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国基
中心城区资江边的会龙山上,有一座留下裴休足迹的裴公亭,旁边的*寺,有著名的*听禅给裴休献花的美丽传说。在益阳城以西三十公里处,有一座写入中国桥梁史的著名石板桥——牛剑桥,建桥碑文上记载“荆州节度使裴公名休者始建”,因为全部用上十吨重的巨石造就、有四个桥墩五个桥孔,被称为“楚南第一蛮桥”。距益阳城西80公里之外,唐朝时候的益阳县沩山(现在属宁乡市),还有一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裴休夫妻墓”。这个裴休,不是益阳人。他是唐代中期著名的宰相,更是历史上著名的禅学大师。他退休后,怎么要来到益阳,老死后还要夫妻双双葬在益阳呢?
益阳两样东西吸引了一代名相:茶叶、禅学。
裴休(年至年)祖籍山西运城,出生官宦世家。是晚唐少有的*治家、诗人、书法家、禅学大师。在礼部、吏部、兵部等任过职,也在多个州府担任过要职。唐大中年间曾升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位),因为才华横溢,当时朝廷对他的评价有一句话“发言所以兴家国,修己可以服华夷”。当时的著名人物都愿意结交裴休。佛教界顶尖人物,文学界顶尖人物,书法界顶尖人物,比如,他的书法老师就是柳公权。裴休在长沙当官时,著名诗人温庭筠、李商隐、杜牧、李群玉曾经到长沙看裴休。温庭筠的《湘东宴曲》。杜牧在岳麓山写“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临死前,给裴休写了一首诗留别诗:“贤相辅明主,苍生寿域开”,对裴休造福百姓高度评价。在《全唐诗》《全唐诗续补遗》等书里,都有裴休的诗,比如,在长沙写的《题铜官山庙》,在益阳写的《*寺释迦瑞相诗》。
唐宣宗大中(至年)年间,担任盐铁转运使的裴休,为了规范税收,填补国库的巨大亏空,订立了《盐法八事》和《茶法十二条》,有力地整治了当时盐税和茶税管理的混乱局面。他制定的茶法,主要是禁止各地层层设卡收茶税,也严厉打击私运私贩茶叶,偷税漏税。裴休平时是一个诗人、书法家,特别是一个爱禅学亲近佛教的人,大家都觉得他就是一个佛系,一个文艺青年。皇帝叫他担任这个让人头痛的“盐铁转运使”以后,裴休就好像变了一个人。他一夜之间就变成了一个杀伐凶狠的酷吏。看他制定的茶法,十分严酷。打击私茶有多严?私下卖茶三次,每次满三百斤者,杀!结伴长途贩运私茶者,不论多少,杀!比死刑稍微轻一点的,也是抄没全部家产,扫地出门。他不仅敢于制定这样严厉的法规,更在于他能够严厉执行到位。这就是所谓的“治乱用重典”。裴休的茶法推行后,种茶的茶农,经营茶叶的老板、商人,税收减少了四倍。国家在茶叶的税收,反而增加了8倍!当时记载说:“盐茶之利溥于丁田”。就是说,盐和茶叶的税收,多过了人丁税和田土税。在两千年封建社会,丁田税基本上都是朝廷的第一大税收。从裴休治理历朝历代最难搞的盐和茶,达到这样的效果,可以看出,裴休作为*治家的不同凡响的治理能力!裴休立茶法,整治茶叶税收,是中国茶业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不但强有力地拯救了茶叶产业,大大提高了朝廷税收,也为后来的五代、宋朝、明朝的严禁私茶,加强茶税征管提供了制度样板。清朝后期左宗棠整顿茶务,也是汲取了裴休的经验与不足。当然,裴休之后一千年来的抄作业者,没有一个人达到了裴休那样哪怕一半的效果!
有人不解,裴休生在官宦世家,长在长安,对朝廷几十年里都无法解决的茶叶税收乱局,他为什么能够精准开药方,制定出针对性强,操作性好的茶法?其实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裴休对当时茶叶管理中的民间乱象、官府腐败很了解,得益于他在江南著名产茶地区湖南、江西、湖北当过地方官,担任过荆州(湖北)、潭州(湖南)、洪州(江西)节度使、刺史等官;二是,他有深入了解民情,善于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三是,当时的贵族、文人、禅学家都喜欢茶,裴休出生贵族,诗人、禅学大师,他和茶更是“老朋友”。
裴休退休后,先在长沙城里,后到益阳城里,最后到沩山,紧邻密印寺,夫妻建起一座修行的庵子,与茶和禅学相伴晚年。是很令人惊奇的。
裴休虽然不是佛教界人士,但他是历史上在禅学理论和禅学发展贡献最大的人。这里不一一讲了。单说三件事:
一是,当时的益阳县境内(今宁乡市)密印寺,是在裴休的帮助下,一夜兴起,成为禅宗重要祖庭。
二是,民间传说中的“裴头陀”法海和尚。历史上江苏金山寺开山祖师法海禅师,他就是裴休的儿子裴文德。法海按照裴休的意愿,从皇帝的翰林院出来,放弃进士身份,在益阳境内的密印寺出家(当时密印寺属于益阳县)。这位年少的翰林学士,本是朝廷命官,进密印寺首先要当砍柴挑水和尚。有一天,他在墙上写到:“翰林挑水汗淋腰,和尚吃了怎能消?”寺里的住持无德禅师看了,微笑说道:“老僧一炷香,能消万劫粮。”裴文德从此收摄身心,老老实实当苦行僧,最终成为历史上有卓越建树的禅学大师。据说法海大师曾驱赶过一条巨大的白色蟒蛇归入长江,后人演绎出了《白蛇传》故事,把法海写成了破坏爱情的坏和尚。
三是,当时著名的几大高僧、禅学大师圆寂,大师们的意愿,皇帝的旨意,都是裴休写纪念碑文。比如,小学课文里的《玄妙塔碑》,文章是裴休为大达法师——端甫写的,书法是柳公权。
裴休晚年驻益阳,在益阳的*寺、密印寺、芙蓉寺、广法寺,浏阳的石霜寺等宣讲禅学。著名禅学著作有《传心法要》《宛陵录》。每次追随他到各寺院讲禅的僧人,都是几百人,甚至上千人。他有一句诗“到此轻尘虑,功名自可遗。”裴休还把笏板留给石霜寺中,成为佛门佳话。到宋代,苏东坡到石霜寺,见到裴休的笏板,也把自己佩戴的玉带(唐宋时期官员用的玉饰腰带)也留于寺中作纪念。
裴休,一个这样有意思的著名人物,在益阳这块土地上的足迹,是值得去寻觅的。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