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圆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广钦和尚4岁结缘,20岁出家42岁进洞苦
TUhjnbcbe - 2023/8/27 22:06:00

一九八六年正月初四,在福建省泉州市承天寺内,一个满脸皱纹的和尚,在满堂的念经声中,缓缓闭上了眼睛。

如果让你一辈子只做一件事,你会不会感到厌烦?

有这样一位老人,他用了一辈子修行佛法,将自己的全部光阴献给了青灯古佛。

相比于现在“大师”横行捞金的浮躁社会,他却寂寂无名,直到圆寂前都在钻研佛法。

他叫广钦,被人赞为“佛法至深百年罕见”,那么他究竟是如何修行的,才被众人这样敬服呢?

少年与佛

广钦于清朝光绪年间十八年出生在福建,小时候他家里的条件并不是很好。

在他四岁那年,为了让他哥哥有钱结婚,他被父母送给了别人家当儿子。

而他与佛结缘,就是在这个时候。

广钦从小就颇具慧根,对于佛法一点就通。

她的养母也信奉佛法,他就和养母一起修行,在这个期间,他与佛的缘分越来越深。

可令人遗憾的是,他并没有感受多久家庭的温暖。

几年后,他的养父母先后去世,养父母遗留下的财产遭他的亲人垂涎。

经历了这么多变故,广钦觉得世事无常,萌生了出家的念头。

于是他将养父母留下的田地分毫不取,全部送给了亲戚,孑然一身前往了泉州承天寺。

他在承天寺出家的时候只有二十岁。

刚进入寺院的生活与他的想象相差甚远,那时候的他每日所做的并不是钻研佛法,而是挑水种菜,做一些杂事。

那时的广钦只能算是寺庙中的一个杂役,还未曾剃度出家。

这样的生活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确实枯燥乏味。

况且寺庙的食物并没有那么可口,营养也不丰富,这一切都在广钦心里埋下了一颗名为“怨念”的种子。

有一天,广钦干完活准备回去吃饭,可寺里的转尘大师叫住了他,让他回去把干活用的工具收拾一下。

饿得头晕眼花的广钦,长久积攒的怨念被这一句话彻底引爆,愤怒地扔下了手中的工具,转身离开了寺庙。

可等他走出寺门,重新恢复冷静后,就进行了反思。

“我来这里究竟是为了什么?如果不是为了看破生死,我何必出家?如果连这些苦难都承受不了,我又何谈看破生死?”

想通了的广钦,重新回到了承天寺,完成了转尘师傅交予的工作,并当面向转尘师傅赔罪复命。

面对广钦的转变,转尘师傅也很欣慰,他勉励广钦道:“吃人所不吃,做人所不做,能人所不能,你今天做的一切,日后必会受益。”

经过了这件事,广钦认识到了自己修行的不足,对于寺庙中的事务更加上心,这也为他日后修行佛法打下了根基。

这些杂事磨炼了广钦的心性,才能让广钦在修行佛法的过程中经得住红尘的诱惑,耐得住苦修的寂寞,精研佛法,终成一代佛学宗师。

山中苦修悟真谛

年,广钦正式踏入佛门,并选择在承天寺出家,从此剪去三千烦恼丝,由转尘师傅为他剃度,法名照敬。

出家后,广钦立志要钻研佛法,为了修行他可谓是废寝忘食。

有一次广钦因为起晚了误了事情,内心十分自责,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躺下睡过觉,一生都靠打坐来休息。

随着时间的流逝,广钦的心性得到了锤炼,此时的他不仅对佛法有了初步的理解。

为了提升自己的水平,他四处请教当时的高僧大德,进步一日千里。

年,广钦外出游学请教佛法,得到指点后归来,察觉到了自己学识上的不足,在向转尘师傅告知后,决定闭关清修。

在他四十二岁那年,他仅仅带了些衣物和大米,来到清源山开始了自己十多年的潜修生活。

带来的食物很快就被吃完了,他便以山泉解渴,以野果充饥。

虽然条件艰苦,但他对佛学又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

就这样他修行了一年,有一天他居住的山洞口突然出现了一只猛虎,吼叫声响彻山林。

但令人奇怪的是,这只老虎闻到了生人的味道,却没有直接进来,反而不停地在门口徘徊,最后竟然就站在洞口,一人一虎对视良久。

面对择人欲嗜的猛虎,广钦的眼神中没有丝毫畏惧,清澈如水。

他没有躲避,反而给老虎讲起了佛法:“阿弥陀福,你莫动嗔念,我只是借地修行,希望你行个方便。今日你度了我,来日我会度你。”

令人惊讶的是,老虎好像真的听懂了一般,转身离去。不仅如此,老虎还将自己的家人也带到了此地,每日守在洞口,就像是给广钦护法一样。

这件事被入山砍柴的樵夫得知后,渐渐在周围传开,人们感叹于广钦的佛法精深,尊称他为“伏虎和尚。”

类似的事件不止这一件。当初广钦在山中因为缺少食物,外出寻找食物,久寻无果,腹中甚是饥饿。

突然他看见一群猴子在远处玩耍,口中还嚼着刚摘的树籽。广钦见状也上前捡了两粒充饥。

猴子看到他走过来既没有逃跑,也没有攻击,而是从树上摘下新鲜的树籽交给了他。

之后的日子里更是每天给他送树籽和鲜果,让他不用再为食物发愁,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佛法的钻研中去。

广钦在闭关期间经常入定。有一次,樵夫进山砍柴,却没有见到广钦。

他心中十分疑惑,于是来到了他修行的洞口,想看看他究竟在做什么。

只见广钦席地而坐,对于樵夫的到来没有任何反应,当樵夫走到他身边时依然没有动静。

樵夫十分担心,伸手探了探他的鼻息,发现根本感觉不到气息的流动。

这可吓坏了樵夫,连忙跑下山来到了承天寺,向转尘大师告知了此事。

转尘大师告诉他这在佛家上讲叫入定,不必大惊小怪。

可樵夫并没有打消心中的顾虑,担心广钦安危的樵夫,又一次入山。

这一次他试探性地叫了叫广钦,可惜依然没有得到回应,脉搏心跳也摸不到。

樵夫认定广钦坐化了,于是怀着悲伤的心情,再次找到了转尘师傅,请求他允许自己安葬广钦。

樵夫的描述,让转尘师傅都不太敢确定,于是去信邀请弘一师傅来辨别一二。

弘一师傅得知消息后,立马赶来。

在山洞内,他一眼就看出了广钦是处于入定的状态,只不过入定极深,古来罕见。

为了唤醒他,弘一师傅伸手在广钦耳边轻轻弹了三下,广钦终于睁开了眼睛,如梦初醒。

这一次广钦整整入定了四个月之久,而他自己浑然未觉。

真可谓“山中才数日,世上已千年。”通过清修,广钦在佛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一生修行得圆满

十三年的苦修,让广钦对于佛学有了自己的感悟。

但他觉得苦修下去已经不能再带给自己提升,于是结束了闭关,重新回到了承天寺。

这些年的经历,以及世人对他的尊敬,并没有让广钦骄傲自满,他觉得自己修行还不够,不能接受供养。

按理说以他的身份和学识,应该享受很好的待遇。

但是广钦拒绝了寺里僧人的好意,依然过着艰苦的修行生活。

在寺里,广钦主动要求坐守大殿,殿里也不需要床铺,只有打坐用的蒲团。

他每日就坐在佛前诵经,与青灯古佛为伴。

但一次意外打破了寺庙的平静。

一日,寺庙里的管事召集众人,说寺庙里功德箱中的供奉被偷了,引得寺庙众人窃窃私语,并且将怀疑的目标指向了广钦。

因为在他回来之前,寺庙里从未发生过类似的事情,他一回来就丢了东西,不免让人心里犯嘀咕。

大家觉得,就算你没偷,但你每日守殿,东西丢了是你看守不力,这也是你的责任。

因为这件事情,众人都开始在背后议论起广钦。

说他十三年苦修根本没有用处,之前传出来的事迹都是骗人的,就是想博一个好名声罢了。

什么高僧大德,就是一个监守自盗的小偷!

面对众人的非议,广钦并没有去辩解什么,默默承受了这一切,每日依然照常进行功课,仿佛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就这么过了一周,寺院的管事再次召集众人,说上次偷盗事件只是子虚乌有。

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管事僧人平淡地说道:“听闻广钦师傅在山洞中修行了十三年,修为高深,所以我们想要试探一下。

现在看来,广钦师傅的境界确实已经超出我们许多。”说完,向广钦行了一礼。

众人看向了广钦,他的脸上依然无悲无喜,仿佛这件事并没有发生在他身上。

事后有人询问为什么广钦不为自己辩解,广钦表示为什么要因为这种事情坏了自己的修行?

忍辱是修行最重要的法门之一,它能够让人离苦得乐,得证善果。如果连这点冤屈都忍不了,谈何修佛?

一旦他因为这种事情动了嗔念,那会让他多年的修行毁于一旦。

广钦经过了十三年修行,终于参透了“无我相”,在他眼中,是非烦恼皆是小事。

面对他人的非议广钦能泰然处之,面对他人的称赞广钦也不以为然,这可能就是佛门大德的境界吧。

这件事情过后,寺庙内的众僧都对广钦心服口服。

但众人态度的转变,也不会影响广钦一心向佛的心。

广钦一直在庙中修行,每天都以水果为食。

在八十岁之前,每天晚上都会在户外打坐,除非下雨,否则一日不落。

庙内的僧人惊奇地发现,每天清晨林间草木上的露珠晶莹剔透、摇摇欲坠,唯独广钦身上和他打坐的地方依然干燥。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广钦八十岁之后因为牙齿掉光,就不再吃水果,改为食用一些流食。

他也不再在户外过夜,但依旧坚持打坐,每日里应做的功课都会认真完成,雷打不动。

令人佩服的是,广钦直到九十岁还是耳聪目明,虽然没了牙齿,但身体依旧健朗,行走坐卧间根本不像是一个高龄老人。

但广钦师傅虽然佛法精深,但终归是肉体凡胎,逃脱不了生死轮回。

年,广钦预感到自己大限临头,于是召集众位弟子,要求自己圆寂后的灵骨分别放在承天寺、广成岩、妙通寺。

交代清楚之后他返回了自己亲自筹建的妙通寺。

在广钦最后的一段日子里,他的精气神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衰弱了下去。

但他不顾弟子的阻拦,依然坚持每天念经。

那时的妙通寺,每天都能听见一位老僧拼尽全力的诵经声,有弟子劝广钦休息一下,却遭到了严词拒绝:“各人念个人的,个人生死个人了。”

修行了一辈子的广钦,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他把一辈子都奉献给了青灯古佛,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有停歇。

年正月初三,这天的广钦有些不太一样,仿佛回到了年轻的时候,精神奕奕。

念经时也不再需要拼尽最后一口气,而是像他之前做的那样,字正腔圆,完整地诵完了一篇经文,甚至尤有余力。

正月初四,今天的广钦没有诵经,而是坐在原地,看着面前的众弟子,眼神温和清澈,没有对于人世间的留恋,有的只是欣慰和释怀。

弟子们也不敢询问为什么,默默做着自己的功课。

突然,广钦和尚对众弟子说道:“无来亦无去,没有事。”众弟子不解其意,只见广钦微笑着冲他们点头,之后阖上双眼,面容祥和。

当弟子想请广钦解惑时,却发现师傅在他最喜爱的念经声中,安然圆寂,享年95岁。

当广钦大师圆寂后,天空出现了一朵清丽的莲花。

广钦大师能够成为一代佛门大德,是因为他将一辈子都用在了这一件事上。更重要的是,他修行没有功利心。

修行就是修行,不是为了积攒来生的福报,或者是谋求死后的阴德,这些都是落了下乘。

广钦大师的修行生涯,不靠外物,不慕名利,才能够在佛法上达到令我们望尘莫及的高度。

修行最重要的就是拥有一颗诚挚的心,修力不修心,万事皆空。

初心不改,无论做什么事,都能无往不利。

愿大家能常持本心,诸事顺遂。

-完-

1
查看完整版本: 广钦和尚4岁结缘,20岁出家42岁进洞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