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圆寂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明代两位高僧与五台山的故事五台山旅游解
TUhjnbcbe - 2023/10/20 16:51:00
北京治雀斑好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823/9351501.html
太原一日游五台山含门票一日跟团游太原出发纯玩休闲旅游淘宝¥98购买

却说李太后好佛,万历皇帝也想利用佛教,实行无为而治(神宗皇帝颁施五台山的《大藏经》即达8部之多),故而万历一朝,五台山佛教大兴。其时,全山有寺所,天下僧人莫不趋礼文殊道场,五台山高僧倍出。这里先从活跃在五台山的两位高僧说起,一位是明代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一位是受过万历皇帝嘉奖的妙峰。令人称奇的是,他们宗教情志的不同色彩,却使他们走出了不同的人生。其实,这从他们在五台山作的诗就可以看出来,憨山的是《山居四首》中的第二首:

尘海谁能渡,空居我独任。

风云千载事,冰雪万年心。

古木留春浅,寒岩积雪深。

只因贪纵目,长踞最高岭。

妙峰的诗不多,他写的《隐峰塔》是:

人间重苦是无常,谁不临歧手脚忙。

唯有吾师惺大梦,等闲游戏生死场。

从上述两首诗看,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憨山,倒是把自己绑缚在代佛度世的执著中了。相比之下,出身寒苦,自小为泥瓦匠的妙峰,反倒放得很开,所谓事事无碍。这就使他们在宗教道路上走出了两种不同的结果。这也就是憨山在晚年喟叹的:即今火宅清凉界,一个维摩(指妙峰,已成就清凉菩萨)一个僧(指自己是火宅中的僧人)。但不管道路多么不同,他们在行走中,均闪射出了耀眼的人格光环,为五台山留下了不朽的精神遗产。

憨山大师

明朝嘉靖二十四年()憨山出生在今安徽全椒县的一户蔡姓人家。母亲洪氏虔诚信佛,据说一天夜里,她忽然梦见佛龛里的观音大士,抱着一个白白胖胖的男孩说:这孩子与你有缘,送给你好了。她接过孩子时就醒了,后来就生下了德清。德清天性思致不凡,小时,他看到叔叔死去躺在床上,睡着了一般,千呼万唤,再不醒转,便问人死后究竟去了何处?看到婶母的遗腹子,问他是怎样进到婶婶的腹中的?后来因他的一次大病,母亲在佛前许其长大出家,居然成为他一生的情结。父亲希望德清进入仕途,但他不爱做官爱作佛,羡慕自由自在的挂搭僧。12岁就在母亲的支持下,入南京报恩寺从学问僧西林大和尚尽学儒释经典。17岁时就能讲《四书》,读《易经》,研习《华严》、《法华》,古文诗赋无不涉猎,写得一手好文章。19岁时,无极大师为其受具足戒。因听无极大师讲《华严悬谈》,仰慕澄观品学,取法名澄印。20岁时,即受重托,成为一个持重练达的早熟僧人。

妙峰禅师

嘉靖四十三年的除夕夜,西林大和尚将全院僧人召集在一起说:吾年八十有三,日暮行矣,度弟子80余人,无一持我业者!说着,用手拍着德清的肩说:此子可望成人,是年虽幼,有志成之见,我死以后,房门大小事,皆取决之!原来,德清是西林和尚培养的大师极人物,西林入寂德清临终顾命,协助西林师弟少祖师住持管理寺庙。第二年,报恩寺因雷击起火,余间殿屋化为灰烬,因该寺为皇帝家庙,由礼部管辖,18个僧人随之被捕入狱。其时怕株连的僧人纷纷逃避,21岁的德清挺身支撑起寺院的一应事务。他每日来往于20里远的刑部,躬负盐菜送入狱中,又多方调护,经过三个月的奔波,救得少祖师等18人免死出狱。待他设法还清了寺院欠的大额外债后,便欲觅一游伴,远游天下名山。

其时,德清受聘,担任了礼部在报恩寺组织的义学教师,还应聘到金山寺任教。那一天,他正和无极大师在天界寺讲学,听说寺里有一个挂搭僧,每日默默无语,把厕所打扫得干干净净。德清到寺后一看,果然见清除得非常干净,心想这一定是位有德僧人,便到客房里探访,见净头是个病人,满脸*肿,觉得十分眼熟。便问他:你还好吗?病僧微微一笑说:我被业障缠缚,看到斋供来了,恨不得一口吞到肚里去!德清说:这就是久病思饮食了。说完,就给他拿来些果饼之类,叫他安心养息。两人谈论之间,甚为投机,德清知他就是蒲州的妙峰,便说定了结伴游方。过了几天,当德清再次来看他时,妙峰却在前一天走了。

五台山妙峰禅师墓塔

原来这妙峰禅师,俗姓徐,名福登,今山西临汾市人,出身贫民之家,7岁上父母双亡,12岁即投奔附近寺院安身。妙峰在少小时迫于生活,颠簸流浪,做杂活,做泥瓦匠,阅尽了人间冷暖,也吃了不少苦头。18岁时,妙峰只身一人在蒲州(今蒲县),白日乞食化缘,晚上在文昌阁(朱元璋五世孙朱俊栅建)过夜,撞见了山阴王朱俊栅,便把他介绍到万固寺,跟随郎公诵经学禅。妙峰的成长,得益于山阴王的提携点拨。山阴王好佛,颇爱接交僧人,常到万固寺与郎公论诗说禅,他见妙峰虽然生得嘴唇、鼻孔翻张,五官尽露,但双目炯炯有神,风骨不凡,觉得日后必成大器,遂特别关照。还帮助他在中条山结茅苦修。妙峰在中条山岩下讽诵《华严》,闭关修习一心三观,眨眼又是三年,自觉有所开悟,便写了一偈,向山阴王请教。山阴王一看,见中有妄语,便说:此子如不教训,他日必狂。也写了偈,又割下一片鞋底,一同寄于妙峰。那偈是:

者片臭鞋底,封将寄与汝。

并不为别事,专打作诗嘴。

莲池祩宏大师

妙峰接过一看,顿悟是自己的过失,想到自已刚刚读了几句经文,就有妄语狂想,一如没有鞋底就想走路。于是,他就将鞋底挂在自己颈上,发心修持默照禅,至此三年不说一句话,不作偈,闭关苦修,观照自己本来面目。关满之后,妙峰再去拜谒山阴王,山阴王见妙峰举止言谈,已脱浅陋,颇多见解,不禁大喜,便说:子虽知本分事,然佛法尚需深参。由于山阴王的启示,妙峰旋即又至绵山介休),听善知识讲《楞严经》并受具足戒。27岁时,又行脚南参,当他至普陀山瞻礼了观音菩萨,返回宁波时,不料身染疮疾。下榻后,夜里浑身发烧,口中干渴如火,就摸索到地下,将浴盆中的脏水喝了个痛快,却是觉得无比清爽甘甜。待早晨起来看时,见那水肮脏不堪,一时非常恶心,不由得呕吐起来,便脱口自语道:视之甚秽饮之甚甘,净秽由心耳。这一次大病,使他体悟了三界虚伪,唯心所造的佛法。事后,他又辗转颠簸于南京,在天界寺挂单,一边养病,一边听先大师和德清讲《法华经》,故而德清见他颇觉眼熟,这就是所谓的真人不露相了。

中台

且说德清慧眼识金,一眼看出妙峰,不是浅薄平庸之辈,再去探望时,妙峰已经离去,连连叹息一番。之后,他就浪迹天涯,依次至庐山青原,吴越杨州,京师西山等地游历参学。在西山德清又巧遇妙峰,两人竞夕之谈,迟明一笑而别。因想到无极大师曾对他说:你既有修习华严法门的志向,就应该到华严圣地清凉山去。故德清转而对清凉山日思夜想,有时静坐,冰山雪地突兀眼前。于是德清从西山起身,在万历元年()的正月,首次巡游五台山。他由北台登山,游至北台之北,见两面山峰相对屏立,雄峭万状,憨山突兀奇秀,极为清幽。遂产生了遮莫从人去,聊将此息机的想法。又因憨山曾因魏孝文帝游历而名(参看前章),意蕴深长,久久萦绕于心,不能忘怀。便干脆默取山名为别号,憨山一名遂由此而来(这个名字,直到去了崂山才叫出)。因五台山气候寒冷,憨山旋即折回京师西山,第二年他再次至京师拜访名士,参谒了遍融、笑岩诸位大师,在西山又遇上了妙峰。接着他下河南,渡孟津,亲谒嵩山少林寺,拜访洛阳白马寺。时近冬天,憨山又过*河,到山西永济蒲州镇探望妙峰,两位髙僧志同道合,久慕清凉胜境,遂于次年正月一同结伴而行,直到万历三年()正月,才来到五台山。

北台

憨山和妙峰,就这样三回九转,数次相遇相交,总算是一种缘分。这对憨山来说,不仅觅得了理想的道友,还实现了他在五台山落户的夙愿。尽管说清凉山气候严寒,而他认为温软之地不利于修行,打定主意要在艰苦之地砥砺磨炼。破釜沉舟计,而今借令行(憨山诗),就表达了他栖止华严圣地的决心。且说两位高僧来到五台山,受到塔院寺住持大方的热情接待,先就寓居于塔院寺。大方后在北台下的妙德庵,为他们在积雪中清扫出数间茅屋,进行了修缮,让他们住下来。三月的五台山还很寒冷,憨山和妙峰在这风清雪艳之地,修习禅静,叶斗峰头明月夜,万年冰雪拥茅庐,千层寒岩百丈冰,当年相对坐崚嶒(憨山诗)。两位高僧在这里,谈玄说禅,研习经典,僧谊笃厚。妙峰的禅功较深,憨山则再三扪模,仔细抓搔,求之不得,切处难挠,因此常得妙峰的点拨。寒冬独照影微微,疏屋风吹雪满衣,冰霜鹤骨发如银,谁识曼殊最后身(憨山诗),就展示了憨山苦心修禅,和他对妙峰的敬慕之情。

妙德庵

妙德庵紧临龙门,这里烈石如崩,涛声若雷,北有藏云谷,下有留云石,云出为雨,云入为雾,是一处远离尘嚣的幽栖之地。若上行10里,就是山脊上的文殊圣迹澡浴池,若从此处环顾左右,崔巍磅礴的北、中、东三台,就在眼前。因此,这里也是一处登山揽胜的绝佳之地。聚鹿劳挥尘,群峰费杖藜。倦来方假寐,何处叫山鸡(憨山诗)。两位高僧在这高山大峰间,与鹿为伴,与鹤同眠,陶冶性情,尽得自然风釆。颇爱颠簸的妙峰,经常策杖,月夜出游。《清凉山志》中说,他一次夜游东、北二台,在北台之东看到十万只金灯,这些金灯上上下下飘忽浮动,妙峰便伸手接过两灯,看时,在手中的却是两片树叶。

澡浴池

憨山则专喜夏秋时节,在户外坐禅。夏秋时节的妙德庵,分外叫人动心,发源于北台沟的清水河,哗哗的流下,拐一个弯就到庵前,憨山就常到庵对面的独木桥上打坐,内心一任流水的冲刷。日,他行坐其上,久之忽然忘身,自此水声不复入耳。在这幽深的大山中,他已进入了一个似醒非醒,无法无我的涅砣境界,连天籁之音也听不到了。自此,憨山终于摆脱了明月谁将去,春秋似大迷的困惑,积久勤功,终于有了一个飞跃,他真正学会了坐禅,声音色相都不能妨碍入定。据说,他在禅境中尘望如睡,达到了证悟境界,甚至出现了神通。他说他行走在山地,摄心立定后,不见身心,只见前面光明。在禅境中,他走进金刚窟,听了澄观开示圆寂的观境。在禅境中,他觉得自己的身体升向天空,再由无边无际的高处飘落而下,看到大地光明如镜,有一座很大的楼阁。当眼前出现污秽的景象(闪现红尘俗念)时,那楼阁就离他远去,当眼前感到洁净时,那楼阁就渐渐向他靠近。据说在禅境,他还应文殊菩萨之邀至台顶澡浴池洗浴,当看到池中是一个女人时,顿生厌恶。继尔再看时,水中的却是一个男身,便进入池中,那个人就撩水从自己头上浇下,顿然觉得全身透明。憨山自此神运自如,他常宣扬神通出现的这些现象,其实恐怕是因为长期积思所致。在妙德庵东南的一条深谷中,就留有憨山大师打坐石,澡浴石等等,镌刻了大师一个个美妙的故事传说。

塔院寺

万历四年(),明代四大高僧之一的莲池祩宏巡游五台山就在妙德庵住了40天。三位高僧在一起,日夜切磋佛法,登顶观看佛光,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在妙德庵,妙峰和憨山还为感谢父母养育之恩,各自血书《华严经》一部,妙峰为刺舌血和朱书写,憨山为刺血泥金书写。书经将完时,妙峰要举办无遮大法会,遂下山募集资金。憨山因在京时,就受到李太后垂慕,赏他抄经金纸。故太后为国祈储时,即命他监修大白塔,并建祈储道场。他和妙峰便转而为国祝厘,把血书了数年的《华严经》,藏在了大白塔中。憨山还自己设计,把赶制的华藏世界转轮藏,安放在塔院寺的藏经阁中。

就在建祈储道场期间,据说妙峰和憨山有过一次重大的争论。当时,慈圣皇太后派中使到五台山,要僧人为神宗祈子,憨山认为沙门所作一切佛事,无非为国作厘,提出要将所营道场事宜,一切归并于求储一事。这一想法,一开始受到了妙峰的反对。在传统文化中长大的憨山,在这方面似乎显得尤为热情,他在五台山所作的诗中,到处有上祝声厘,天长地久,祝我帝厘,天长地久类的句子,流露岀了他炽热的为国情怀,充满了深情的祝愿。因此他再三说服妙峰:今祈皇储乃为国之本也,莫大于此也,不可为区区一己之名也。由于他心存社稷大局之心,终于说服了妙峰,才将妙峰张办的无遮大法会,转而改为今上祈储大法会,于是两人竭尽全力,为万历王朝举办了这次法会。法会期间,妙峰赴京邀请京都大德,还有周边的名贤(共千人),憨山则负责安排一应事务和佛事活动,同时还开讲了《华严玄谈》故日夜目不交睫处理得井井有条。由于两人同心协力,法会办的相当成功,皇帝和太后非常满意,他们也因此结交了皇家。

东台

两位高僧在五台山的七八个年头,留下了辉煌的法绩。妙峰禅师初来五台山时,看到山区道路崎岖难行,遂发愿心,石铺了大路三百余里。憨山则看到奸商肆行砍伐林木,依山取利,五台山植被遭到很大破坏,便毅然于万历四年()住于雁门,找河东山西道兵备胡来贡解决。据说当时他在衙署中,禅寂入定五昼夜,坐忘如睡,不事饮食,叫叫不醒,推推不动,胡公只好命人鸣磬数声,憨山才从定中醒来。胡兵备亲眼目睹了憨山的道行,也为他的恳切救世之举打动,遂向山西巡抚高文荐汇报,二人具本上奏皇帝,皇帝才下达诏令,严禁在五台山砍伐林木。他办的另一件事是,五台县衙根据上边规定精神,准备在五台山实行按田亩纳税(五台山寺院的田地由佃农耕种,佃农只交寺院粮租)。这么一来,合山丛林静室人心惶恐,长老大德一致推举憨山,请他设法宛转向当朝如实反映,免去五台山的赋税。憨山大师对此有关法业之事,义不容辞,随即颠簸辗转,找到雁平道兵备张惟诚。张兵备于是向皇帝写了奏章,才免去了五台山的赋税。妙峰和憨山自祈储法会之后,觉得盛名之下,难于久住,遂双双外出游访。妙峰北去了芦芽山,憨山则去了山东崂山。两位高僧虽然离开了五台山,但他们留下的崇高功业,为僧俗两界久久传颂,永不磨灭!正是: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1
查看完整版本: 明代两位高僧与五台山的故事五台山旅游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