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场悟道创心学
王守仁二十五岁参考科举,再次落第。父亲本想开导他,他却说:
“大家都以落榜为耻,我却以落榜动心为耻。”
王阳明二十八岁终于走上了仕途。可不久,又因为反对宦官刘瑾,被贬到贵州。路上,刘瑾派人追杀,假装跳水自尽,躲过一劫。后来到了贵州龙场。
三十七岁的时候,他在龙场开悟了:
真理不在外物之中,而是在我们的心里面,恰如孟子所说: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万物我都具备了,反躬自问诚实无欺,便是最大的快乐。
后来在绍兴创建了阳明书院,弟子也开始讲学,传播王学。
五十六岁时将自己的思想归纳为四句教: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临终之际,弟子问他有何遗言,他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开门原是闭门人
王阳明五十岁那年,已经名满天下。有一天,他到镇江的金山寺游玩。一路走来,感觉似曾相识,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寺庙里面有一间关房,屋门紧锁,门上贴有封条。王阳明很好奇,就想进去看看。
知事和尚解释说:有位圆寂老僧的肉身舍利(不腐金身)就在这间房,房子有五十年未打开过了,不能看。王阳明听此一说,更加感兴趣,坚决要求开门。
知事和尚不敢得罪他,只好打开门。王阳明一看,原来那个圆寂的老和尚仍然在在蒲团上安然盘脚打坐,面相庄严。墙上写有一首偈语:
五十年后王守仁,
开门即是闭门人。
精灵闭后还归复,
始信禅门不坏身。
精灵闭后还归复,提醒王阳明不要忘了自己本来面目。王守仁是王阳明的本名,所以王阳明大吃一惊,原来我就是五十年前的这个和尚呀,王阳明是迷了的修行高僧。
王阳明的思想,通常总结为:
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三个方面。
心即理是心性论。
致良知是修养论。
知行合一是实践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