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史上三位里程碑式的人物,你知道哪几个?
佛教的历史悠久,悠远的历史给中国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虽然佛教出具于印度,但到中国后,并不是所有一切都是古印度佛教的文化,从一个地域的变迁,必然要有个本土化的过程。佛教得以在中国佛教的发展而兴盛,离不开世世代代的大德高僧,他们的贡献不仅在下到众生百姓,上到国家利益。而这些都得益于大德们巧妙地对佛教本土化的改革。那么中国佛教的历史上,有三位里程碑式的人物,你知道哪几个?有什么依据吗?
近代大德高僧生活禅的倡导者净慧长老年时,面对众多大德,就针对“六祖禅法”中讲到了里程碑式的三个人物。本文大茶经就依据大德来讲述这三位大德高僧。而这三位大德推动了中国化的佛教发展。
道安法师第一、中国佛教史上三位里程碑式的人物之“道安法师”
道安法师,是东晋时代杰出的佛教学者,生于东晋怀帝永嘉六年,卒于孝武太元十年,年七十四(一说年七十二),出生于今河北省冀州境的一个读书人家庭。由于世乱,早丧父母,从小就受外兄孔氏的抚养,七岁开始读书,到十五岁的时候,对于五经文义已经相当通达,就转而学习佛法。十八岁出家(此据《名僧传抄》之说,《高僧传》等大作。
佛教传入我国后,在最初的三四百年是最困难时期,道安法师是一位在中国文化上造诣高深的大德高僧,对佛教的了解皆全面,佛学研究比较深入。我们都知道,中国历史上是即已儒道家文化为主,那么对于异质文化要在中国立足,要许中国的百姓认同,要使佛教在中国发扬光大,就必然要有本土化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道安法师及其弟子在史上做出了极具的贡献。
道安寺(网络图)大德高僧净慧长老曾在开示中就说到:“佛教中国化从理论上为适应中国的儒道文化作某些调整,如果不调整的话,中国人不能接受的。”所以,大德举了个人们常见常说的例子:如戒律中的一条,儿子出家了,就不再拜祭父母,离开了家以后,对家庭的关系和义务就没有了,祖宗也不拜,这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孝道。那么针对这一观念,佛家在佛经翻译中就做了许多的改变,所谓佛教中国化的开始。《梵网经》有云:孝就是戒,“孝名为戒”。即佛家说的一切众生“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这样的的观念。所谓忠孝两全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来的文化,所以,这一点上中国本土化在佛教教义中作出了很大的调整。当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佛教早初传入我国,与古印度时期乞食化饭,树下营宿等,在生活上都做了巨大的调整。
佛教寺院图而道安法师在礼仪上的问题,即教理、教制上、生活上都作出了大调整。大德净老就在书中说到,一个教理,一个教制,还创立了僧伽制度、讲经制度、共住制度。由于道安法师这样的大改革,这类措施,这让佛教在中国得以生存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道安法师之后好几位高僧弟子,如净土宗的慧元大师等大的高僧都给佛教中国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二、中国佛教史上三位里程碑式的人物之六祖“慧能大师”
六祖慧能大师如何使中国佛教进一步中国化呢?大德有言,在六祖大师时期,当时的佛教,各宗派都相继成立,包括义理及发展,相队来说较为繁琐。修持上,南方重义学,北方重定学。但在六祖大师看来,佛学及修持方面没有很直接,能够把握人的生命的一个法门。举个例子:永嘉大师,本是造诣很深的天台学者,在当时已经很有成就,为了找一个直截了当的得以开悟,不远万里从浙江去参拜六祖。而后就有了“吾早年来积学问,亦曾讨疏经纶。分别名相不知休,入海算沙徒自困。却被如来苦诃责,数他珍宝有何益。”注重教义上的研究的他,整天就在名相概念里,像到海里数一粒粒沙子一样。遇到六祖以后,他自己感觉到,他早年的学习并没有真正把握佛教里关键的东西,并没有真正找到一个直截了当开悟的法门。
六祖慧能之南华禅寺六祖大师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思想。一切繁琐的教义、繁琐的教规,都被简化,一切修行为主,一切开悟为主。中国佛教的发展就有了一条崭新道路,由此禅宗正式产生。大德净慧长老曾说道:“禅宗以其简洁明快的修行方法、以其简单朴素的生活方式、以其不作不食的劳动态度、以其潇洒自在的僧人风范而风行天下。”在历史大当下时期,几乎所有的寺院都改成了某某禅寺。这一股力量,使当时中国佛教义学勃兴的风气突然有了重大改变,使得中国佛教向前又迈进了一大步。当然,六祖大师对的影响不仅仅于此。
隋唐时期,由于佛教受到国家重视、*府支持,社会各界给予很多捐献,各个寺院都拥有很多田产,僧人生活逐步富裕起来。而导致利用充分的物质条件,完善自己的修行,发扬佛教,使佛教更加光大同时。也因此僧众可能就忘乎所以了,不知道钱从哪里来,不知道应该怎样来洁身自好,就会走向腐败的一面。唐代的佛教,也就是唐武宗以前的佛教,当然好的方面是占主要的,但是腐败一面也是极其严重的,结果就有了历史上佛教最为重要的一次“会昌灭法”。“会昌灭法”在七天之内,全国的寺院就被一扫而光。
六祖慧能大师(网络图)“会昌灭法”后,能够保持中国佛教的,就只有禅宗。为何?在六祖慧能大师影响下的禅宗,在会昌灭法中,以自耕自食为主,在崇林之中打坐修行。而其它更多的僧人们,未有自食等方面的影响,大多流为社会大众之中。大德书中有说道:佛教依据文字的一些宗派由于“会昌灭法”再没能振兴起来,比如法相宗、华严宗、天台宗、三论宗等,到了五代以后,又逐步逐步地把古已有之的佛教经典从国外请回来。“会昌灭法”的影响下,佛教在中国法宝回归的历史,延续了将近一千年的时间。可以看出“会昌灭法”对中国佛教创伤之重。
禅意在历史到至今很多人士,对于六祖慧能大师有许多不同的看法。如近代大德净慧长老而言:“幸而当时还有六祖大师所传之禅宗。“会昌灭法”对佛教的禁令已停止,各地的禅师们就不断地出现。天下的寺院一下子都改变为禅宗寺院了。从那以后,禅宗又有五家七派陆续产生。如果没有六祖慧能这一面旗帜,没有他这样一位佛教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会昌灭法”以后的佛教,就不会有今天。所以说,六祖慧能是一位对中国佛教史做出了杰出贡献的大祖师”。此前,大茶经曾写过中国佛教的历史,中国的禅宗为何在中国屹立不倒,六祖大师等大师做了巨大的贡献,包括四祖开始的农禅耕种,到了农禅制度的改革,都与六祖大师有着息息相联。
第三、中国佛教史上三位里程碑式的人物之“太虚大师”
太虚大师,法名唯心,字太虚,号华子、悲华、雪山老僧、缙云老人,俗姓张,乳名淦森,学名沛林,生于公元年1月8日,圆寂于公元年,原籍今浙江桐乡,生于浙江海宁长安镇,近代著名高僧。年,太虚大师十六岁去苏州小九华寺礼士达上人为师,师为取法名唯心。是年九、十月间,士达上人携大师往镇海拜见师祖奘年和尚,而后取法号太虚。太虚大师是中国近代佛教改革运动中的一位理论家和实践家。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振兴佛教、建设新佛教文化的事业。
太虚大师太虚大师提出的“人生佛教”,现在发展成“人间佛教”。当时的佛教在中国,太虚大师主张的“人生佛教”及其困难。其弟子大德高僧净慧长老有道:“当时,玉佛寺主事的几位法师,都是太虚大师的弟子,所以他能在这里弘法。而在别的地方,只要是太虚大师的学生,其他的寺院都抵制,连饭都不给吃。那时,太虚大师想在武昌办个佛学院,但是寺院不愿意办,一位叫李开先的居士就把自己的房子布施给太虚法师,这样才办起武昌佛学院。”可以想象,太虚大师在当时的背景下,精进不一的传法过程中,遇到了多少困难。大德曾说“在年以前还不敢提,因为提这个思想就会被戴上“美化宗教”的帽子。年以后,思想比较开放,觉得宗教也要适应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怎么适应呢?就是以“人间佛教”这种思想来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太虚大师(图片来自百度百科)历史抗战爆发,太虚大师曾为抗日救国奔走,呼吁全国佛教徒行动起来,投入抗日救国运动。并首先发表《电告日本佛教徒书》,要求日本佛教徒以佛教“和平止杀”的精神,制止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同时又通电全国佛教徒,播讲《佛教与护国》的论述,动员组织“佛教青年护国团”,积极参加救护工作、宣传工作以至地下斗争工作。而这样的历史事迹,我们说起来可说几日几夜,据《佛光大辞典》记载:太虚大师为建立人生佛教,促使佛教世界化。并派遣学僧分赴西藏、印度、锡兰等地留学,以从事巴利文、梵文、藏文之研究。其造就培养之人材甚多,如有太虚大师作下四大金刚之称有的法舫法师、法尊法师、芝峰法师、大醒法师、大勇法师等等。
佛教老祖寺景在太虚大师时还有了甚多所佛教学院,如亲手创立主持或讲过学的佛学院有:“武昌佛学院”、“闽南佛学院”、“柏林教理院”、“汉藏教理院”等等。太虚大师“人间佛教”以大乘佛教“舍己利人”、“饶益有情”的精神去改进社会和人类,建立完善的人格、僧格,在甚多的关于佛教的事迹上做了改革。
佛教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是调整人们社会行为的重要规范,是集信仰、观念、组织、制度等于一体的复合体文化。作为近代中国佛教里程碑式的人物有许多,在历史上都推动了中国佛教的发展。佛教虽然来自印度,但其成熟和发展是在中国完成的,它既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又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