菩萨,这些佛像宝相庄严,不由让人心生敬意,静立于菩萨面前,却不知道应该怎么拜,要用怎样的方式来拜,只能默默祈祷,在心里企望佛界神秘力量的庇佑。而菩萨们静默不语。最后在桌上取了三支清香点燃供上。三柱清香,于修行者是戒定慧,对于一般香客则是恭敬三宝,这是进寺庙后最基本的礼节,也是一个凡人俗客对佛界神明的敬畏,心有敬畏,才能言不逾规行不逾矩,这应该是菩萨神明对人许下的最大的灵验吧。

立于寺前,极目远眺,群峰起伏,笼罩在如烟似海的云雾间隐隐约约,如一片海市蜃楼。近处的山林树木苍翠如玉,层层叠叠,一片纯净绿色,让人心境坦荡,安详平和。

香林大师来到上圆山后,从此驻锡此山,不再游历,成为了西普陀上圆山开山比丘,并从此在这里度过了自己的一生。

对于每一位有道高僧而言,寺与墓的组合一般是成为他们最终的归宿。香林大师也不例外,上圆山,也成为了香林上人最后的归宿之地了。

香林大师圆寂后,弟子信徒募集资金于明崇祯五年(公元年)动工建造“以供奉遗骨”的香林宝塔。这成为西普陀的一个宗教圣地,成为西普陀的“圣灵”之所在。

香林宝塔位于西普陀的半山腰,海拔高度约多米,前往香林塔需要跋涉弯弯曲曲的长约2公里的山石小径,转过2个山头,在半山腰出现一片开阔地带,就到了香林塔所在地了,这片地块视野开阔,两旁山势拥拱,建塔之地不知是香林大师自己所选还是其弟子们选择的,确为一块风水宝地。

香林塔塔基为一块大约平方米的椭圆大坪,大坪中央为一座3米见方的六角形尖顶塔,六面由花岗石砌合而成,正中镶嵌的一块塔碑记述香林塔之由来因果,碑体左刻“崇祯壬申年十月初七辛未日卯时主持僧寂荣同众立”,中间刻“临济派开山比丘香林大师和尚宝塔莲座”,右刻“师系湖广道州江华县人姓刘,出家于燕章县龙凤庵中”。

香林塔属于“屋中塔,塔中塔”。从前塔外另有守坟者住的屋,塔内又有小塔。小塔之内珍藏着香林大师的佛骨(舍利)。塔背面有两个相对称的石刻符号,像两支点燃的蜡烛,中间一个小孔,每当清晨有太阳之日,第一缕阳光可以从小孔中照射进去,不但对塔起通风作用,保持塔内的干燥,而且还能使里面的舍利闪闪发光,使小塔闪烁在一片佛光之中,显得神奇而神秘。宝塔前面有两个石坛,原来都种有高大挺拔的一对“兄弟树”,成为香林塔的“卫士”,据传香林大师圆寂后,左边那棵树因“过度伤心”而突然枯萎了,后来,不管人们种什么树都种不活了。香林塔前面左右两边有四个石条,是石龙旗的护夹。据说过去这两边都竖有高高的旗杆,挂有绣了*龙的旗。这是因为香林大师一生布德施恩,泽被百姓。大师圆寂后,当地村民为了表示对他的敬仰而特地竖起的石龙旗。

今天人们游历上圆山,更多的是一种远足踏青的心情,但到了香林塔,却会让我心生敬畏,我敬畏这些先贤大德高僧们,敬畏他们不远万里游历四方求知弘法的那种坚毅精神。

除香林塔之外,必须一去的还有上圆山山顶之处的云霄殿和金玉顶遗址,昔日云霄殿是香林大师讲经之所,金玉项则是其坐禅闭关之所。云霄殿因“清乾隆间两遭回禄(火灾)”之故成了历史的遗址,只留下了一些石柱石礅石条等残物。其中殿前有座天然奇石,其形极似一头蹲伏在地的猛虎,据传这尊石虎不是从别处搬来的,也不是人为雕凿的,它已经在殿前蹲了几百年了。有这么一个说法:山中有一只虎王凶残成性,不仅捕食山羊野兔,甚至常常抓捕过路香客和寺庙僧尼。有一次,虎王正追赶一个往云霄殿逃命的小和尚,香林大师见状后打开殿门,规劝虎王曰:“佛光普照,莲心圣洁,万物皆有灵。你残害生灵,天怒人怨,本应严惩,但我佛慈悲,不忍心加害。你须积善从德,求神拜佛,以修正果。”虎王听后,拜伏于地,从此休恶积善。今日云霄殿前的这只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的石虎,据说便是当年那虎王的化身。查《上杭县志》,果真有记载:“一僧供焚扫,晨钟暮鼓时,有虎来叩门,僧奔避不敢住,(香林)上人独前,果遇虎……”

而香林大师的坐禅闭关之所金玉顶是一方形古建筑,建在海拔为.7米的主峰上,五米见方,四面开窗,八面条石砌成,内由数根石柱顶立,不存尺木寸铁。据《八闽通志》和《上杭县志》等史记载,自明万历年间香林大师在金玉顶坐禅闭关、潜心修炼、传诵佛经、教化弟子以来,金玉顶历经千秋风雨涤荡。至今大门上方正中横书石刻“金玉顶”三个遒劲的大字历历在目,石栋梁上刻的“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保五谷丰登,世平界静”等字样仍依稀可辨。

如此钟灵毓秀之地,与之一起流传的还有有白蛇出水、狮虎降佛、点化桃树等数个民间故事,扑朔迷离,*悸魄动,令人喟然长叹!这些传说固然有些玄虚,然而,从这样的传奇描述中,我们感受到的却是后人对香林大师那种济世渡人、传经布道精神的由衷敬仰。

金玉顶已经是接近上圆山的峰顶之处了,站在金玉顶上,其实并没有“一览众山小”的那种感觉,毕竟此山海拔并不太高,只有区区的来米。在夕阳的余晖里,伴着习习的凉爽山风,整个上圆山显得些许寂静。放眼望去,山峦层林,在一片绿意之中间杂着片片金*,那是枫树的叶子,而云峰寺、香林塔也是隐在青山绿树之中了无踪迹,只有隐隐的青烟若有若无弥漫在山林之间。

走在回程的路上,云峰寺里的对联、云霄殿前的残柱与寂静安祥的香林塔一直在我的脑子里弥漫,挥之不去。我想,高僧大德们的精神比之那些石头可能要坚硬得多,他们留给我们的,又不仅仅是这些,它们应该会历久弥坚。

图片来源:上杭旅游局、*德辉、龙岩旅游之家、桐子落美篇

文章来源于上杭报,作者钟华荣

1
查看完整版本: 走进龙岩上杭西普陀的禅意世界,饱览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