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知死亡,好像就是修行之人的一个标杆一样,不管是在近代还是古代,凡是能够预知死亡的修士好像都还算作是修得不错的,比如说我们之前说到过的近代的陈撄宁、李诚玉等,曾经有同学笑称预知死亡这件事也就是发生在华夏大地,除此之外,在哪些地方还有呢?哎~这位同学问得好,其实这事在欧洲、美洲的很多地区也出现过,比如说15世纪的意大利就有一个叫做卡尔达诺的科学家人家也预知过死亡,而且人家卡尔达诺是宫廷御用的占星师,而且还是帝王的御医。
在他老人家71岁的时候曾大胆预言,说是:“我将在年9月21日去世,到时候你们准备我的后事就行了!”可能老爷子万万没想到,这一天竟然可以来得这么快,到了年的9月21日这一天了,老爷子早上醒来发现屁事没有,这下尴尬了,活蹦乱跳了一天也没什么事,彻底完犊子了,当然卡尔达诺也是个狠人,为了不让自己的一世英名毁于一旦,所以就直接自杀了……你看,人家这也算是预知死亡了,或许应该叫做强行死亡,由此可见西方占星术还真的不算多么健全,所以今天呢,我们还是来看一位来自东方的修行者,他也准确地预知到了自己的死亡时间,这个人就是弘一法师——李叔同。
01李叔同
李叔同于年10月23日出生于天津,据说李叔同出生的时候,有喜鹊衔着松树枝送到产房内,大家都认为这是祥瑞之兆,所以就为李叔同留下了这根松树枝,也确实,自此之后,这根松树枝陪伴了李叔同的一生,李叔同的挂是从小就开上了,他6岁开始接受启蒙教育,到了7岁开始学习《百孝图》和《返性篇》这些文选经典,8岁时开始攻读《四书》《五经》和《左传》,13岁开始学习书法,15岁又研究《汉史精华录》,说实话,他小时候看过的一些书籍,甚至我到今天还有一些没有看过的,到了年,16岁的李叔同考进了辅仁书院,这个辅仁书院每年就收80个学生,甚至其中很多学生的名声比老师还要大。
年轻时的李叔同可以说是人生赢家,才能方面就不谈了,就算是在辅仁书院,李叔同也是格外耀眼,到了18岁,李叔同奉母亲之命娶了俞氏为妻,哥哥直接送给了李叔同30万元供他家用,然后呢,李叔同用其中一大部分钱买了一架钢琴,然后就开始往音乐方面发展了,后来李叔同因为受维新运动的影响从天津跑到了上海,很多人认为这个时候的李叔同就走下坡路了,其实并没有,他们家在上海有钱庄,所以李叔同在上海也是富家公子,但是他这个富家公子倒是没有花天酒地,而是一个劲的往文学方面发展,先是和袁希濂、许幻园、蔡小香、张小楼结金兰之谊,号称“天涯五友”,后来又学书画、办京剧,只要是这世上文化知11识领域的东西,好像他都要学尽了一般。
而后李叔同又开始推动中国话剧,在日本的东京创办了“春柳社”,这是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李叔同长得俊俏,在日期间还结识了两名日本女模特,并且与其中一名结为了夫妻,到了年3月的时候,李叔同毕业于东京美术学校,这个时候李叔同的文学造诣就已经无可比拟了,但是也在这个时候,李叔同的家族开始家道中落,到了年,李叔同开始接受道法与佛法,并且坚持素食、甚至断食,年正式出家,开始了他的佛学生涯,进入佛门的李叔同慢慢开始销声匿迹,专心研究佛法,这一研究,就是近二十年的时间。
02境界
盘点李叔同这个人的前半生,可以说是琴棋书画、无一不精,鲁迅在得到李叔同手写的一幅字后还曾说:“朴拙圆满,浑若天成;得李师手书,幸甚!”在文学方面已经登峰造极,做生意方面也有一手,再从娶日本模特这事儿也能看出来是个美男子,但就这么一个人为什么就出家了呢?很多人怀疑他是因为家道中落,受刺激了,但其实真的是这样吗?大家有没有发现,李叔同这个人每当一件事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立马转型,一点也不犹豫,李叔同有一个弟子叫做丰子恺,丰子恺曾经这么总结过他这个师傅。
他说人生有三层境界,这三层境界算作是三层楼,第一层楼呢是个物质世界,物质世界有吃有喝、丰衣足食,不管是亲情、爱情还是友情都在离自己不远的地方,这样的生活确实安逸,但是有人却不甘心停留在第一层境界,所以他要去第二层境界,第二层楼,这个第二层楼是精神世界,精神世界里面也就是文学、艺术等等这些能够满足自己精神生活的东西,他们来到第二层楼就是为了让自己的精神世界丰富起来,但还有一种人,他的人生欲特别强,他不愿意白活这一次,所以就要探索第三层境界,第三层楼,第三层楼叫做灵*境界,他想要知道的是我来到这个世界的目的是什么?我将来要到哪里去?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有人到了这里就纳闷了,不断地攀登真的能代表自己的生活不断提高吗?其实也没有那么绝对,比如说我们普罗大众都在第一层楼,在这其中当然也有一部分人正处在第一层楼的楼梯处,但是他真的想上去吗?这三层楼考验的不是能力,而是决心,就像是隐士们抛弃物质世界一样,是的,抛弃物质世界就是一句话,一共就六个字,谁也会读,但是却并不代表着谁都敢做,物质世界实在是太丰富了,处处灯红酒绿、金钱美女,就算是抛弃了这个第一层楼,又有多少人在第二层楼的楼梯处徘徊呢?你没有留恋的东西吗?你没有无法舍弃的感情吗?是的,这也决定了我们去不了第三层楼,所以什么人才能去到第三层楼呢?往往是哪些已经赚足了名利,看透了红尘,他在人世间的繁华中荡气回肠的活过一回了,所以他就开始往上走了……
所以,入佛门也好,入道门也罢,并不代表着他害怕面对这个世界,也并不代表者他有多么迷信,他可能不是在逃避,他是不断地在追求。
在佛法方面,李叔同从来不刻意渲染神奇之处,他知道,这些东西在心灵,在精神,不在物质,徐悲鸿曾有一次去看望李叔同,这个时候就应该叫做“弘一法师”了,他在窗台上发现了一棵枯死的树枝竟然发出了新芽,看到这样的景象徐悲鸿连忙对弘一法师说:“枯树发芽,必定是高僧在此修行,感动了此树,让它起死回生。”弘一法师说:“不是的,是我每天为它浇水,它才慢慢活起来的。”前段时间朴树在录制《送别》的时候曾经哭得泣不成声,甚至说:“如果这首歌的歌词是我写的,让我当场死在那都行!”这首歌在结尾时我们会放上,张爱玲也说过:“我从来不是高傲的人,至少是在弘一法师寺院外面,我是如此谦卑。”这就是一个已经走到了第三层楼的人的魅力。
03预知死亡
在年,李叔同赴灵瑞山讲经,每次讲经之前他都有三个约定,分别是“一不迎,二不送,三不请斋”,到了10月2日李叔同就与旁边人讲感受到了自己的死亡,到了10月7日,弘一法师开始准备遗嘱,到了10月10日,李叔同写下了“悲欣交集”四个字,并对身边的一众弟子说:“你们不要找医者给我看病,我就要走了。”于是,他开始与自己的亲朋挚友一一道别,也曾给自己最得意的弟子刘质平写了封信,信中是这么说的:“质平居士文席,朽人已于九月初四日谢世,曾赋二偈附录于后。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亡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前所记日月,系依农历也。”到了九月初四,也就是年的10月13日,弘一法师面带微笑,眼含泪珠,最后,盘坐圆寂,一众弟子也真切地感受到了师父写下的“悲欣交集”。
04终章
出家、归隐很简单,这样的事情在民国的文艺圈里也十分常见,作家苏曼殊曾经以“自刎”要挟住持为其剃度,声称要“扫叶焚香,送我流年”,可他三次归隐、三次还俗,最终还是忍受不了种种戒律,转头又回到了第二层楼,这就是正处在第二层楼的楼梯处的人,李叔同39岁皈依,事先用半年的时间了结了自己的财产,自从踏入隐士之门,再也没有抛头露面,来访者不见,来访信不看,好像世间的一切再也与他无关一样,按理来说,凭他的才能、造诣与外表,他应该比我们绝大多数人都要向往这个物质世界,但往往越处于这个层次,他却更能看到一些我们看不到的真谛。
或许我们理解不了他们的追求,或许他们也摸不透我们的执念,又或许说人生真的就像丰子恺说的“三层楼境界”一样,只有我们身在第二层楼的时候,才能明白,第三层楼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模样的,第三层楼的到底有什么样的景色呢?或许就像是李叔同写的一样:“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最后,希望每个有缘人都有机会看到第三层楼的景象,那我们今天就到这里了,我是白同学,咱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