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其中塑造了位英雄好汉替天行道,而鲁智深无疑是其中最经典、也是塑造最成功的一个人物。他武功高强、性格率真、重义气、讲原则、惩恶扬善、打抱不平,看似粗鲁的外表下却有一份率性和细心,金圣叹在点评《水浒传》时曾批注:鲁达是上上人物。
纵观鲁智深的一生,从提辖到花和尚,从拳打镇关西到力拔垂杨柳,从大闹野猪林到钱塘潮圆寂,鲁智深可以说是位好汉中最具慧根的人,也正是因此,身为“花和尚”的鲁智深最后看透了人世间的凡尘俗扰,也注定坐化“成佛”的大结局,把假和尚做成了真菩萨。
行侠仗义,渡万千苦楚
鲁智深似乎天生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疾恶如仇,喜欢打抱不平,但是却从不考虑自身的处境,很少为了自己。相比于大多数真“和尚”天天打坐修行,鲁智深的修行是在花花世界中,谓之“花和尚”再合适不过了。佛家说,行善,就是对众生的布施,那么鲁智深行侠仗义的性格和行为,就是最好的布施了。
最具代表性的事例就是“拳打镇关西”。鲁提辖恰好和九纹龙史进在酒楼吃饭,碰到了那对落难的金翠莲爷俩,向鲁智深哭诉了郑大官人抢占民女的事,便怒不可遏。我们说鲁智深看似粗狂的外表下,其实思维非常的缜密,他首先把银子给了金家妇女,揍了想去报信的店小二,并一直估摸着金家妇女出城了,才去找郑屠夫。
找到镇关西的郑屠夫,也是猫抓老鼠慢慢耍,首先从心理上占据优势,然后几番折腾下来,就打死了镇关西。
后来鲁智深失去了提辖的官职,开始逃亡之路。但是他并没有因此束手束脚,见到不平事,依然会一声吼。桃花村醉打周通,瓦罐寺怒杀恶道,野猪林智救林冲等等。
走到那里,就要将那里的坏人惩治一番。正如《水浒站》写的:“禅杖打开危险路,戒刀杀尽不平人。”
宠辱不惊,活一份潇洒
如果像宋江、林冲等人,失去了公务员的职务,要么会想方设法重新回去,要么天天唉声叹气。
但是鲁智深失去提辖的官职后,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反而体现了其宠辱不惊,豁达潇洒的气魄。无论走到哪里,依旧我行我素,喝酒吃肉。在大相国寺出家的时候,周围的和尚们对他是非常有意见的,佛门清净之地居然来了这样一个异类,纷纷向智真长老告状,请求将其赶出寺院。
或许只有智真长老看出了鲁智深的佛性,说他终有一天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尤其是聚众喝酒,一群小弟嫌树上的老鸦聒噪,想找锯子把那棵柳树砍掉,但是鲁智深哈哈一笑,弯腰用力,竟然将一棵粗壮的杨柳树拔了起来,既显示出鲁智深的力大无穷,也能看出其憨态可掬。
鲁智深就是这样一路洒脱,最终上了梁山,大口喝酒、大块吃肉、大秤分金银,和兄弟们聚在一起,达到了心中所愿,但是慢慢的,宋江和众兄弟走的路,和鲁智深的主观意念越来越偏差,其实这个时候,他已经有所感悟了。
随同宋江招安,征辽得胜,众兄弟都美滋滋的等待着返回朝廷接受封赏,但是鲁智深却告诉大家:“洒家心已成灰,不愿为官,只愿寻个清净了处。”此时还有一个细节,就是鲁智深对酒肉的依恋已经非常弱化,甚至已经从自己的饮食行为上开始为后续的归宿做准备了。
放下屠刀,终坐化成佛
当返程的部队到达钱塘江时,恰逢八月十五,部队便在一所寺庙休息。
半夜,鲁智深正准备入睡,忽然听见窗外战鼓声轰轰隆隆,大喊着“贼兵来也”,从床上跃起,便要拿着禅杖准备战斗。
这时候听见喊声的小和尚走了进来,问道:“师兄,你在做什么?要去哪里?”
鲁智深忙说:“我听见战鼓隆隆,是不是贼人又来了”
小和尚笑道:“你听错啦,那不是贼人,是钱塘江的潮水的声音,当地人都叫潮信。”
鲁智深憨笑着摸了摸自己的脑袋,问道:“为什么叫潮信呢?”
小和尚说:“钱塘潮水每月十五都会准时到来,从不失信,所以叫潮信。”
鲁智深正感叹着,突然想到了自己的师父智真长老曾在下山时对他说:“遇林而起,遇山而富;听潮而圆,见信而寂。”
作为一个“和尚”,鲁智深居然连“圆寂”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于是又问:“敢问小师傅,请问圆寂是什么意思?”
小和尚纳闷,便给他解释,圆寂就是指“僧尼之死”。
鲁智深沉默了片刻,突然大笑道:“圆寂圆寂,那我今天就要圆寂啦”
于是鲁智深便让小和尚帮忙烧水,沐浴更衣,然后坐在床上圆寂了,临死之前,鲁智深留下一首偈子,能够看到其大彻大悟:
平生不修善果,只知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兰陵公子曰:作为《水浒传》中人物形象最饱满,性格最直率洒脱的人,鲁智深无愧是天真赤子,他的顿悟是一种内心深处的主动参悟,是从“旧我”向“新我”蜕变的过程,是对自己一生最好的注解,如此了悟,更是对人性之美的彻底升华。哪怕一生都在杀人放火中苦苦求索,但顿悟只在一刻,恰如孔子说的:“朝闻道,夕死可矣!”
欢迎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