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摒弃贪欲吧,否则会万劫不复。贪欲会把人带向罪恶的深渊,使人相互摧残、相互欺诈,甚至最好的朋友也反目成仇。俗话说:知足常乐,无欲则刚。在生活中,那些淡泊名利、无所奢求的人,才能够活得开心、过得幸福。淡泊名利不是不需要名利,无所奢求不是不思进取,而是一种看透人生的态度,一种登高望远的大气,一种自得其乐的恬静。
1.众生平等
雪窦禅师是宋代人,他和当时一位叫曾会的著名学士相交甚笃。
有一天,两人在淮水边偶然相遇。曾会关心地问道:“禅师,你要到哪里去呀?”
雪窦回答说:“云水僧四海为家,没有固定的去处,到钱塘去可以,到天台去也可以。”
曾会说:“禅师若是想去灵隐寺的话,我可以把你介绍给该寺方丈珊禅禅师,他是我的方外之交,一定会很好地接待你。”
于是,雪窦禅师就揣着曾会的信函前往灵隐寺去了。到了寺内,他便挂单住进了云水堂,并未把曾会的函件交给当时的方丈珊禅禅师。雪窦禅师同普通僧人一样,过着清苦的生活,每天上殿、过堂、参禅、早起早睡,就这样转眼之间年过去了。
第四年春天,曾会因公事来到浙江,顺路到灵隐寺去探访雪窦禅师,他问遍寺院里的僧众,几乎没有一个僧人知道,就连方丈和尚也不清楚雪窦是何许人也。
珊禅禅师索性自己到各个僧房去看,寺内僧人约有一千多位,他一一辨认,终于找到了,便问雪窦禅师道:“你在这里住这么多日子,怎么不去拜见一下珊禅禅师呢?是不是把我的信函丢失了呢?”
雪窦说:“我是个云水僧,一无所求,岂可打扰别人?”说着,就从怀里摸出曾会的信来。双方相视哈哈大笑。
无独有偶,善慧禅师同样能够以平常心来藐视名利、权势。
有一天,善慧禅师讲经的时候,梁武帝驾到。众人都站起来迎接,只有善慧禅师端坐不动。梁武帝的一位近侍赶紧跑过来对善慧说:“圣驾在此,为什么不起立?”善慧坦然回答:“法地如果动摇,一切都会不安的。”
依帝王的威严,圣驾一到,信众就得起立迎驾,以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尊严,但这却不是佛场中事。从梁武帝来看,其本身并不懂或者说不信佛法人人平等的理念,他之所以标榜信佛,是因为他想以信佛礼佛为手段,从佛那里捞到好处,以达到巩固帝位或长生不老之类的私欲,仅仅是一种交易。
佛家说,众生皆平等,人人能成佛。如果让佛法屈从于帝王或其他什么人的威势,就是法地动摇。善慧禅师看出了梁武帝的私心,故而藐视他,以佛法大于帝法予以回敬。在善慧心中,佛法更大,众生平等的信念也更崇高。
人人平等是人类追求的一种终极理想,但自古至今人类社会从来都是有差别、分等级的,这一点在封建社会尤为严重。然而,在佛家看来,人人平等其实就是一种心态,你想让这个世界变得平等,自己首先就要用平等的眼光来看待它。
2.平常即是禅,本心即是佛
有一个小孩子,虔诚地请求慧能禅师道:“请禅师慈悲为怀,收我为徒,救度众生。我恳切地要求拜师出家。”
慧能禅师说道:“在我这禅宗门里,银轮王的嫡子、金轮王的孙子才能继承法嗣,不致损坏宗门风气。你是山野小村里的俗人、牛背上长大的孩子,怎么能够投入这个宗门来呢?这不是你分内的事!”
小孩子讲道:“启禀禅师,万物平等,没有高低,您怎么能用这样的话妨碍我向善的心呢?再次请求禅师发慈悲收我为徒!”慧能见他颇有慧根,便收下了他。
佛讲众生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万事万物皆有生命,皆有灵性,皆有佛心。在诞生之始,在生命之末,所有的人或物都是平等无异的。所以,才有了下面这则“禅师似驴”的故事。
南塔禅师北游参见了临济和尚,又回来侍奉慧寂禅师。
慧寂问:“你来干什么?”
南塔回答:“参见禅师。”
慧寂就问:“你看见禅师了吗?”
南塔回答:“看见了。”
慧寂又说:“你看禅师像不像一头驴?”
南塔回答:“我看反正也不像佛。”
慧寂又问:“你说不像佛,那像个什么?”
南塔答道:“如果说像,那还是一头驴。”
慧寂听后,不但不生气,反而高兴地说:“凡和圣都已忘掉,妄情除尽,实体显露。我用这个来检验人已经有20年了,以洞察徒弟的心理状态,但是没有人能辨明了悟。你要保持住你这个清醒的看法呀。”
这以后,慧寂常对人夸南塔,说:“这人是肉身佛。”
佛家反对偶像崇拜,反对将人分为凡人和圣人,认为平常即是禅,本心即是佛。慧寂自比为驴,并非自嘲自谑,而是因为他认为万物平等,驴不是什么卑贱之物,人也不是什么高贵之物。而南塔也了悟了“凡圣两忘”的禅理,认为“禅师似驴”,并无不妥。二人都是真正的智者。他们打破了对佛的神化,使之走下了神坛,还了其平凡的本来面目。
事实上,这样的故事在佛经中比比皆是,例如:
故事一:义存禅师问众人道:“这个水牯牛多大年岁了?”
众人不知禅师的意思,都默不作声。
义存自己回答说:“79了。”(义存禅师时年79岁)一僧人说:“和尚为什么要做个水牯牛呢?”
禅师说:“这又有什么不好?”
故事二:一日,灵祐禅师正在泥墙。朝廷李*容身着官服来了,手持笏板,站在禅师身后。
禅师一回头,见是官员,也不作礼搭话,便将手中泥盘一斜,做出接泥的样子。李*容便用手中笏板,做挖泥、送泥的动作。
禅师会心一笑,扔下泥盘,请李*容同回方丈室。
佛门主张万法平等,众生平等,没有贵贱高低之分。义存禅师将自己视为大自然中平凡的一员,做个水牯牛并没有什么不妥。同样,灵祐禅师也是众生平等这一信条的身体力行者。在他看来,平民也好,僧人也好,官员也好,都没有什么差别,都应该“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因此他做出接泥姿势,看官员也做出架势,便洞察出他是真懂佛性,是个同道中人,故予以热情接待。
所谓众生平等,不只是要别人平等对你,更重要的是你要平等的对待别人。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得意时沾沾自喜,认为“老子天下第一,别人都是傻瓜”,而等到失意时,便郁郁寡欢,埋怨别人看不起他,戴着有色眼镜看人。这种人真该学学义存、灵祐诸位禅师的样子。
.*金有*
一天傍晚,两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在林中散步。这时,有个小和尚从对面惊慌失措地跑了过来,两人见状,便拉住他问道:“小和尚,你为什么如此惊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小和尚忐忑不安地说:“我正在移植一棵小树的时候,却忽然发现了一坛子*金。”
两个人暗自窃笑,心想:“这人真蠢,挖出了*金还被吓得*不附体,真是太好笑了。”然后,他们问道:“你是在哪里发现的,告诉我们吧,我们不害怕。”
和尚说:“还是不要去了,这东西有*,会吃人的。”
两个人异口同声地说:“我们不怕,你就告诉我们*金在哪里吧。”
和尚告诉了他们具体的地点,两个人跑进树林,果然在那个地方找到了*金。他们不禁瞪大了眼睛:好大的一坛子*金!过了一会儿,其中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我们要是现在把*金运回去,肯定不太安全,还是等天黑再往回运吧。现在我留在这里看着,你先回去弄点饭菜来,我们在这里吃完饭,等半夜时再把*金运回去。”
于是,另一个人就回去取饭菜了。
留下的人心想:要是这些*金都归我,那该多好呀!等他回来,我就一棒子把他打死,那么,这些*金不就全归我了吗?
回去取饭菜的那个人也在想:我回去先吃饱饭,然后在他的饭里下些*药。他一死,*金不就都归我了吗?
于是,回去的人提着饭菜刚到树林里,就被另一个人从背后用木棒狠狠地打了一下,当场毙命。然后,那个人拿起饭菜,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没过多久,他的肚子里就像火烧一样的疼,这才知道自己中*了。临死前,他想起了小和尚的话,不禁暗自悔悟:和尚的话真是应验了,我当初怎么就没有明白呢?
其实,不是*金有*,而是人心有*。贪欲会把人带向罪恶的深渊,让人失去理智。它可以使人相互摧残,相互欺诈,甚至使最要好的朋友反目成仇,害人害己。然而,等到幡然悔悟,找回自己的时候,一切都晚了。这样的教训并不只有一个:
在一间很破的屋子里,有一个穷人,他穷得连床也没有,只好躺在一张长凳上。穷人自言自语地说:“我真想发财呀,如果我发了财,决不做个吝啬*……”
这时候,佛祖在穷人的身旁出现了,说道:“好吧,我会让你发财的。我会给你一个有魔力的钱袋,这钱袋里永远有一块金币,是拿不完的。但是,你要注意,在你觉得够了的时候,要把钱袋扔掉才可以开始花钱。”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