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近日,两张CT片引医院影像科副主任医师薛贞龙的注意,第一张的患者因外伤急诊入院,片中可见患者腰部附近多发短条状高密度影,疑似寄生虫钙化;第二张的患者脾脏多发结节状钙化,同样疑似寄生虫钙化点。两例病情是否寄生虫病,需要进一步确诊。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大部分寄生虫都是通过吃进入人体,在日常生活中,怎样才能避免“虫从口入”呢?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这些方法可将寄生虫拒之口外。
感染寄生虫的少了猪绦虫肺吸虫偶有发生
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吴峰告诉记者,过去的卫生条件不好,很多人没有饭前便后勤洗手的习惯,有的人还喜欢喝生水,就会感染寄生虫,儿童感染寄生虫的情况更多一些,常见的有蛲虫、钩虫、蛔虫等。因此,幼儿园、小学都会定期给孩子驱虫,每人发一颗宝塔糖。“现在环境比以前好,过去的蔬菜叶子上都会看见虫卵,现在就干净多了,加上人们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感染寄生虫的病例少了。”
“血吸虫、蛲虫、钩虫这些寄生虫已经很少见,但猪绦虫、肺吸虫偶有发生,且不限于儿童。”吴峰提醒,肺吸虫病是食源性寄生虫病当中最常见的,人感染肺吸虫病后,早期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食欲不振、胸闷咳嗽等症状,侵入肺部后会出现胸膜炎症状。
专家表示,除了肺吸虫病,诸如弓形虫病、囊虫病、钩虫病、肝吸虫病、旋毛虫病等,这些都属于食源性寄生虫病。发病原因多是食用了含有寄生虫的食物,食物通常是未经烹煮的生鲜,或未彻底煮熟的鱼虾蟹、肉类。如果所吃的鱼虾蟹受到肺吸虫污染,那么生吃鱼片或醉虾蟹就可能感染肺吸虫病;如果半生吃或生吃含管圆吸虫感染期幼虫的螺、蟾蜍及蛙等,喝被幼虫感染的生水,还有可能感染管圆吸虫病。
小心“虫从口入”哪些食物里会有寄生虫?
防止“虫从口入”,是预防感染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关键,哪些食物里会有寄生虫呢?人民日报官微刊发了一条《病从口入,小心这些寄生虫!》,总结出寄生虫喜欢藏在这些食物里:
肺吸虫病大部分是吃醉虾、醉蟹导致的,会在体表游走。肺里面有寄生虫,除常见的咳嗽、胸痛、有胸腔积液等,如果任其游走到大脑,会有癫痫、失语等神经系统症状。
管圆线虫喜欢藏在螺蛳中,一进体内就会直奔人体的神经系统,除了出现恶心、呕吐等,严重的会发生休克、狂躁甚至死亡,高温煮熟是有效防止管圆线虫的途径。
颚口线虫寄生在泥鳅、*鳝、青蛙等身上,喜欢在皮肤表面游走,可在皮肤上看到一些弯弯曲曲的红色线条,造成皮肤瘙痒、红肿。一般70℃以上高温加热4-5分钟才能杀死。
很多弓形虫感染者都是吃涮锅吃过来的,只把肉片稍稍一烫,这种短暂的加热并不能杀死寄生在肉片细胞内的弓形虫幼虫,使食物在汤料温度达到℃时涮煮并保持一定的时间,确认肉质变色再食用为宜。
蛲虫病易发在儿童群体,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出现夜惊咬指,抓挠肛门甚至异嗜等症状,应该警惕感染了蛲虫。
绦虫病主要来自猪肉和牛肉,有人喜欢吃六七成熟的牛排,但牛身上有许多人畜共生的寄生虫和病菌,而牛带绦虫以人为其唯一终宿主。患者会出现腹痛、肛门瘙痒等症状,粪便中还会出现白色虫体节片。
鱼类最容易被肝吸虫感染并传染给人,感染肝吸虫而不及时排虫,有可能会阻塞胆管,造成胆囊炎等胆道病变。而留在肝脏内的肝吸虫会影响肝脏正常工作,出现肝区不适、腹胀等症状,严重了还会变成肝硬化。淡水鱼中更易有肝吸虫卵,吃三文鱼等海鱼时,选择切鱼时“一种鱼一个砧板”的饭店。
如何预防寄生虫?这些方法可将虫拒之口外
大部分寄生虫都是通过吃进入人体,在日常生活中,怎样才能避免“虫从口入”呢?扬州大学烹饪与营养系主任孟祥忍给出了答案:
1.勤剪指甲,饭前便后洗手。
2.慎吃生食,包括生鱼肉、牛肉等,虾蟹螺等淡水类生物禁止生食,芹菜茎、莴苣叶或水生类植物等易藏有细菌和寄生虫的蔬菜禁止生食。
水产品一定要煮熟了才能食用,肉类需要长时间加热避免外表熟了里面没熟(尤其是淡水鱼类和动物肝脏),蔬菜类要旺火烹调。
3.将处理生食的砧板和刀具单独分开,充分清洗食物原材料及烹饪工具,尤其是容易附着寄生虫和细菌的水生类植物。
4.如果家中养宠物,应定期给宠物进行检查和驱虫。
5.如果怀疑可能感染,应及时到相关的寄生虫病研究机构做检测,确诊后及时治疗。
通讯员傅轩记者束露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