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圆寂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祖堂集与禅宗话头喫茶去
TUhjnbcbe - 2023/9/7 21:39:00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公益 http://m.39.net/disease/a_5972953.html

文/吴远鹏(泉州历史文化中心理事)

“吃茶去”,古籍作“喫茶去”,是中国禅宗历史上一句非常重要的机锋话头,甚或可以说是历史上最著名的话头禅之一。长期以来,论者一般引述对后世影响颇深的宋代禅宗典籍《五灯会元》(宋淳祐十二年〈年〉,一说绍定间普济编集)[1]的记载,认为这句禅机话头出自著名的赵州禅师。《五灯会元》卷四《赵州从谂禅师》载:

师问新到:“曾到此间么?”曰:“曾到:”师曰:“吃茶去。”又问僧,僧曰:“不曾到。”师曰:“吃茶去。”后院主问曰:“为甚么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师召院主,主应喏。师曰:“吃茶去。”[2]

这是《五灯会元》中最早出现“吃茶去”的文字记载。

近几年来,笔者因为考究唐、五代著名禅寺泉州招庆寺僧人的缘故,经常翻阅《祖堂集》[3]这一现存最古老的禅宗史籍,发现里面有不少僧人关于“吃茶去”禅机的记载,而《祖堂集》之成书早于《五灯会元》有三百年之久,这个现象引发笔者的强烈兴趣,故对此一问题略作梳理考证,以探求本源、求教方家。

一、《祖堂集》:早于《五灯会元》三百年的禅宗古籍

《祖堂集》是现存最早的佛教灯录和禅宗史料总集,系由泉州招庆寺僧静、筠二禅师编撰,成书于“南唐保大十年壬子岁”,即公元年,早于《五灯会元》三百年面世。

《祖堂集》编撰者静、筠二禅师,其生平失载,仅知为重要的南禅佛寺——泉州招庆寺僧人。据笔者的研究和大胆推测,见载于《景德传灯录》[4]卷二一之“前福州长庆院慧棱禅师法嗣”目下的“福州石佛院静禅师”,很有可能就是《祖堂集》编撰者之一的“静禅师”。这个“静禅师”是长庆慧稜法嗣、雪峰义存的法孙,而慧稜禅师(《景德传灯录》作“慧棱”)更是泉州招庆寺的开山祖。(详见:《泉州招庆寺名僧考》,载《泉南文化研究》第6期)。[5]

《祖堂集》记载的内容包括从形成禅宗渊源的过去七佛、西土二十八祖和东土六祖到静、筠二禅师所处年代的位禅宗祖师的生平行状和代表各自家风的问答句语,全书分为20卷,所载以公元9世纪唐代禅师为主,兼有部分五代时僧人,记载最为详备的是活跃于福州、泉州、漳州、江西的雪峰义存(泉州南安人)一系历代禅师,反映了唐、五代时期禅宗青原系的兴盛面貌。

《祖堂集》作序者为当时泉州招庆寺住持省禅师(又作“文”,即后面将要提到的“福先招庆和尚”),序言末尾署款为“泉州招庆寺主净修禅师文”,省禅师在序言中赞誉《祖堂集》“可谓珠玉联环,卷舒浩瀚。既得奉味,但觉神清”。[6]《祖堂集》在部分祖师的传略之后还附有省撰写的赞偈。

对后世影响极大的《景德传灯录》,虽晚出《祖堂集》五十年,以笔者的考察,其编纂者在编写时并未看到《祖堂集》,更遑论三百年之后成书的《五灯会元》了。

《祖堂集》很早就在中国本土失传,所幸因为流传到高丽,才得以保存下来。年,日本学者关野贞、小野玄妙等对韩国庆尚南道陕川郡伽耶山海印寺所藏高丽版《大藏经》(雕刻于高丽高宗三十二年,即南宋淳祐五年,年)的版本进行调查,从其藏外版的补版中发现了《祖堂集》二十卷的完整复刻版木板,这部出自泉州招庆寺的珍贵古籍得以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年,留学日本的泉州学者孙立川先生影印日本花园大学庋藏之高丽雕版《祖堂集》20卷,托率团到日本访问的周焜民副市长带回泉州,赠予泉州历史文化中心,《祖堂集》终于复由日本回传泉州。年孙立川先生任总编辑的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重制线装版《祖堂集》出版,让更多人可以阅读到原始面貌的《祖堂集》。

二、《祖堂集》关于话头“吃茶去”的记载

唐代是中国饮茶风气开始盛行的时期,上至皇宫贵族下至民间百姓,饮茶渐成社会风尚。而佛教禅宗的蓬勃兴起,寺院僧人种茶、制茶、饮茶之风的盛行,更促进了茶文化的发展。据唐代百丈怀海禅师的《百丈清规》[7]记载,唐代寺院出现了专门供僧人吃茶的“茶堂”,要求每日在佛前、祖前、灵前供茶的“奠茶”仪式,专司煎茶、点茶的职位“茶头”、“施茶僧”等,说明禅茶在佛教寺院和僧人中已经广为流行,成为禅师修行生活中一项重要的事情。

前已述及,《祖堂集》所载内容以唐、五代禅师为主,因此《祖堂集》中有关于僧人饮茶的记载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据笔者统计,《祖堂集》出现“茶”的地方有七、八十处,其中最早的一处记载是卷三《一宿觉和尚》:一宿觉和尚嗣六祖,在温州。师讳玄觉,字道明,俗姓戴氏,温州永嘉县人也。……有一日,廊下见一禅师,号曰神策,年近六十有余,弟姊两人隔帘见其老宿,姊却向弟曰:“屈老宿归房里吃茶,还得也无?”弟便出来屈其老宿。老宿不欲得入,见其僧苦切,老宿许之。[8]

这个一宿觉和尚是浙江温州人,法名玄觉,六祖慧能的嗣法弟子。从内容上看,这一处记载尚未触及禅机。

而《祖堂集》中出现禅宗机锋话头“吃茶去”的记载共有八处(《祖堂集》中还有不少僧人“遇茶吃茶”的话头,笔者认为其蕴含的禅机不同,故不列入一起考察),列举如下:

卷六《洞山和尚》:有一僧到参,师见异,起来受礼了,问:“从何方而来?”对曰:“从西天来。”师曰:“什摩时离西天?”曰:“斋后离。”师曰:“太迟生。”对曰:“迤逦游山玩水来。”师曰:“即今作摩生?”其僧进前,叉手而立,师乃祗揖云:“吃茶去。”[9]

卷七《雪峰和尚》:问:“古人道‘路逢达道人,莫将语墨对。’未审将什摩对?”师云:“吃茶去。”[10]

卷十一《保福和尚》:师举:“教中云:‘宁说河不入海,不说如来有二种语;宁说罗汉有三*,不说如来有二种语。不道如来无语,只道如来无二种语。’”师拈问招庆:“作摩生是如来语?”招庆云:“聋人争得闻?”师云:“和尚向第二头道则得。”招庆问:“阇梨作摩生道?”师云:“吃茶去。”[11]

卷十二《荷玉和尚》:云岩扫地次,叫寺主问:“何得自驱驱?”岩云:“有人不驱驱。”寺主云:“何处有第二月?”岩提起帚云:“这个是第几月?”玄沙代云:“此由是第二月。”报慈拈问师:“忽然放下扫帚时作摩生道?”师云:“大家吃茶去。”[12]

卷十三《福先招庆和尚》:问:“名言妙句,尽是教中之言,真实谛源,请师指示。”师云:“吃茶去。”[13]

卷十三《山谷和尚》:问:“不涉公私,如何言论?”云:“吃茶去。”[14]

卷十七《处微和尚》:师问仰山:“汝名什摩?”对曰:“慧寂。”师曰:“阿那个是惠[慧]?阿那个是寂?”对云:“只在目前。”师曰:“你犹有前后在?”对曰:“前后则且置,和尚还曾见未?”师曰:“吃茶去。”[15]

卷十八《赵州和尚》:师问僧:“还曾到这里摩?”云:“曾到这里。”师云:“吃茶去。”师云:“还曾到这里摩?”对云:“不曾到这里。”师云:“吃茶去。”又问僧:“还曾到这里摩?”对云:“和尚问作什摩?”师云:“吃茶去。”[16]

三、《祖堂集》中以法语“吃茶去”开示的僧人考析

洞山和尚。即著名的洞山良价禅师。《祖堂集》载:“洞山和尚嗣云岩,在洪州高安县。师讳良价,姓俞,越州诸暨县人也。”越州诸暨县,今为浙江省绍兴市管辖诸暨市。洪州高安县,今为江西省宜春市管辖高安市。浙江、江西皆属江南著名的茶叶产区,唐时即已出产名茶,饮茶之风颇盛,茶文化底蕴深厚。

洞山初投村院院主出家,后往参五泄和尚、南泉和尚、云岩和尚,在云岩处“尽领玄旨”,“止大中末间,住于新丰山,大弘禅要。”[17]而据《景德传灯录》载,“师至唐大中末,于新丰山接诱学徒,厥后盛化豫章高安之洞山。今筠州也。”[18]洞山和尚“咸通十年己丑岁三月一日剃发被衣,……至八日使开浴,浴讫,端坐长往。春秋六十二,僧夏四十一。敕谥悟本禅师、慧觉之塔。”[19]咸通十年为公元年,由此可知,洞山和尚出生于唐元和三年(年),大和二年(年)出家。洞山和尚的法脉渊源是:

六祖惠能——青原行思——石头希迁——药山惟俨——云岩昙晟——洞山良价。

雪峰和尚。著名的义存禅师(—)。《祖堂集》载:“雪峰和尚嗣德山,在福州。师讳义存,泉州南安县人也,俗姓曾。”[20]

雪峰义存和尚唐长庆二年(年)生于一佛教徒家庭,12岁随父游泉州莆田县玉涧寺,拜庆玄和尚为师,五年后落发。会昌法难(年),义存换上儒服,到福州远郊的芙蓉山延庆院侍弘照大师。大中二年(年),北游吴、楚、梁、宋、燕、秦等地,大中四年(年)在幽州(今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宝刹寺受戒。

据上引《祖堂集》卷六《洞山和尚》传,义存和尚在北游期间曾到江西洪州参洞山良价和尚,并担任“饭头”职事。[21]

咸通二年(年),义存慕名到武陵德山院(在今湖南常德)拜见深明经律、法门高峻的宣鉴禅师,在宣鉴禅师座下得法。咸通六年(年),义存离开德山院,隔年回到闽地后居芙蓉山石室,参学之徒纷聚。之后在离福州二百里的象骨峰(即今雪峰山,属闽侯县)结庵兴法,“卜于雪峰,众上一千余人。师神情恒荡而厉,容止怡怿而威。行则远近奔随,坐则森然拥绕。”雪峰山逐渐建成当时闽中规模最大的寺院。当时雪峰山上有“茶园”,僧众种茶、制茶已有一定的规模。乾符二年(年),唐僖宗赐额“雪峰应天禅院”,并赐义存紫衣袈裟,号“真觉大师”。义存“平生厚心接物,行坐垂机。

自天祐丙寅之间,众上一千七百,闽王四事供须,不替终始。”[22]义存门下高僧辈出,南禅中“一花开五叶”的云门、法眼二宗,都与他有渊源关系,云门宗的创始人文偃是其弟子,法眼宗的创始人文益是其三传弟子。后梁开平二年(年),义存示寂,世寿八十七,法腊五十九。著有《雪峰清规》《雪峰义存禅师语录》等传世。雪峰义存是中国禅宗史上有重大影响的著名禅师,有“北有赵州,南有雪峰”之称。其法脉渊源是:

六祖惠能——青原行思——石头希迁——天皇道悟——龙潭崇信——德山宣鉴——雪峰义存。

保福和尚。保福从展,雪峰义存法嗣。《祖堂集》载:“保福和尚嗣雪峰,在漳州。师讳从展,姓陈,福州福唐县人也。年十五便投雪峰出家,十八于本州大中寺受戒。……暂游吴楚,寻复巾瓶。”在雪峰义存处得法,“后以漳州王太傅仰师道德,请转法轮,师出世一十二年矣。”[23]福唐县,今福州市下辖福清市。其法脉渊源是:六祖惠能……雪峰义存——保福从展。

荷玉和尚。《祖堂集》载:“荷玉和尚嗣曹山,在抚州。师讳匡慧,俗姓高,福州福唐县人也。出家于罗汉院,具戒造曹源。……曹山深器之。自尔任性逍遥,化缘将至。初住龙泉,后居荷玉。于辛亥岁敕诏,再三辞免,赐号玄悟禅师矣。”[24]抚州,今江西省抚州市。荷玉和尚嗣法于曹山本寂和尚(泉州莆田县人),而曹山和尚嗣法于洞山和尚,[25]故荷玉和尚是洞山和尚之法孙。其法脉渊源是:洞山良价——曹山本寂——荷玉匡慧。

福先招庆和尚。《祖堂集》载:“福先招庆和尚嗣保福,在泉州。师讳省,泉州仙游县人也。俗姓阮氏,于彼龙花寺菩提院出家,依年具戒。……遂乃拥毳参寻,初见鼓山、长庆、安国,未凑机缘;以登保福之门,顿息他游之路。”[26]省乃保福从展法嗣,雪峰义存法孙。其法脉渊源是:雪峰义存——保福从展——省(福先招庆和尚)。

山谷和尚。《祖堂集》载:“山谷和尚嗣保福,在舒州三祖塔住。师讳行崇,福州长溪县人也。俗姓郑氏,于彼慈云出家具戒。……久在浙江,后闻保福匡徒化盛,乃拥毳抠衣,密传心印。漳州太尉钦仰道风,请匡禅苑,敬奏紫衣,敷扬佛事。寻离漳浦,远届皇都,叠捧天恩,赐于山谷矣。”[27]长溪县,今属宁德市霞浦。舒州,今安徽省安庆市。山谷和尚亦是保福从展法嗣,雪峰义存法孙。其法脉渊源是:雪峰义存——保福从展——山谷行崇。

处微和尚。处微和尚生平未详,《祖堂集》仅载“处微和尚嗣西堂”一句。[28]西堂和尚,据《祖堂集》卷十五“西堂和尚嗣马祖,在虎[虔]州。师讳智藏。”[29]虔州,后改名赣州,辖境相当今江西赣县以南的赣江流域。西堂和尚是著名的江西马祖道一和尚的法嗣,处微则是马祖道一和尚的法孙。其法脉渊源是:六祖惠能——南岳怀让——马祖道一——西堂智藏——处微和尚。

赵州和尚。《祖堂集》载:“赵州和尚嗣南泉,在北地。师讳全谂,青社缁丘人也。少于本州龙兴寺出家,嵩山琉璃坛受戒。不味经律,遍参丛林,一造南泉,更无他往。”[30]赵州和尚是南泉普愿禅师法嗣,南岳怀让禅师法孙。

赵州和尚的法名和乡籍,历来说法不一。其法号《祖堂集》称“全谂”,《景德传灯录》等皆作“从谂”,为后世所通用。《祖堂集》的“青社缁丘”即青州临缁,唐时青州辖境相当于今山东潍坊、益都等地,治所在今山东省青州市。《景德传灯录》谓赵州和尚“曹州郝乡人”,唐曹州辖境相当于今山东菏泽、曹县等地,治所在今山东省曹县西北。

唐大中十一年(年),八十高龄的从谂和尚行脚至赵州(今河北赵县),受信众敦请驻锡城东观音院,四十年间,在北方大扬南禅宗风,僧俗共仰,为丛林模范,人称“赵州古佛”。

赵州和尚是著名的行脚僧,数十年间孤锡游方,行脚天下,遍历南北丛席,广参禅门大德,足迹遍于今江西、湖南、湖北、浙江、安徽、河北等地。有资料表明,赵州和尚九十岁以后还曾出外行脚。

“唐乾宁四年十一月二日,右胁而寂,寿一百二十,……后谥真际大师”。[31]著有《赵州和尚语录》三卷。其法脉渊源是:六祖惠能——南岳怀让——南泉普愿——赵州从谂。

从以上禅师的生平及法脉渊源可以知道,《祖堂集》载有“吃茶去”禅机话头的八位禅师中,属于青原行思一系的有六人,其中洞山和尚一系两人,洞山和尚及其法孙荷玉和尚;雪峰义存一系的有四人,义存、其法嗣保福从展、从展法嗣省和尚和山谷和尚;而属于南岳怀让一系的则有赵州和尚和处微和尚两人。赵州和尚是六祖惠能的三传弟子,在法脉渊源上离六祖最近。前述义存和尚曾到江西洪州参洞山良价和尚,我们可以认定雪峰义存关于“吃茶去”的机锋承袭自洞山和尚,因此属于青原行思一系的另五位禅师关于“吃茶去”的机锋皆承袭自洞山和尚一人。

从诸禅师使用“吃茶去”禅机话头的时间上分析,洞山和尚以法语“吃茶去”开示的时间可以确定在唐大中末(年)之后盛化于高安洞山时到咸通十年(年)圆寂之间。赵州和尚驻锡赵州观音院广播禅风是在唐大中十一年(年)。洞山和尚和赵州和尚在年龄上虽然差了30岁,但是两人在开悟后大弘禅要的时间却有一段长逾十年的重合。而从《祖堂集》《景德传灯录》等的记载,我们找不到二者之间有交集的情形。因此难于断定“吃茶去”这一话头最早始于哪位禅师。赵州和尚以在行脚时曾经到江西洪州参云居和尚闻名于世,而云居道膺和尚是洞山和尚的嗣法弟子,且洞山和尚目其为“室中领袖”(入室嗣法弟子中的领袖)。[32]《赵州和尚语录》载:“师到云居。云居云:‘老老大大,何不觅个住处?’师云:‘什么处住得?’云居云:‘前面有古寺基。’师云:‘与么,即和尚自住取。’”[33]

而据《景德传灯录》之《洪州云居道膺禅师》载,赵州和尚虽年长云居和尚70岁,却尊称其为“云居师兄”。[34]因此,存在这样一种可能,赵州和尚关于“吃茶去”的禅机话头是通过云居和尚间接承袭自洞山和尚。说赵州和尚关于“吃茶去”的禅机话头是承袭自他人,还有一个可资参考的原因是,赵州和尚长期的驻锡地赵州,并不产茶。如是这样,我们就可以断定“吃茶去”这一禅机话头最早是始于洞山和尚。当然,这还只是笔者的大胆推测,要得确证,尚有待于新史料的发掘。

从诸禅师传法的地域来看:洞山和尚传法于江西省高安,荷玉和尚传法于江西省抚州;义存传法于福建福州,保福从展传法于福建漳州,省和尚传法于福建泉州,山谷和尚传法于安徽省舒州;赵州和尚传法于河北赵州,处微和尚传法地域未详。

四、简单结语

从上述考证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几点结论:

其一,毫无疑问,“吃茶去”这一中国禅宗历史上著名的禅机话头,最早的文字记载是《祖堂集》,而不是成书时间在其之后的《五灯会元》或《景德传灯录》。

其二,在《祖堂集》中,“吃茶去”最早见载于卷六《洞山和尚》传,这是现存关于这个禅宗话头的最早文字记载。笔者推断,这一禅机话头最早是始于洞山和尚。而赵州和尚关于“吃茶去”的禅机话头应该是通过云居和尚间接承袭自洞山和尚。

其三,“吃茶去”这一禅宗话头,从一出现就开始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在唐代就已经是禅师们的习用禅机,在江西、福建、安徽、河北等地都有广泛的流传和影响。

其四,禅宗南禅中著名的泉州籍禅师雪峰义存和尚,也已经有“吃茶去”的禅机流传于世,而且在其后世法嗣中继承延续了下来。可以说义存和尚对“吃茶去”禅机在福建的传承、流传发挥了重大作用,而且其徒孙更将此机锋话头传至安徽。

其五,唐、五代时期泉州的著名禅师,泉州招庆寺主持,后为泉州南禅寺(承天寺)开山祖的省禅师(福先招庆和尚),在传世的禅机语录中,也有“吃茶去”这一禅机话头。

年8月17日

于泉南月台圆常院

注释:

[1]宋·普济著:《五灯会元》(宋淳祐十二年〈年〉,一说绍定间),苏渊雷点校,中华书局出版,年10月。

[2]《五灯会元》卷四《赵州从谂禅师》。

[3]重制线装版《祖堂集》(一函十册),(南唐)静、筠二禅师著,孙立川校编,(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出版,宝华斋?杭州富阳古籍印刷厂印刷装订,年7月第一版。

[4]宋·道原著:《景德传灯录》,顾宏义译注,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年1月。

[5]笔者:《泉州招庆寺名僧考》,载《泉南文化研究》第6期,泉州历史文化中心编,年11月。

[6]省:《祖堂集序》,《祖堂集》卷首。

[7]唐·怀海著《百丈清规》,原文已散佚,据现存文献如《景德传灯录》《宋高僧传》等可以略知大概内容。

[8]《祖堂集》卷三《一宿觉和尚》。

[9][17][19][21]《祖堂集》卷六《洞山和尚》。

[10][20][22]《祖堂集》卷七《雪峰和尚》。

[11][23]《祖堂集》卷十一《保福和尚》。

[12][24]《祖堂集》卷十二《荷玉和尚》。

[13][26]《祖堂集》卷十三《福先招庆和尚》。

[14][27]《祖堂集》卷十三《山谷和尚》。

[15][28]《祖堂集》卷十七《处微和尚》。

[16][30]《祖堂集》卷十八《赵州和尚》。

[18]《景德传灯录》卷十五《筠州洞山良价禅师》。

[25]《祖堂集》卷八《曹山和尚》。

[29]《祖堂集》卷十五《西堂和尚》。

[31]《景德传灯录》卷十《赵州观音院从谂禅师》。

[32][34]《景德传灯录》卷十七《洪州云居道膺禅师》。

[33]《赵州和尚语录》,载《古尊宿语录》,中华书局点校本,年。

1
查看完整版本: 祖堂集与禅宗话头喫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