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文人传统中,“雅集”是文人汇聚的场合。
人们通过各种方式,共同营造了独属于文人的氛围。
大约在年前的某个春天,一群文人悠哉地相会在兰渚山脚下的一座亭子中。在曲水间,临水洗涤,祛除身上的不净。无论老少,都需饮酒作诗,一时现场充满了快活的气氛。
这场盛事,通过王羲之的即兴挥毫,成为了人们心中的经典雅集范式。
那么,从宋代到清代的雅集中,文人都会表现出哪些雅好?
以下五件即将在北京保利秋季拍卖会上亮相的书画,也许会告诉你答案。
兰亭雅集与游相珍爱的收藏们
文章开篇带大家回顾了兰亭雅集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王羲之成为了隐形的主角。不仅仅因为他用文字体现了一种在场感,也更是因为他那承载了文字的、大名鼎鼎的书法作品《兰亭序》。
《兰亭序》自问世的那一天起,便一直被历朝历代的书法大家们争相摹仿。因为这件书法作品实在太过高妙,因此不仅后世摹本受人追捧,连石刻拓本都成为了文人们珍藏的对象。
宋拓宋御府拓定武兰亭卷—游相兰亭甲之一宋拓本尺寸拓本25.5×83.8cm;跋纸.6×27cm;跋纸×43.5cm;跋纸.2×10.9cm;跋纸.4×15.4cm估价咨询价拍卖时间-12-04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本次在北京保利秋季拍卖会上呈现的《宋御府拓定武兰亭卷——游相兰亭甲之一》,是宋代拓本中极其精彩的一件,其帖石据传为唐太宗年间的所刻,是非常接近王羲之《兰亭序》真迹的石刻。
赏览这件拓本,观者似乎能够跨越时空,落座于兰亭雅集,在曲水流觞间,与王右*和他的朋友们一同作诗谈笑。
《宋御府拓定武兰亭卷——游相兰亭甲之一》
对于“游相兰亭”,也许大家并不是那么熟悉。“游相”实际上是南宋理宗朝的一位收藏王羲之兰亭序拓本的专家,名叫游似。嘉定十四年(年)考取进士,从大理司直一直做到了六部尚书,在淳祐五年(年)官拜右丞相,因此世称“游相”。
在南宋时期,由于宋高宗非常推崇兰亭,因此很多权贵都在搜集兰亭,家家都有兰亭。据古书画鉴定家张珩在《游相兰亭甲之一》上的题签可知,仅游似一人就收藏了百件兰亭拓本,而现在见传于世的不过十本。
这件“甲之一”与上海图书馆所藏、现正在上海博物馆展出的“癸之十”,皆为游似当年所收藏的兰亭拓本。从“甲之一”到“癸之十”,正好是一百件兰亭的首尾。
“甲之一”不仅代表了它在游相兰亭中位列第一,同时也向世人传递了游相兰亭的收藏规范。除了拥有游相本人的题跋外,它的装裱也可堪称典范。游相兰亭在明代时可能以一个整体的形式进入了晋王府的收藏,而晋府的装裱具有强烈特征。这件“甲之一”拥有晋府装裱的所有特点:签条、前后有蓝隔水与晋府收藏印鉴、有装裱人的骑缝章等等。
《宋御府拓定武兰亭卷——游相兰亭甲之一》
除此之外,本帖还保留了宋高宗赵构带有明确纪年的原始题跋刊刻,因此本帖也是游相兰亭中唯一有明确纪年的一件。
综观以上几点,“甲之一”几乎可以作为衡量其他游相兰亭的标准件。
据北京保利拍卖中国古代书画艺术总监李雪松介绍,这批兰亭在道光时期曾集中在一个收藏家手中,经过一代代递藏,其中有10件被香港藏家捐给了香港中文大学,而最好的甲之一本始终是神龙不见首尾。这件作品可能很多人曾见到过它的图片,没见过实物。这件“甲之一”是本次北京保利秋拍古代书画部分估价最高的作品,他们为此组织了十位专家,针对作品的各方面细节进行了严谨细致的研讨。
这样一件品相完美,有着极高书法、文献、艺术价值的兰亭拓本,能够在北京保利秋季拍卖会上出现,实属罕见。
续高僧传:文人的崇佛与写经
在宋代,文人士大夫对佛教的信仰和推崇,推动了新趣味的诞生。
“抄经”,也成为了一种文人的“时尚”。从魏晋南北朝到唐代,佛教藏经一直主要以写本的形式流传,一套经书甚至需要一批经生共同抄写。而到了宋代,因印刷术的普及,“写本”逐渐向“刻本”过渡。
正如当下有着一种纸质印刷品与电子书共存的趋势,在这一写本与刻本共存的时期,由于“书写”这一行为本身具有的独一无二性,写本显出了其特殊的意义。
宋人写本《续高僧传》
当时的重要写本,有《法喜寺藏经》、《海惠院藏经》、《崇明寺藏经》等等。出生于那一时期的《续高僧传》,便来自《海惠院藏经》。同时,它的内容来自佛教典籍丛书《大藏经》。
写本非常考验抄经人的书法功底,一件优秀的写本往往也具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
宋人写本《续高僧传》手卷24.5×cmRMB
20,,~25,,
这件《续高僧传》书法端庄持重,骨力骞滕。取唐人法度,又比之多了几分自然洒脱。堪称“颗颗明珠,行行朗玉,具多宝之庄严,发灵飞之冥幻”。
为什么一件藏经写本能呈现如此高的书法水平?
宋代以降,随着佛教与儒学的融合,士大夫与百姓对佛教的接受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士大夫和有书法功底的人参与抄经活动,写经的评判标准也随之上升了。除了民间,官方也有抄经活动,但往往要求严格。官方机构的抄经人只有具备极高的书法水准,才能承担这件皇家的差事。而这件《续高僧传》正是奉皇帝之命,由官方机构抄写并赐给海惠院的5余件大藏经中的其中一个部分。
因为艺术价值极高,在后来的流传中往往由有鉴赏能力的文人士大夫收藏。如在清代,经手的藏家分别有叶志诜、韩泰华,他们不仅擅长写书法,还都是当时鉴藏界的佼佼者。
宋人写本《续高僧传》
但是历经多年,加上这一卷《续高僧传》,海惠院所藏大藏经也仅现世6件,其中5件都在各国博物馆收藏,而只有本次出现在北京保利秋拍上的这一件为私人所藏。它是这6件中最为完整的一件,此前还曾在东京国立博物馆作为常设展的展品向观众们重磅推荐。
锦标图:入仕文人与界画
界画在宋代是极为兴盛的,宫廷画院更是推崇界画。当今无人不晓的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就是宫廷画院出品的界画经典。
而由宋入元,入仕文人对界画的热情依然不减。
不仅因为界画要求写实,可以真实地还原眼前所见,也因为界画对创作者的要求极高,许多画家都争相挑战。
当然,这也与皇家对界画的赏识分不开关系。
王振鹏锦标图手卷作者王振鹏引首31.5×74cm;画心31.5×cm;题跋31.5×.5cm咨询价
本次在北京保利秋季拍卖会上出现的这件《锦标图》(下称“保利本”),即是元代入仕文人界画中的精品。
画家王振鹏曾在当时的皇太子爱育黎拔力八达(后来的元仁宗)生日当天,进献了一幅龙舟竞渡图卷作为生日贺礼。这幅界画作品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东京梦华录》中所记载的北宋崇宁间开放御苑金明池举行龙舟竞赛。皇太子见了此卷大喜,对王振鹏更加赏识。同时,这也让看到此卷的大长公主祥哥刺吉非常喜爱,甚至让王振鹏再绘制了一幅供自己收藏。
王振鹏《锦标图》手卷
这样的一件作品,事实上背后可能隐藏着王振鹏作为入仕文人的用心经营。不仅仅是画面的细致与精巧,也在于此作背后的创作动机。因为皇太子的生日恰好在龙舟竞渡庆典的第二日,王振鹏选用此典,用太平盛世的风俗景象为皇太子祝寿。同时,他又用诗文衬托与赞美皇太子与世无争的文治形象,可谓是切中皇太子的心坎。
那么,大家是否好奇,这件保利本是王振鹏进献给皇太子还是大长公主的?
王振鹏《锦标图》手卷
事实上,见传于世的王振鹏龙舟竞渡题材界画,还另有8件,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以及私人藏家手中。经过专家学者们的研究讨论,通过分析比对保利本与其他版本的异同,可以看出此本忠实还原了宋代场景。同时,因此本所绘建筑较为简洁,不如其他版本壮观华丽,而据元史记载,大长公主是一位追求奢华生活的贵族女性,又可以看出保利本应该不是为大长公主所绘。因此可以得出此本绘制时间较早,应为进献皇太子的“至大本”的结论。
潇湘烟霭图:春游与登高
作为同样受到皇帝赏识的官员画家,清代画家朱伦瀚更喜欢表现山水风景。
古代文人常常沉醉于春日出游与登高,“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即展现了文人心中的生活哲学。
朱伦瀚潇湘烟霭图立轴朱伦瀚.8×62.5cmRMB
15,,~18,,
这件《潇湘烟霭图》即表现了画家某次春游所见。画面采用三段式构图,重点突出中景的曲径与楼阁,而以前景山林与远景的河岸千帆点缀层次,描绘出春雨初歇、雾气升腾、万物圆融润泽的景象。
与其他传统山水画不同,朱伦瀚以指代笔,在线条中加入了手指的力道与运势,使画作充满了独特的氛围。
据记载,朱伦瀚少时以煤涂壁,所画之物无不逼真肖似,展现出了极高的绘画天赋。某日攀煤车取煤时坠地,右手中指因此受伤,即便痊愈后也留下了一个凹槽。但朱伦瀚却将手指的伤残变为自己的创作特点,在凹槽处积墨,以指代笔。入宫任职后,更是因为指画得到康熙、乾隆以及高丽国王的赏识。
而在此《潇湘烟霭图》中,更有康熙御题的诗文一首,称赞了朱伦瀚此作之高妙。
《潇湘烟霭图》中的康熙御题
此作既有康熙亲笔御题,经对比,又有石渠宝笈、乾隆御览之宝、重华宫鉴宝等印章可以为其辩真,再加上这是一件朱伦瀚精品中的极佳之作,在此次保利秋拍中出现,更是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