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位禅僧,自称“墓中僧”。幼年见闻竟令自身一朝悟道,独身赴美传法,艰险及殊胜之壮举更引得中外群众纷纷顶礼膜拜。人们尊称他为真正的传奇上人,西方人称他为外来的活佛,发心皈依。
如果说,人们的佛性本是一体,中外之法本应万法归宗,殊途同归。
那么,这一位禅僧必是弘法之大德典范,卓越不凡。佛法的智慧因他终破水土不服的艰辛,最终弘扬世界。
他即是一代活佛“宣化上人”。近现代西方弘法第一人。
老样子,我们将进入他的一生修行,了悟这一传奇上人的卓越弘法之途。
年,一位百年难得的上人在黑龙江省双城县降临,取名白玉书。父母一生以务农为生,母亲吃素念佛,几十年如一日。
耳濡目染之下,这倒是给了玉书未来成佛奠定了基础。
如此的家庭背景之下,白玉书的未来谁也不敢多加妄断,或许将会继承父亲之传承,家中几亩良田,创造自身的小幸福。
或许在母亲佛性的熏陶下必是善良于一身,如其他高僧大德一般成就自身佛性。
总之,一切皆有可能……
然而,命运总是不尽如意,儿时的白玉书竟与众人想像的截然相反……
一句话来说,幼年的白玉书与佛性那真是一点儿也不沾边,犹如命运早已定了判书:这孩子,终究与佛无缘。
惹事生非,调皮捣蛋,任性无比。孩子该有的任性与调皮,在白玉书面前皆成了日常,令父母都无比抓狂。
也不免外人都心生唏嘘,这孩子任性倔强起来,牛都得甘拜下风啊。就是这样的孩子,此刻,在父母看来,能够与正常孩童一般成长,就已经很不错了。
然而……一击悲惨的经历,如重锤般,就这样毫不留情地改变了他一生命运。
这一经历更令他一朝得悟,一夜了悟生死之道。往日肆意为之的脾性,竟在分秒间灰飞烟灭。
谁也不曾想到,这一经历更会在他内心扎根发芽,原本任性的孩童在未来即会成为全世界的弘法“上人”。
此时的白玉书11岁,正是最任性叛逆的时刻。一日与朋友玩耍,忽见一草席,草席中竟睡着一名婴儿。
这样的情形自然引得上人有些奇怪,这婴儿怎么没点动静,谁家的孩子丢在这里。随即向前叫着婴儿,可婴儿始终不见动静。
“别叫了,他已经死了。”同伴这寥寥一句,裹着草席已经死去的婴儿,这一番经历在上人心中久久无法忘怀。
死亡的概念就这样第一次在他生命中不期而遇。
“什么是死亡?人为什么要死亡?这个婴儿就这么不存在了?好似从来没来过这个世界?”人们面对死亡总会心生恐惧,此时的上人更是倍感困惑,极其希望获得父母的解答。
“死了就是再也醒不过来了。”母亲并未转移这一沉重的话题,更没有编制美好的童话故事为死亡披上糖衣。真实的解答以此打破上人内心的困惑,也许在母亲眼中,从小就看破生死无常,并不是一件坏事。
上人内心最深处的那一疑问在此刻也终究由心而发:“那如何才能摆脱死亡呢?”
“人固有一死,唯有佛性的智慧方能破除死亡的恐惧之念。”
没想到,身为佛教徒的母亲,由心而发的这一回答犹如一颗佛性之种在上人心中扎根,竟令他一夜长大。
这一刻开始,调皮捣蛋,惹是生非,永远安静不下来的上人,仿佛一朝了悟生死无常之本性,平日习惯全数改变,令友人也不敢置信。
原本总爱与伙伴玩耍的他,不再热衷于嬉笑玩闹,更甘愿与母亲在佛堂中参禅礼佛。
原本在他眼里不理解的行为:为何母亲要对着一尊尊泥塑拜来拜去?如今在他眼里这一尊尊佛像却成了智慧的象征,了悟自心。
“我将来一定要出家!”心中莫名产生的信念和志向如命运转轮之钥,随即开启。
属于宣化上人的弘法人生就这样拉开了帷幕,不凡而又殊胜。
日复一日,上人在佛性熏陶下渐渐成长。15岁将至,佛法之路不期而遇。
此时的上人正式皈依常智老和尚为师。皈依,是为将来佛法传扬的人生第一步。但,佛法的传扬更需内在的学识作为重要的基础,毕竟连经文都看不懂,何来传法。
因此,学业自然也不能落下。同年就入了学。
好在这一从小调皮的上人,却是如此的聪慧,没有令众人失望。医术星相,四书五经,那是样样精通。
这漫漫求学路,学识与佛法相互贯通,相互融合,佛性之念更是展露其中。
参加道德慈善机构弘正道,利用学识替芸芸不识字的众生讲解经典经文,更与师父一同为贫寒者创办义务学院。
这求学期间的一切历程就这样成了他最重要的人生历练,未来的成佛之路已然坦荡荡。
不凡却又安稳的日子一天天度过。此时的上人或许将在这一讲经求学的路途上慢慢磨砺,等着未来发光。
然而,巨大的噩耗就这样毫不留情地接踵而来,犹如这成佛之路上的最终考验,儿时那一深藏于心中的死亡之念又一次死灰复燃。
如果说,儿时,佛法以外在事件为引,以此解答生死困惑。而,如今,就需要直面死亡,以此了断最深的恐惧之念。
19岁,母亲逝世,这对于上人内心来说,与草席中的婴儿截然不同。至亲的离世是为最深的悲痛。
这显然成了上人最大的考验……没想到,他的一番举止竟引得附近百姓赞礼爱戴,纷纷怆然泪下。
是为孝义,是为佛道之大德。
守于母亲墓前,发十八大愿,满含泪水,墓前请常智法师为其正式剃度为僧。一袭黑发落于墓前:一路走好,母亲。以此传承母亲之宏愿。
墓前守孝,以此禅定,每日一餐,夜间不卧,自省忏悔往日之过错。
这成了上人的修行,更是他送母亲的最后一路,直至守孝期满。
期满之时,上人隐居长白山弥陀洞内苦修,以此精进修为。又苦行与普陀山受具足戒,一路艰辛,途径千百古刹。
此时,已是年,他心中始终记得那守孝期间一段特别的梦境。
殊不知,守孝期间,一段殊胜之境竟在他梦中展现,彻底预示其一生之任:见六祖祖师爷忽现于墓前茅棚之上,寥寥几句,诉尽弘法大任:将来你会到西方,教化众生如恒河沙,不可悉数,此是西方佛法崛起之征象。
这一特别的梦境就这样在他心中萦绕,挥之不去,恍如祖师爷以梦为引,令他传法至世间。
这一殊胜就此打开了一段别样的弘法之路,以此成就宣化上人一生传奇。
年,宣化上人前往中国香港及东南亚各地,讲经传法,以此普度众生,融合南北佛教。这一举止更令其威望无比,所作开示被众生奉为圭臬。更被众生尊成为“上人”,可谓殊胜无比。
然而,在东南亚及香港传法时,忽听得一外国友人寥寥几句:“可惜,现在的美国及西方国家没有佛教,如果佛法能被西方国度所接纳,该多好。”
这不听不要紧,一听这一言,那一预言梦境,瞬间涌上心头:将来你会到西方,教化众生如恒河沙,不可悉数。
上人才知,如今的西方世界大多信奉基督教,还是佛法的荒漠之地,很少有人信佛。
一个大胆不凡的想法在心中已是坚如磐石:我要去美国弘法。
去往一个陌生国度弘法,上一个或许还是千百年前的鉴真和尚。
一切都是未知,西方众生能否接受这一外来佛法,谁也不敢明说。
然而,宣化上人却认为,没有佛教的地方,更应该去传播佛法,让更多的人了知佛性的智慧。
年,背上行囊,宣化上人就这样毅然决然走上了赴美传法之路。
可人生地不熟,这美国连一个信众都没有,弘法之路可见艰辛异常。不仅如此,能够生活下去更是一种极致的考验。来此度众生离苦得乐的宣化上人,自己成了入苦的典范。
携带的资金根本无力租住正常的房屋安身立命,只得租得一间地下室安顿生活。阴暗潮湿,与他为伴的邻居或许只有老鼠。
然而,就是这样的困苦环境,反倒让宣化上人苦中得乐。这地下室犹如墓穴一般。
那么宣化上人就自称为“墓中僧”。在这“墓中”精进修行,念佛打坐,丝毫不受干扰。
没想到,日复一日,宣化的到来竟被周边的群众得知,无不好奇。这喃喃佛语听起来很是奇特。
“一间潮湿的地下室,来了个东方和尚。”只知基督的本地人自然对东方来的佛法心生兴趣,毕竟这也没见过。
“什么是佛法啊?”其中不乏有感兴趣的群众,学生,白领,建筑工人,向宣化请教佛法之义。
宣化上人随即引经据典,向人一一诉说。
众人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佛,有趣。
每天为附近群众潜移默化佛法的智慧,成了宣化日常的修行之一。
这一晃,匆匆良久,已是年。弘法命运就此转折。
30名大学生,来自于西雅图华盛顿大学,他们竟对佛教产生了浓厚兴趣,前来邀请宣化上人前往学校演讲。
宣化上人自然义不容辞,没想到,这一讲,彻底打开局面。《楞严经》深入浅出,一番讲解。5名美国学生竟当即决定皈依宣化上人。以此立志,跟随于宣化上人讲经求法。
这5名学生就此成了美国历史上最早成僧的佛教徒。
这一局面,令宣化上人这一东方来的和尚自此站稳了脚跟。跟随的弟子也越来越多。
直到70年代起,随着弟子增多,另一个想法从心中涌现:在此建立寺庙,以此培养更多虔诚佛弟子,传扬世界。
年,旧金山金山寺拔地而起;年,旧金轮寺就此建立;年,加州万佛圣城,更开创多所佛教学院。
一座座寺庙在这一陌生国度耸立,以此破除水土不服之境,佛教就此在西方正式崛起。
这即是佛法在西方奠基之征象。
宣化上人半生离家离祖国,只身一人致力于将佛法传遍世界每一个角落,成为近现代西方弘法第一人。就如他所说:佛本无国度之分,肤色之分,众生皆有佛性,皆有离苦得乐的智慧。这一弘法的任务,必须有人来担起才行。
这一弘法之愿直至90年代。
年6月7日下午3点15分,宣化上人,圆寂,享年78岁。而圆寂前的遗愿即是弟子们继续研习佛法,行弘法大道。
这即是宣化上人的不凡一生,以此缅怀,以此顶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