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楞严
这一次之所以会有机缘和大众聊聊关于《楞严经》的一些问题,说实在的,在过往阅经的经验中,曾经不知道读诵过多少次的《楞严》,一方面是《楞严经》文字的优美,确实会令人不忍再三地流连参看,不仅陶醉在它那艳丽优雅、字句飘逸俊朗,有些段落在叙事方面,又有如项庄舞剑般盪气迴肠、气势万钧,有些比喻方面,在房融丰富的文采笔触下,描述得极有感情且又醇厚、发人深省,看似平易近人,但却又毫无凡俗之气,使人扫却眼中之沙,耳目一新,但却又不失整部经原文之本意,以及不违背本师之心脉,贯通本怀。由于房融等对于梵文本意融会贯通的缘故,便可以游刃有余地一改于其他译师的格律和沉谨,有别于逐字造本之板滞,流畅铿然的行气,令人读来不忍卒辍。有如同时也在欣赏着优美的唐诗、宋词一般,这对我是极度地有吸引力的。
另外,在我所亲近的几位老和尚、长者和善知识时,他们也几乎对《楞严经》都是奉为津梁玉律,禅宗老和尚说到《楞严经》开头缘起的时候,就提到了,「自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人间糟粕书」,又说「一展《法华》便知佛陀慈悲之襟怀」,另外也提到了,「不读《华严》不知佛家之富贵」,这三句话,便引领了我一窥这三部经的冠绝风华,以及群玉入眼的震撼。特别是《楞严经》可以说是释迦本师对于众生最慈悲的摄受,整部经几乎涵盖所有一切的心法,总摄一切根机,对于参禅的禅和子而言是不得不读的一部经,对于打坐入定的修行人来说,更是不可多得的重要开示,对于修密的人而言,更是需要参对此经中所谈种种境界,才不至堕入魔境。
在研读《楞严经》的期间,曾参看了许许多多歷代祖德的註解、编撰及着作,从这些善知识的着作中,更坚信有些并无真参实修的学者,自诩为专家大德的人士,批评《楞严经》为伪经,实在是很不恰当的。
这也是在前文太虚大师、虚云和尚,之所以举说了古代和当代几位参学实修证悟的高僧和举世皆知的善知识,他们对《楞严经》的修持和护持的例子,希望近代人千万不要人云附声,一味盲从。这才是真正的邪知邪见踏入魔窟,毫无警觉,便太可惜了。任何经论真伪不是重点,重点在于因地的真切与否,以及是用真修实证去应合佛陀的本怀。
如果是用学理研究的验证方式去质疑经论,如同朱熹和近代胡适等流,甚至梁启超等辈,既未受持任何佛教正统传承养成之训练,也无对其所质疑的经文境界真正实修、实受过,就肆意污蔑、妄加评论甚或主观臆断,这和我们所了解的歷代祖德如莲池、蕅益、憨山、紫柏等大师,用生命及智慧奉献于实修之中,完全不可相提并论。例如:紫柏尊者从出家至圆寂,一生之中从未身体着蓆,几乎日日实行不倒单,持戒精严,一天之中固定行脚二十里,多次闭门苦读经论,多年深入经藏,并且主持刻印《嘉兴大藏经》,在其一生之中不畏任何权势,甚至为了护持寺庙不惜主持公道,直到胜利为止。在他的一生中总共帮助恢復了十几座寺庙,虽然最后受到弟子的株连,但仍然自在而逝,保留全身舍利十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