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我一生何所求,平安幸福照五洲。”
这是星云大师在其数年前预立的遗嘱《真诚的告白》中写在文末的最后一句话。
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于2月5日圆寂,享寿97岁。1日上午,“星云大师圆寂赞颂典礼”在高雄佛光山举行,随后引至台南大仙寺“荼毘”(火葬),之后永久安葬于佛光山万寿园。
到底是真身封龛还是坐塔火化?
然而这些看似合理安排的背后,却幺蛾子不断……
一方面是台当局阻挠中国佛教协会吊唁团一行赴台吊唁星云大师;
另一方面是星云大师圆寂后原本安排进行真身封龛,却又变成“荼毘”(即坐塔火化),不断反转。
要知道,一旦选择了真身封龛就意味着不会火化,也就自然不会有“舍利子”。但是现在怎么又说要火化了呢?
“封龛”是指高僧圆寂后将遗体置入大缸中,里面放入木炭、石灰用于吸收缸中的水分和氧气,细菌缺少了氧气自然停止活动,遗体腐化也会中止,经过-5年后遗体成为“干尸”取出供信徒祭拜,即肉身成佛像。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让人不禁疑问,这样的后事安排是否违背了星云大师生前意愿?
一生传奇的星云大师早年2岁时就罹患糖尿病,晚年一直在与病魔顽强搏斗。
早在10年前,他在85岁时就曾留下遗言:
“对于人生的最后,我没有舍利子,各种繁文缛节一概全免。”
此话一出引起了很多人的疑问。
众所周知,舍利子一般是由高僧火化后得到的,在佛教文化中被称为是“圣物”。
那么备受世人尊崇的星云大师为何会早早断言自己没有舍利子?
难道是因为长期患有糖尿病导致没有舍利子吗?
愚人求境不求心,智者求心不求境
最早的舍利子是佛陀涅槃火化的结晶体,由梵文音译过来,意思是骨身或遗骨。
相传它是释迦牟尼遗体火化后结成的珠状,后来也就泛指高僧的遗骨。
舍利子的种类有很多,可分为骨舍利、发舍利和肉舍利。
唐代僧人释道世所编撰的佛教典籍《法苑珠林》中描述,舍利的种类分为三种,一是骨舍利,呈白色;二是发舍利,呈黑色;三是肉舍利,呈红色。
我们通常所说的舍利子一般是属于骨舍利。
《法华经》中说:“众见我灭度,广供养舍利,咸皆怀恋慕,而生渴仰心。”
意思是佛陀虽然不会真的湮灭,但是要让众生看到他的湮灭,这样世间人才会对他心存渴慕,一心向法。
舍利子,就是灭度的“凭证”。
因此历朝历代都将舍利子作为至高无上的存在顶礼供养,形成了“舍利崇拜”。
一句“我没有舍利子”道出了禅宗真义
舍利子到底是什么?不在这里做过多讨论,留给各位看官自己评价。
但星云大师一句“我没有舍利子”却让我茅塞顿开,心生欢喜。
不由得由衷赞叹到,星云大师不愧是禅宗大德,一句话就点破禅机,真的做到在坐卧行走中明心见性,顿悟佛理。
而从他的遗嘱中这句话,也可以侧面印证,星云大师对于身后事的遗愿似乎更大可能是选择“真身封龛”而不是火化出舍利子。只有这样才能解释的通为何他早早就断言自己没有舍利子。
著名的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肉身像就供奉在广东省韶关南华寺。
结果如今,星云大师的后辈们却给他造了个涅槃塔,烧七天七夜。这样的所作所为是否有悖于星云大师,不言自明。
禅宗的意义就是没有意义
星云大师是禅宗南宗五个主要流派之一——临济宗第48代传人。
禅宗有道:“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禅宗属于圆顿佛法,深契法华宗义,是最上乘圆满的。有别于净土、密宗、律宗、性相二宗修到最后,证无为法。
禅宗讲究顿悟,净宗等讲究渐悟。
而禅宗之中的临济宗,风格更是以禅法自由闻名,特色就是方法灵活,形式多样。
临济宗在接引学徒时,会有意识地引导人们的思维方向。
在临济宗留下的语录中,师徒之间充满了超出常规的对话,这些对话都是用来启迪弟子心智。
使人在大惑之后获得新的心灵感悟。
让人打破一切枷锁,认为佛就是自己,自己以外的佛,无论如何财富多高也只是束缚。
佛陀曾说过:“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读懂了以上种种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星云大师生前曾说:
“佛陀不标奇立异,一生示教利喜,要让人明心见性,在生活中给予人间社会服务与关怀,不一定要人崇拜舍利。”
星云大师的遗嘱恰恰印证了禅宗的真义。
在星云大师看来,他完全不在乎有没有舍利子。
如果能懂得佛法的智能、佛法的功用,通过了解佛法让我们安身立命,这比什么舍利子都管用。
人生在世要是能做到“我没有舍利子”这样的豁达心态,不囿于俗世,不囿于凡尘,那才是真的悟道。
一句“我没有舍利子”
或许正是星云大师留给我们的最后一课
我感悟到了,你呢?
如果你喜欢本文,不妨点赞、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