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看似短短的十六字,实则是地藏王菩萨为了普渡众生所发下的弘誓大愿。
众所周知,地藏王菩萨是佛教著名的四大菩萨之一,以“大孝”、“大愿”的德业,不仅受到佛家四众的尊敬,而且还受到人们的推崇。
同时,地藏王菩萨还修行了无量劫,按理说,早已经功德圆满具足,达到了成佛的资格,可是,到头来,为什么却一直没有成佛呢?
其实,这一切都是源于上面所说的誓言,由于地藏王菩萨历经了4次本缘,根据所经历的人和事,所以才会发下这种大愿,只有自己的的誓言圆满的完成,才会选择成佛。
那么,到底是哪4次本缘,才会让地藏王菩萨,发出如此沉重的誓言呢?
《地藏本愿经》就曾详细地记载了这4次本缘,第一次,地藏王菩萨曾是一位婆罗门女,虽然她一心向善、常常积德行善,可是她的母亲,却恰恰相反,不仅不行善积德,而且还常常做有损福报之事。
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她的母亲年事已高,离开了人世,婆罗门女知道母亲生前所做之事,肯定会下地狱,为了帮助母亲解脱,便变卖了所有的家产,开始为母亲修福。
正是她的福报和功德,让母亲和其他人得以脱离苦海,进入天道,于是,她便在佛像前立下誓愿,要度一切受苦的众生。
第二次,也就是无量劫前,地藏菩萨成为了一位叫光目的女子,虽然是一位弱女子,可是她还是保持本性,不仅供养三宝,而且还心存善念。
可是,她的母亲生前,由于喜欢吃鱼子,所以也造下了恶因,虽然她曾数次劝母亲,要少造杀业,但是母亲丝毫没有放在心里,以至于在死后,来到地狱受苦。
而光目深知母亲的果报,不愿让她受此苦难,便一心念佛,并虔诚地供养佛像,以此让母亲早日脱离苦海,随后,母亲才得以脱离,此次,更是让她坚定了“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决心。
而第三次,地藏王菩萨成为了一位长者的儿子,虽然他衣食无忧,可是却为了人生的疑问而苦恼,直到有一次,他遇到了一位名叫狮子的佛,看到他宝相庄严,内心不由得升起了好感。
于是,他便上前请教,想要和佛一样,而佛则告诉他,想要得到这些,必须度一切苦恼众生。
最后,他便立下誓言,要去普渡众生,让他们走向解脱之路。
最后一次,地藏王菩萨则成为了一个小国的国王,他不仅和邻国的国王关系很好,而且还善待所有的人,可谓是真正地做到慈悲和博爱。
可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一心向善,为了让他们走向向善之路,于是他便发愿,要普渡他们,只有让他们走向了脱生死的道路,自己才会成佛。
正是这4次的本缘,所以地藏王菩萨才会立下这样的誓愿,所以无量劫前,他都是不断地去救助众生,并用自己的言传身教,为众生树立一个榜样,以此让人们能够一心向善,从而积累自己的福报。
后来,佛教开始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传播和发展,而地藏王菩萨的大孝和大愿精神也传了过来,以至于在《宋高僧传》中,记载了地藏王菩萨的另一段人生历程。
这里曾说地藏王菩萨是一位新罗的王子,名字叫金乔觉,为了来中土求法,便不辞辛苦来到了九华山,并在此修行、广结善缘,最后功德圆满,被人们称为地藏王菩萨。
综合上面的种种,地藏王菩萨才会发下这样的誓愿,正是他的慈悲和大愿精神,所以受到了人们的尊敬。
其实,我们只知道这句誓愿,但是却不知道这句誓愿的真正意义,它不仅仅是向我们诉说着地藏王菩萨的故事,更重要的是教会我们一个道理,就是要我们学习菩萨的精神,不管在何时何地,我们都要有一颗无我利他、一心向善的的心,并用这颗善心去帮助、感化有需要的人,这才是它真正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