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圆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赵宏话收藏中国佛教与玻璃器皿的渊源域鉴
TUhjnbcbe - 2023/8/28 20:50:00
节假日白癜风专家会诊 http://m.39.net/pf/a_6242066.html

笔者简介

赵宏

赵宏,从事古代玻璃研究、收藏多年。现任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收藏文化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古代玻璃部主任,《鉴宝》杂志特约编辑,央视《一槌定音》栏目特约嘉宾,独立学者。中国首部玻璃器皿研究著作《中国古代玻璃器皿》主编。

“双瓶白琉璃,色若秋水寒。隔瓶见舍利,圆转如金丹。”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云游悟真寺后写下的诗句。通过诗句,我们可以了解唐代寺院使用琉璃瓶供养舍利的情况。“琉璃”一词最早出现在西汉时期的著作《铁盐论》中,而后多见于各种历史文献之中,指的就是我们现在的玻璃。“玻璃”这个词语在明清时期便开始广泛使用,而此时“琉璃”则专指以琉璃瓦为代表的建筑构件。“玻璃”一词沿用至今,同时它也是中国官方对于古代琉璃的统一称谓,因此本文沿用了这个叫法。

河北定州静志寺出土的玻璃舍利瓶

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是东汉汉明帝时期(公元57年—公元75年),这是史学界公认的。虽然佛教在此时传入了汉帝国,但是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汉帝国已经存在了多年,儒家学说一直是当时社会秩序建立的基础,多年来已经深入人心。人们认为孔子已经非常全面的阐述了现实社会的运行方式,外来的宗教和思想很难立足。

东汉末年的三国时期,出现了建塔供养舍利的盛况。南梁僧人慧皎所著的《高僧传》中就记载了东吴孙权于赤乌十年(公元年),在秣陵(今南京市)建初寺修建阿育王塔,用于供奉舍利。直到东晋十六国时期,一位西域龟兹僧人通过河西走廊来到凉州(今武威市),彻底改变了佛教在中国的命运,这位僧人就是著名的翻译家鸠摩罗什。鸠摩罗什初到凉州,被当时后凉的统治者吕光扣留17年,在这段时间里鸠摩罗什学习汉语、讲经说法,名声大噪。后鸠摩罗什被后秦皇帝姚兴迎至长安,并被尊为国师,在长安逍遥园中开始翻译佛经。鸠摩罗什一生共翻译佛家经典35部,卷,包括《金刚经》、《妙法莲华经》、《心经》等等,我们现在看到的经书,多出自鸠摩罗什之手。鸠摩罗什圆寂后,其舌舍利供奉于武威市的鸠摩罗什寺中。

香港著名收藏家麦溥泰先生藏品

东晋十六国后期,佛教已经在中国广阔的土地上扎下了根,迅速发展开来。究其原因,简单地说大致有三方面:

一,早期佛教虽已传入中国,但是佛家典籍的汉语译本不是很多,很难形成完整的体系。西晋时期,丝绸之路的贸易越发繁荣,大量西域僧侣通过河西走廊进入中原,传道说法。鸠摩罗什通过严谨、优雅、精炼的汉语翻译出脍炙人口的佛经,迅速传播开来。这些佛教经典为佛教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东晋十六国时期,中原土地上分布了大量少数民族建立的*权,这些*权的统治者崇尚的是弱肉强食、胜者为王,当他们初登大统之时,急需利用某种思想来重建社会秩序,因此他们既尊儒学,又修佛法,在不断摸索中前行。

三,公元年曹丕称帝开始,直到公元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中原王朝经历长达多年的战乱,黎民百姓和官宦世家都陷入了深深的迷茫。长期的战乱与居无定所,使得人们承受了巨大的痛苦,人们不明白这样的现实生活究竟意味着什么,传统儒家思想构建的理想社会秩序与现实渐行渐远。这时候,寻找生命的意义和解脱痛苦的方法,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引起了人们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赵宏话收藏中国佛教与玻璃器皿的渊源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