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走就走,并非出处诗和远方。大家好,我还是你们最喜欢的旅游哥。咱们接着上次的再给大家介绍一下泰山的旅游风景。
长寿桥
长寿桥位于山东泰安市泰山黑龙潭上,似龙潭横生一道浓眉,与游人传情;如山涧跃出一条彩虹,为龙潭增姿加色。桥身朱红,与两岸青山相映成趣;人行其上,鸟瞰龙潭胜景,纵观西溪豁达之秀色,确是美不胜收。这便是引人注目的长寿桥。
长寿桥,是张宗昌督鲁时,兖州镇守张培荣所建,不过不是为了方便百姓。据说张培荣怕老婆怕得出了名,尽管在兵士面前威风凛凛,在老婆面前却是俯道贴耳,百依百顺,对他来说,老婆的言语就是圣旨,就是*令。张夫人驾驭着这样一个有钱有势的丈夫,便挥霍无度,肆意玩乐。一天,她听说泰山风景优美,许多人都在那里修炼神仙,她也心血来潮,想修道成仙,立地成佛。于是就让丈夫到泰山来征地造庙。
张培荣“领旨”来到泰山,他见黑龙潭附近,青山四围,绿树成荫,翠竹亭亭,银杏参天,清流夹道,步移影换,上有傲徕、芙蓉两峰拔地通天之雄伟,下有龙潭飞瀑、细流淙淙之清幽,真乃绝胜佳处,正是修道成仙的好地方。于是决定在此建庙,尊其夫人为“无极真人”,所修之庙便取名“无极庙”。
无极庙修成,张夫人便身穿袈裟,端坐在莲花宝座之中,张培荣率所属各县的大小官绅和附近的百姓,对“无极真人”叩首作揖,顶礼膜拜,并刊印无极真经,散布各县,开卷便是无极真人的道装神象。张培荣尊其夫人为神女仙子,自愧不如,便将为自己歌功颂德的石碑立于无极庙门外。
扇子崖
扇子崖位于泰山西溪西侧。这里奇峰突兀,高耸竣峭,形如扇面,故名。崖上有明人题刻摩崖石刻“仙人掌”。崖西有铁梯,登顶可北眺龙角山,西望傲徕峰,东俯龙潭水库,风景美不胜收。
扇子崖位于泰山西溪西侧的扇子崖,奇峰突兀,高耸峻峭,形如扇面,故名。崖上有明人杨博题刻摩崖石刻“仙人掌”。崖西有铁梯,攀援可登崖巅,北眺龙角山,九女寨历历在目,西望傲徕峰尽收眼底。向东俯视,龙潭水库宛若镶嵌在西溪的一颗璀璨的明珠,闪闪发光。清人孙宝僮有诗云:“剑峰怒刺天,积铁拔千仞;俯临*谷幽,旁倚丈人峻”,的确写出了扇子崖的风韵。扇子崖峰极险峻,赤眉*曾就顶设望哨。明代举人王无欲筑室崖巅,后又结茅其下,名西山别业。民间有“打开扇子崖,金银财宝往家抬”的传说。年,依崖凿阶,修筑云梯,以便攀登。
峰崖交接处为山口,前有扇子崖庙,殿西有地母宫,再西为太阳庙。自正殿前沿阶下谷,有真武洞,清光绪年间建,题额“玄天上帝”,内祀真武神及金童玉女。前为会仙庵旧址,今房基、石庙尤存。又东路旁有巨石,上有清康熙初年线刻一老僧坐莲修身。庙南隔溪相望有弄水岩,双峰崛起,涧水东流,至西百丈崖下注西溪。山口后是长谷绝涧,名青桐涧。明清时山民多在此采青桐芽制茶,名女儿茶。涧北有壶瓶崖,危崖万丈,突兀类壶瓶状而名。
天胜寨
从泰山自无极庙西北行,沿高岸石极约行1公里是“天胜寨遗址。”这里东临深谷,形势险要,仅有石门可通。入门而西开阔坦荡,北有一洞,中可窥天有三处,因名“三透天”,俗称“玉皇洞”。洞前为西汉农民起义*赤眉*的演武场和住宅,四南山岗为跑马场。令张旗石、栓窝石臼、聚兵房基尤存。
西汉末年,琅琊(今诸城)人樊崇领导饥民于王莽天风五年(公元18年)在县发动起义,不久便发展到一万余人。
他们和战时为与官兵相区别,即染红眉为记,故叫“赤眉*”。后来为暂时躲避官兵镇压,便开赴泰山、徂徕山一带建立根据地。他们利用泰山傲徕峰、扇子崖前的有利地势,修栈道、设望哨、开校场、筑房屋,整顿和扩充队伍。王莽于地皇三年(公元22年)派太师王匡和更始将*廉丹率兵十几万,东征赤眉,在泰山南无盐成昌(今东平县东)决战,樊*越战越猛,官兵大败。更始死于乱*之中,王匡落伤而逃,一万余人被歼,这就是有名的“无盐大捷”。后来赤眉*发展到几十万人,刘玄更始二年(公元24年)赤眉*兵分两路直奔长安,当时因“人心思汉”,途中便选立西汉皇族,年仅15岁的刘盆子为帝,立号为“建世元年”。刘盆子原是樊崇部下刘侠御的牛官,所以,后人称天胜寨又叫“刘盆子寨”,如今傲徕峰之北的壶瓶崖巅还有“刘盆子洞”俗称“牛王洞”。
[明]萧协中
绝壑危峰磴石荒,天开雉堞俨金汤。
旌旗据胜空称汉,符命兴刘业有王。
歇尽霸图云昼黯,尚留余恨月昏*。
只今残铁山樵觅,风雨虬枝洗翠苍。
黑龙潭瀑布
泰山黑龙潭位于西溪百丈崖上,有瀑布飞流直下,声若雷鸣,状如挂着的千尺银链。瀑布常年倾泻,冲击崖下成潭,传说潭与东海龙宫通,游龙自由来去,故名“黑龙潭”。“龙潭飞瀑”是泰山西溪名胜之一。
黑龙潭北是东百丈崖,瀑流下泻直冲崖下石穴。石穴因常年溪水撞击,腹大口小,形若瓦坛,深广数丈,附会与东海龙宫相通,因此得名。黑龙潭坐落于泰山白龙池北,潭西有西百丈崖,西南有南百丈崖。每逢夏秋之际,阴雨连绵,3条瀑流犹如玉龙从崖巅凌空而降,古称“云龙三现”。
白龙池
泰山南麓有奈河,沿河朔流而上有建岱桥,建岱桥北有一天然水池,上有百丈崖悬流下掷,似白龙顺峡越涧直泻入池。古时相传,有白龙在此池中羽化。池北有巨石若干,上刻“玄圭石”。每当山洪暴发,其石如巨舟行激流中,岿然自若;而雨霁天晴,又如巨龟出池,伏岩晒背,所以又叫石舟,俗称晒龟石。北为三元石,上刻“白龙池”、“龙潭”等大字。
白龙池东有招*岭,西有飞鸦峰,前有锣鼓湾,后有黑龙潭。夏暮秋朝,高峡深潭一涧飞泻,散珠溅玉,云雾升腾,古人誉为“龙洞甘霖”,列为泰安八景之一。
顾炎武《录白龙池题名》
岳西傲来峰下,有白龙池。悬崖绝壑,殆非人境。石壁平广二十余丈,书曰:“龙池”,曰:“白龙池”,并大字。其旁皆宋人题名,尚未(左亢右刂)缺,因书之,得十五首。其文略无重复,自治平迄宣和,六十年间人名字,亦可以想见当日太平之盛。而金元以降,洊遭兵火,名山奥区,委之榛莽,无复有题名者矣。
天地广场
泰安天地广场是根据泰山封禅文化现象创意设计的,是一所历史文化内涵丰富、具有现代管理水准的多功能大型游览场所。广场占地总面积3.5万平方米。
古帝王封禅大典即是在泰山极顶设圆坛以告天,然后在山下设方坛以祭地,以示“天圆地方”。天地广场占地总面积3.5万平方米。主要包括方形广场和圆形广场(方形广场边长为36米,面积多平方米;圆形广场直径为米,面积1万多平方米,全部用泰山花岗石材铺装),在两广场连接通道两侧,安置12根高7.2米、直径0.9米的龙柱,表示从秦始皇至乾隆皇帝曾有12位帝王祭告泰山。在连接通道中央安置长27米、宽3米的以唐玄宗封泰山为内容的浮雕。
方形广场四周栏板镌刻着孔子、孟子、李斯、司马迁、李白、杜甫、元好问等42位名人咏颂泰山的诗辞文赋,未上山就先跟随古人在这些优美的诗赋中神游泰山,领略泰山那瑰丽的风光与无尽的故事。
在方形广场的中央,有一块红色大理石磨制的的巨型图案,那是年大汶口文化中出土的陶尊刻划符号,它的底部是山,中间是火,上面是太阳,是中国最早的图象文字,它非常形象地把五千年前先民们在泰山顶上烧柴祭日的活动记录下来,同时,它也是泰山封禅活动最为真实的写证。
竹林寺
竹林寺位于泰山西溪谷中,黑龙潭的上边,今长寿桥东北,又名悬云寺。
这里风景宜人,寺的周围翠竹青青,松柏苍郁,溪水潺潺,曲径通幽,风景十分秀美。向有“小径沿山,清流夹道,蟠曲羊肠,景随步换”之誉。据说竹林寺是泰山古刹,建修年代无考,自唐以后屡兴屡废。
据记载,竹林寺元代元贞年间元代名僧法海重修,声名远播,以至“东振齐鲁,北抵幽燕,西逾赵魏,南距大河,莫不闻风趋赴。”至明,高丽名僧满空拓建,寺又趋兴盛。明末文人萧协中曾描绘竹林寺的优美环境:“小径沿山,清流夹道,蟠曲羊肠,景随步换。抵寺,竹木参天,朱樱满地,晨钟晚磬,另一凄清。”明杨志学游竹林寺诗吟道:“西天复此门,山半一泉温。云壁时时动,龙珠日日翻。飞扬李白句,倾倒孔融尊。归路夕阳好,凉风吹广原”。后竹林寺在一场火灾中焚毁,现又在原址上仿唐代风格重新修建。
满空和尚是明宣德年间从高丽航海到此的外籍僧人,满空航海到中国后重建泰山竹林寺、普照寺,并住持20余年。满空圆寂时,火化得舍利子百余颗,足见其确为高僧。据说,道行越深,死后舍利子的数目就越多。
当然竹林寺还有许多传说,其中之一是这样说的。相传,从前竹林寺里有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老和尚经常虐待小和尚,让他干又脏又累的活,小和尚每天上山拾柴。拾少了,还要挨打!
这天,小和尚在马蹄峪拾柴,来了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他们每天在一起高高兴兴地玩耍。每次在黑天前,这两个小孩帮助小和尚拾得满满一筐柴。
老和尚见小和尚天天都比以前拾的柴多,心生诡计,套出原委,知道了两个小孩原来是人参娃娃,用红线套住了那个小女孩。用大镢刨了回来,并将它交给小和尚,让小和尚放到壶里煮,再三叮嘱千万不要偷吃,然后去请他的那些朋友去了。
小和尚并不知道那个大萝卜似的东西,原来就是人参娃娃。快煮熟的时候,壶里飘出了诱人的香味,小和尚忍不住掰下一点尝尝,结果忍不住,越吃越想吃,最后给吃没了。
小和尚害怕老和尚回来又要打他,干脆就将壶里的汤都倒了。等师傅回来,就说煮化了,水也干了。他提着壶,围着寺庙浇了一周,刚刚浇对了头,就听“轰隆”一声,整个寺院摇摇晃晃,离开地面,向天上升去。
这时老和尚领着他请的那些狐朋狗友也回来了,一看寺院升起,知道不妙,赶紧抓住庙台。寺院越升越高,老和尚一时眼晕,掉下来,摔死了。
寺升到半空中,就悬在了云彩上。从那以后,人们就将升上天的竹林寺叫“悬云寺”。
据说,每逢雨过天晴,站在竹林寺的地基旁边,还可以隐约看到天上的悬云寺,还能听到寺里的鸡鸣和钟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