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常以南方人、北方人自居,譬如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下雨在南方和北方也同样”南橘北枳“。
西北大漠那里,每年都会迎来几场酣畅淋漓的暴雨,先是闪电将天幕撕开裂缝,接着轰隆隆的一串惊雷炸下来,伴随长空深处卷来的狂野大风,那噼里啪啦的雨水,仿佛要把房屋一并砸穿。
可若是到了江南,又是另一番光景,牛毛细雨绵延不绝,将青石板路染得又湿又滑,在缝隙里生出细细的绿苔来。
天清清、水澹澹、雾缠绵··········江南的雨季总是带着别样的诗情画意。
临近夏天,南方各地也陆陆续续迎来雨季(南方雨季4-9月,北方雨季7-8月),三月看花四月踏青五月听雨,江南姑苏自带风韵。
人文天堂/苏州
这座有着两千五百余年历史的千年古城,一街一景皆能在唐诗宋词中找到痕迹。
青瓦白墙,高木深巷,小桥流水,暮鼓晨钟·······还有什么比烟雨朦胧更衬这令人心向往之的“东方威尼斯”。
“江枫渔火对愁眠”——枫桥、寒山寺
唐朝诗人张继的《夜泊枫桥》,让苏州的枫桥和寒山寺,成为无数人趋之若鹜的胜地。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枫桥和寒山寺是因为此诗的各种巧合下的误会出得名。
此诗原题《夜泊吴江》,当时的枫桥也不叫枫桥,而是”封桥“,因漕运夜间封闭此桥,禁止船只通行而得名。张继羁旅到此处时,因江畔长有枫树,故而以为”封桥“的”封“是枫树的”枫“,到了宋朝,人们将错就错,把《夜泊吴江》改为《枫桥夜泊》,”封桥”也就变成了枫桥。
寒山寺的前身是个只有几间小禅房的禅院—普明禅院,而它后来之所以称为”寒山寺“,是因为唐代高僧寒山曾在此处修行过,不过,“寒山寺”这个名字却是出现在《枫桥夜泊》之后,而根据佛教习俗,僧侣在世时不能以其法号命名寺院,寒山圆寂于年,《枫桥夜泊》著于年,故张继笔下的寒山非此”寒山寺“,他只不过是用“寒山”二字来形容当下的凄凉心境,却没成想成就了后来的寒山寺。
世间的巧合,妙不可言,就像枫桥和寒山寺,如果没有张继,枫桥说不定是“封桥”,而寒山也可能只是一座隐藏在深木中的古刹庙宇。
彼时,在异乡漂泊的张继于秋深夜凉中写下这首传世经典,此时,我们不妨乘着多情的蒙蒙烟雨,去找寻那如今声色光影的热闹之下再难体会的“对愁眠”。
“夜船吹笛雨萧萧”—虎丘
苏东坡曾为虎丘写下“尝言过姑苏不游虎丘,不谒闾丘,乃二欠事”的千古名言,虎丘于苏州而言,绝不仅仅是一处风景地标,它同时也见证了苏州两千五百年的沧桑历史。
虎丘,原名海涌山,据《史记》,吴王阖闾葬于此处,相传吴王葬后三日有“白虎蹲其上”,故名虎丘。虎丘虽占地仅三百余亩,山高仅三十多米,但却有“江左丘壑之表”的风范,享有“吴中第一名胜”、“吴中第一山”的美誉。
虎丘塔、剑池是虎丘最为著名的两大景点。虎丘塔又名”云岩寺塔“,是世界第二斜塔,修建于一千多年前,斜而不倒,规模宏大,无论是对历史研究,还是建筑科学和造型艺术都弥足珍贵。
关于剑池的名称来源众说纷纭,有说从高处俯视,此池宛若一把平铺的剑;有说当年为吴王阖闾殉葬有扁诸、鱼肠宝剑三千把;有说秦始皇与孙权都曾来这里挖过剑,剑池就是由他们所挖而成的,但其实它是天然形成的。
剑池还吸引了众多大书法家为其题字,“别有洞天”圆洞门旁的“虎丘剑池”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独子颜頵所书,“风壑云泉”为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米芾所书,篆文的“剑池”二字,传为大书法家王羲之所书。
明代山水画家李流芳认为游虎丘之乐在于一个“静”字,在天色昏暗,无人往来时游虎丘,耳边是佛塔的风铃之声,佛灯在静夜之中若隐若现,便觉悠然之心与周围之清景同在。
而作为一个声名在外的名胜古迹,再想体会到此情此景,在笙歌笑语,填山沸林的人山人海中恐是难以上青天,唯有小雨淅沥、罕有人至的雨天才能略体会到李流芳的游虎丘之乐。
”烟雨暗千家“—留园
留园作为中国大型典古私家园林,它占地30余亩,园林奇石众多、建筑布置精巧,代表清代风格,与苏州拙*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
在留园,你既可以欣赏到田园风光,又可以漫步庭园山水,有“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趣。留园内还有一块必看的奇石——冠云峰,这块冠云峰乃太湖石中的绝品,齐集太湖石“瘦、皱、漏、透”四奇于一身,相传还是北宋末年花石纲遗物。
作为世界遗产的留园,除了诸多可称道的建筑美景,江南所独具的长长的水廊,其委婉、秀美、波动的美感也同样令人回味无穷。在烟雨中,花木繁茂,水廊逶迤,带给人以无尽的想象和情思。
“画船听雨眠”—山塘街
山塘街,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浓缩了姑苏城古今历史文化民俗,是帝王国君、文人墨客的钟爱之处。清乾隆帝壬午年间游江南时,于七里山塘书写“山塘寻胜”;曹雪芹《红楼梦》开篇第一章云: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有个姑苏城,城中阊门,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山塘街接阊门。
通贵桥,清代花岗岩拱桥,是山塘街三桥中间的一座古桥,与山塘街周围景色融合,“画船听雨眠”的乐趣也不是只有唐朝诗人韦庄独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