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早年曾经出家为僧,亲见元朝时期佛教的弊病。明王朝建立后,他推崇理学,强化理学专制思想统治,但对佛教控制很严格,不希望佛教影响到明帝国的统治。
明太祖洪武元年,朱元璋在金陵天界寺设善世院作为全国佛教的管理机构,命慧县主持,其下又置统领、副统领、赞教、纪化等职位。
洪武十五年,又将寺院分为禅、讲、教三类。禅,是禅宗;讲,指华严、天台、法相诸宗;教,是从事各类法事活动的寺院。此外还有很多约束、管理寺院的措施。其后朱棣以僧人道衍为谋主,发动“靖难之变”夺取侄子朱允炆的帝位,是为明成祖。
成祖即位后,论功以道衍为第一。为此,成祖对于佛教有所偏护。但他也明确宣布以儒道治天下,并说“世人于佛老竭力崇奉而于奉先之礼简略者,盖溺于祸福之说而昧其本也”。总的来说,明王朝对待佛教的基本*策是维护利用而又严加控制与整顿。
华方田在《明代佛教及明末四大高僧》一文中认为,整个明代,佛教的发展陷入停滞,缺乏理论创新,各宗派除禅宗和净土宗外基本上已徒有其名,鲜有教理显发和振兴的人才。
但是,明中后期以李贽、袁宏道等为代表的居士佛学兴盛;明末四大高僧对三教合一思想大力倡导;佛教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成分,与民间信仰、民风民俗融为一体,这些仍是明代长江流域值得一书的成绩。
明代佛教还在这里遇上了四方文明——随着传教士的到来而掀起的佛耶之争,是中华文化与欧洲文化之间的一次意义深远的文化冲突和交流。
不仅如此,明代九华山又出现了一位对九华山佛教有重大影响的高僧,他就是明代万历年间的无瑕和尚。
无瑕原本是河北人,二十四岁于山西五台山出家,法名海玉,字无瑕。他云游到九华山,慕地藏菩萨的大愿,在此修行。他在东岩的伏虎洞中生活,也不接受什么施舍,日常以吃山头野果、*精、白荷、丹生、葛鸡为生。
他一边修苦行,一边抄写《华严经》。他抄经不是以普通笔墨抄写,而是刺破舌血,混合金粉写经。他每隔二十天放一次血,历时三十八年,才完成这项抄写工作,一共抄写了八十一本血经,四十二万字,成为九华山的镇山之宝,现存于九华山历史博物馆。
无瑕抄完经书,写下自己的自传,就圆寂了,三年后才被人发现,时年一百二十余岁。他的尸体神奇地没有腐坏,信众们将之装金供奉,还为他建造了一座百岁庵。
明崇祯三年,崇祯皇帝又敕封无瑕为“应身菩萨”,赐庵名为“百岁宫”。现在百岁宫仍保存着无瑕的肉身像。
民国初年总统黎元洪为百岁宫书写了“钦赐百岁宫、护国万年寺”匾额此后明清两代,九华山的地藏信仰得到很大发展。据载,明代每年登九华山的不下十万人:“四方登山者,岁不下十万人。佛号连天,哀求冥福”。
明万历年间,明神宗两次颁赐化城寺藏经;到清代,康熙三次遣内侍来进香,并赐额“九华圣境”。
乾隆三十一年,朝廷赐御书芬陀普教”,并遣钦差普福(江宁布*使)朝山进香。清代时,全山有寺庙、尼庵三百多所,僧尼达四千多人,并最终跻身于四大名山之列。地藏修行过的化城寺,“平时僧且三四千人”,“香火之盛,甲于天下。”
年,九华山开始建筑一座99米高的地藏铜像,连底座米,现已筑成,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