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通史(上)系列课文字基础稿由群主及群友团队整理、校对提供。
群友团队名单如下:
、周志华、恒审、兰花草、双林居士、王增惠、厚朴、陈贞云、Edward、MI8
导图由制作提供
本节课音频首次上线:-10-16
永嘉玄觉-宿觉禅师在初唐,禅宗南、北之争的南宗,第四个系比较特别,叫“永嘉系”……又可以看成文人禅的代表。它有两句特别有名的主张:一个叫作“触目无非道场”;一个叫“无我谁住人间”。这两句话,就是……作为文人的话,对内心的冲击是很大的!
永嘉系的创始人,是浙江温州永嘉县的玄觉,他俗姓戴。他生于唐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麟德二年(公元年),死于开元盛世的第二年……这,所以——说他寿命很短,春秋只有三十九岁……非常年轻。
根据《祖堂集》的记录——玄觉,他以孝著称,幼年出家,居温州开元寺。但是呢,他带着他母亲和他姐姐都住在庙里!所以,大家有很多闲话,也没人愿意收他为徒。
这时候儿,有一个好心的禅师叫神荣,神荣禅师就劝他说——你出外找别人教你,否则将来呢……就有点儿象这个郭德纲呢……你在我们的这个,这个佛教这个禅系里,如果没有师承,你就得不到承认。他所以说——三十一岁那年,玄觉去岭南礼行慧能……去了慧能那儿,只在慧能那儿住了一晚上,所以,他的法号儿叫“宿觉”。就是——住一宿那个“宿”,宿舍的“宿”……等于他是神会的师弟。
在《宋高僧传》里说——“觉”,就是玄觉;“本住隆兴寺,一门归信”。这里有一个暗指,暗指什么呢?暗指是说——他姐姐“一门归信”……是说他姐姐也皈依了。
关于整个儿玄觉……就是永嘉系,是留下两本儿书的!就是,代表他们禅……它有他们思想的是两本儿书:一本儿叫《永嘉集》;一本儿叫《证道歌》。这有一个……也是近世纪挖出来的。有,一直有一种说法,说——这两个里,有一本儿是他姐姐写的……为什么我提到说——“一门归信”这个事儿呢?就是因为这两套书,它们表达的思想是完全不一致的!所以,一直有人暗示说——这个,里头有句话……叫那个,碑文里有句话,叫什么呢?“皆是其姊集也”……嗯,姐姐那个“姊”……就是,都是他姐姐写的……就是,有一本儿是他姐姐写的。
在开元三年,就是——公元年,就是当时这个……嗯,他刚死的时候儿,就是……浙江丽水的司马——李邕就为他专门写过一个碑——神道碑。然后后来,又自称他弟子的庆州刺史为他整理了……就是他师父的这个遗著,玄觉的遗著,叫作《永嘉集》。
到了宋朝,工部侍郎杨亿又为他专门作了这个“大师行状”,就是记载那一晚上玄觉与慧能的问答。嗯,大家可能不了解,说——这个杨亿为他作这个“大师行状”有什么……嗯,历史意义?但是对文化史了解的人就知道,就是说——杨亿为他作这个“大师行状”,这是一个了不得的事情!为什么呢?杨亿在北宋时期是与寇准齐名的!他本身是宋朝诗歌最大的一派,叫“西昆体派”的创始人。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这说明了——这是一个读书人对读书人的尊重。
在宋太宗淳化年间,就是……皇帝敕旨“本州”,就是温州,重修了玄觉的这个佛塔,就是埋葬他的这个地方,可谓说——官方对玄觉的看重,从他死以后第二年,就是……丽水司马就开始为他写东西!历史上一直渊源流长!而且,他的名声呢,也在这二、三百年中,就是……名声越来越高、越来越高!
代表玄觉这个永嘉禅观的,就是我刚才说的两部著作……其实可能还有,但是我们现存的只有这两部了,一部叫《证道歌》,就是证自己得道了,一个《证道歌》;一部叫《永嘉集》。它们的观点其实是矛盾的啊!
《永嘉集》的编辑非常有顺序!我们说过——是他死了之后,自称他弟子的庆阳刺史编的嘛。但是呢,这个编得非常好,但是,他的理论在早期禅宗立论上非常罕见!而且,内容很多!这个……有大量抨击菏泽和保唐主张的言论……啊,不明白为什么啊?就是……对!直斥南宗其它两支。他本身也是南宗啊!
而《证道歌》呢,就是……却自称自己宗旨曹溪!嗯……不但提了这个“六代传衣”,还有什么西天二十八祖之说……就,写得跟“坛经”差不多了。
但是,玄觉死得很早!所以说——这个“六代传衣”、“西天二十八祖”之说,它不可能是玄觉在世时设计的论题。所以,可谓说——这两部著作应该都是经历过后人修改的!就是说——它并不是玄……就是说——可能有玄觉做的一部分,但大部分应该是经过修改的。
我们先来谈永嘉禅系的两大著作中的一个……因为,这两大著作论证了两套不同的哲学体系。我们先来谈前一个。
前一个叫《证道歌》。它所谓证道的核心是什么呢?就是——什么才是证了道呢?就是无生!就是“不生”的意思——无生。它将“无生”视为成佛的根本。那,后来有的研究者认为——这个《证道歌》这一系,实际就是龙树和鸠摩罗什那一系的……因为“无生”它本身就是龙树中观学派的一个主要观点嘛,对吧?我们前面讲那个龙树的时候儿……就是,讲到鸠摩罗什的时候儿提过——就是著名的《中论》里有“八不颂”。“八不颂”上来就说嘛——“不生亦不灭”!“八不颂”的第一个就是“不生亦不灭”,那就是将“无生”已经列为“八不”之首了!所以说——“无生”,它就是龙树中观学派的一个主要论点。
但是,区别是什么呢?《中论》的特点……因为它都是……《中论》是利用矛盾论,一组一组的矛盾啊,嗯……来阐述他想阐述的问题。《中论》是通过揭示“生”的这组矛盾,说明——我们世人关于“生灭变化”的认识之不可能。就是说……这组矛盾就给你揭示的是——你的认识论是不可能的!
但《证道歌》里,它把“无生”呢……它不是象《中论》提到那么高的理论水平,认为——它是一组矛盾。它仅仅是一种中国文人式的看法!它的“无生”更接近“道”的概念……它把“无生”视为心的本然状况,所谓“本源自性天真”!你听这话象不象道家?
本源自性天真,想说明什么呢?就是——起心动念,就派生世界的虚妄性!这就跟那个慧能说的似的——旗子没动,你心动!你起心动念,就派生世界的虚妄。所以,心的本然状态叫“无生”。大家懂了吧!一组,是通过矛盾来揭示的;一组,是通过这个……禅学的这种……这个“无”,跟神会的“无念”差不多的概念。所以,在哲学体系上,二者是天壤之别!结论是一个,但区别是很大的!因为,我们说过啊——禅宗南宗这一套哲学体系发展都是建立在《大乘起信论》上的。《大乘起信论》里管“无生”叫什么呢?就是……《大乘起信论》跟《中论》可不一样啊!跟鸠摩罗什那《中论》……它完全,对“无生”的解释,完全不一样!
《中论》是不生又不灭!而《大乘起信论》里的“无生”是什么呢?无生即是不动!无生即是不动。我们说过啊——僧肇写过那个……三个名篇!第一篇叫什么?《物不迁论》。所以“无生”,僧肇又叫作“不迁”、“不动”。而我们中国传统上管这个“无生”……就这个“不动”称之为什么呢?我们儒家称之为“静”。你看,这个词儿就有很多了啊!《大乘起信论》说这个——“不动”;嗯,僧肇说“不迁”;我们禅宗说……不是!我们儒家说“静”。那,佛教它,你得有一个统一词啊!佛教则统称这些词……就是这种“无生”的状态……一个词,叫“无分别”。
所以,我们禅宗也好,这个“起信论”也好,禅宗的这一套体系里认为——“无生”它是一种……首先它是一种普遍主张!而且,它认为——“无生”状态的心识,是具有最高智慧的!这是禅宗的普遍认识。但是关于“无生”的这种最高的智慧认识,玄觉他自己发明了一个词,叫作“灵知”……什么啊?灵异的“灵”。“灵知”,知识的“知”。灵知灵觉!
所以,玄觉认为——如果你用“灵知灵觉”,用“无生”的观念去考察……就是“不动”的观念去考察所有的事物,就是——你“不动”去考察所有的事物的时候……那是什么呢?那,所有的事物就处在——成、住、坏、灭的变化里嘛,对吧?你“无生”、你“静”、你“不迁”……你用这种观念去观察世界,那,所有的世界,对吧……包括有为法、无为法……嗯,你……你所有的事情都在“生灭变化”里!对不对?
不停的变化是什么?我们说过!对吧?那不停变化……那都一个字嘛——只要是变化……不停的变化就是“空”!所以,因此,这个就是……他又落到了他自己的哲学的“空”观上了。
从这一点言论上来看,玄觉的这种禅观……我们说过——神会什么?无念为宗。到玄觉呢?无生。他没说“为宗”啊……他是“无生”……“无生”是灵觉;灵觉是观察事物变化,是“空”!你看——他的禅观跟南宗的禅观、禅风一脉相承,只不过更加激烈!他更……更激烈了!人家只要“无念”,他比“无念”还推一步,他要“无生”!可以说啊……这个带有了一个“否定一切”的锋芒!就,他这个锋芒其实挺吓人的……如果你这么一看的话——他“否定一切”……他要!
但是,他的这种引人的观点啊,特别容易引起士大夫的共鸣!就是……什么意思?用“我静”去观察变化的世界而感受“空”!我前面讲得可能有点复杂,我给大家用普通话来解释一下儿——“无生”去观察世界,感到世界的变化,意识到世界是“空”。什么意思?对吧……我们士大夫阶层的共鸣就很强烈啦!而且,这个玄觉这个人呢……我们说他是“文人禅”,他的文风啊,都非常感人!就是,他的文风都非常有这个……啫!有这个……悠远性,有煽动力!比如我给大家念两句听一听……就是,比如说——推崇与世无争的这种:
比如说——“入深山,住兰若,岑岑幽邃长松下,优游静坐野僧家……”你看,啫!现代的民窑,就是……民宿。嗯……你就到民宿去,优坐野僧家……就是,与世无争!因为都是“空”,你争什么?争什么都是“空”!只要你“静”,你就意识到都是“空”。
你看——“江月照,松风水”,“永夜清宵”……你看看这格调,这花间词的格调!这不是……就是,我们说——文人禅啊……玄觉这个禅风,那这不是一般的禅师写得出来的。
尤其是在玄觉那些叹息生死的句子,比如说——“几回生,几回死,生死悠悠无定止”。啫!就这一类的……就是,《证道歌》里大量的这一类的诗句啊,它是一种对比!什么意思?你看——“生”与“死”的对比;这个安静的山野与闹市的对比……这是什么呢?就是这种前、后的对比,引起士大夫那种——仕途波折、幻灭、失落中的共鸣。
《证道歌》的核心,就是我们刚才说了——他提出了那个最高意识叫什么?叫“灵觉”!他的核心就是——抓本!本,就是“灵觉”!就是……我们中国说这个“纲举目张”——先要抓本,本末兼修!就是——先抓本,再修末!那“本”是什么?本,就是灵觉!那“末”是什么?本末嘛……“末”是什么?末,是修行。所以,你不能“本末倒置”……先修行后灵觉?所以,你要“先本后末”,叫“先灵觉,后修行”!这又是禅宗顿悟的路子!大家明白了吧?为什么呢?因为他认为:一旦成就灵觉,一通百通,万事能了。
所以《证道歌》里有这么一句诗,是说——“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就是——以一贯一切,以一通百通。你知道——这种一通百通、以一贯一切,在我们中国读书人的脑子里,是根深蒂固的!是改不了的!所以,《证道歌》里的这句话实际就是“顿悟”!对吗?本是灵觉,你一旦灵觉了,就一通百通,万事都行!一法遍含一切法!然后,“末”才是修行。这就是我们说的——禅宗所提的“顿悟”是过程化的顿悟,叫“先顿后渐”;而南宗第四系永嘉文人禅的《证道歌》里,也再次强调了这个观点。
我们就把《证道歌》谈完了,《证道歌》是一个非常有文采的这么一本儿集子,它表达的思路也非常有意思!就,很得文人的共鸣。那我们就再来看——永嘉禅系的另一套哲学思想……就是他的《永嘉集》。
《永嘉集》呢,它的思路跟《证道歌》不一样。《证道歌》呢,实际是一个……啫,非常就是……放,就是往外放的这么一个,一个思路。而这个《永嘉集》呢,它是一个往回收的思路。从它整个儿的集子来看呢,是向古典禅修回归的。它不……我们说——《证道歌》强调先顿后渐!而《永嘉集》反着——《永嘉集》就不提“顿悟”这事儿,它只提“渐悟”!
他认为——悟,是有阶次的。我们说“次第广论”……他谈阶次!所谓什么——净修三业……比如说,出家尊师呀、忘身为法呀、严守戒律啊……其实,这些要求并不是他自己独创的!实际,任何佛教教派只要提到修行,都是这个“类”,它不是禅宗的特征。
所以,说《永嘉集》是曹溪宗旨呐,不如说——它就是一种原始佛教宗旨!说明——当时整个儿南宗里,存在着一股要向原敎恉主檥……就向要佛教原教旨主义回归的潮流。大家如果对宗教史有了解就知道——这个……任何宗教里头都有一股特别顽强的势力!比如说——咿厮蘭教什么……就是——原敎恉主檥!《永嘉集》就可以视为这种向原敎恉主檥回归的潮流和力量。
而集中提到的——不净观;什么……不近女色;嗯什么……少欲知足;苦行……这个东西,中国最早的那本儿佛经里,都把这个说……说透啦!就是,老生常谈!中国最早的这本儿佛典是什么?就是《鹿鼎记》里那个《四十二章经》嘛!《四十二章经》里谈的就都是这些事儿……就,老观念!没有什么新意。
《永嘉集》呢,它特别重视禅修的步骤,或者说——次第性。而且,它这种次第性呢,思路又很独特!我大概给大家介绍一下儿啊……因为,我们禅宗谈禅修的次第是什么呢?是以“定”为统帅,由定发慧……就是说——“定为先”!“戒、定、慧”嘛——“定”为统帅,由“定”发“慧”。这是禅宗的宗旨。
但是,永嘉禅系提出来的禅修宗旨是什么呢?它提的不是“由定发慧”,它提的是“止观双运”。哎!这个有点儿意思吧?它同时“止”、“观”提到一个高度!这跟南宗的宗旨、禅宗的宗旨是不一样的啊……这是天台宗的宗旨。天台宗的宗旨是“止观双运”,就是——嗯,“定”与“慧”它放在同一个高度了!禅宗“定”都是“慧”的统帅,是由“定”发的“慧”。这是两者之不同……就是,谈到它修行次第里的时候。
永嘉系禅系的理论,我们说过——这是文人禅。一到文人禅,你放心——这个理论展开就巨复杂无比!就是……黑格尔、康德这种路子了!所以,我们就不展开给大家谈了。我们就直接谈结论。
永嘉禅的结论是什么?它的任务就是一个——修心。而且,它用的“修心”这个词特别时髦儿……虽然在一千三百年前。我们现在经常说一个词——“初心”……它“修心”的这个词,就叫作“入初心”。什么叫修心?入初心!不忘初心就是“修心”!哎,这个洋气吧?我们一直以为这是一个今天的词,其实这是一个一千三百年前的词。
所谓“修心”的特点是什么呢?叫“以静制动、以空抑有,以无为用、以动为有”。大家听明白了吗?就是——以静制动……以,就是……就是“后发制人”这套路子!“以静制动,以空抑有,以无为用……”这就是永嘉禅系的基本特点……就,用这种方式……就是,你修心的目的,就要达到这种结果——以静制动!
你看,什么叫初心……入初心?就是——入完初心之后,你就能……啫,后发制人了!差不多就是这意思啊……唉,说得不太全面恰当,就这么比喻下吧……
但是,我们为什么谈到说——它是一个原敎恉主檥呢?因为,在它的理论展开里……嗯,我们没有展开啊,但是我可以给大家讲一下儿我们的研究结果啊……非常令人吃惊的是——作为禅宗的一系,他们否定佛性本有。大家知道啊——禅宗这个东西是建立在佛性平等上的……啊!不光是佛性本有,而且是佛性还得平等的。
永嘉系从来不提——众生佛性平等。它不提这个事儿!它第一,它不提佛性本有;第二,它不提佛性本有……嗯,佛性平等。它提出叫“先天根器说”!哎,这个就是……我们知道啊——什么叫先天根器说?藏传佛教就(主张)先天根器嘛!格鲁派就(主张)先天根器嘛!认为——人分上、中、下三等——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
然后呢……而且,永嘉禅系这套先天根器呢,它不是说——它跟藏传阿底峡大师学的。它是跟着道家学的……和儒家学的。我们中国古代道家就说——人分三士。对吧?儒家说——人分三品。法相宗说——人分五种姓。而永嘉禅系的“先天根器说”呢,是根据儒家、道家的人分三品、三士来……来分的!它不承认“佛性平等”这件事情!当然啦,它虽然就是……没有承认佛性平等,但它没敢否定佛性啊!我们说——它没有公开承认过“佛性本有”,但是他们从来不提,也不提“佛性平等”……嗯,应该说——他们,他们认为“佛性不平等”,但是他们没有公开否认佛性(平等)。
在佛性的认识论上,我们说一旦把人分等,这在中国佛教哲学里算什么呢?法相宗嘛!给中国人分等的这事儿谁干的?唐僧干的嘛!别的宗派都不敢给人分等,唐僧就敢给人分。所以说,一说把人分成等级,谁干的?唐僧干的!法相宗干的!所以说——在佛性认识论上,《永嘉集》……就是,永嘉禅系对人生和佛性的看法,它是跟法相宗非常象。
我们知道——法相宗的禅理是非常复杂的!法相宗把“理”和“智”分离开……我们一说就是——理智、理智……法相宗认为——“理”和“智”是两回事儿啊……理是理,智是智!我们说过嘛——这个“理”只是“智”的结果。从……这样儿,就使佛性出现了两重化真理标准!什么呢?理佛性和智佛性!嗯,佛性就不单纯地是单纯、单一佛性了。如果“理”“智”合一的话,佛性就是“理”“智”合一的。现在,佛性出现了两重化——理佛性与智佛性。
前两天,有同学专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