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师太是我国东北人,早年经历坎坷,后来出家修行,最终修成正果,在安徽九华山圆寂,留下肉身,成为我国佛教史上为数不多的女性肉身菩萨。在全国各地佛教道场中,肉身菩萨以男性居多,九华山是地藏菩萨的道场,山上共有十余尊肉身菩萨,供瞻仰有五尊,其中仅有仁义师太是女身成就。
同样修行,为什么成就结果是男多女少?究竟是差在哪里?现代佛教领域中,长春百国兴隆寺的常慧法师,广东佛母寺的圣空法师都是大修行者。常慧法师更有许多神奇经历为人津津乐道。
《法华经》中,释迦摩尼佛讲法,法会上八岁小龙女即身成佛,小龙女,不仅是女身,还是龙身,所以成佛做祖,并非是男性专利,女身同样可以修行成佛。佛经中,有男身具七宝,女身有五漏的文字,这点并非说男女不平等,在佛陀眼中万法平等,又怎么会说男女不平等哪?
男身七宝,女身五漏,是长久以来社会关系形成的。男人,本身是丈夫身,成大成人后,要顶门立户,做一家之主,社会赋予男人当权主事的权力,时至今日,大多数家庭还是由男人当家做主,女人为辅,要求女人相夫教子,夫唱妇随,这是几千年的传统思想。
所以,男人一旦决定修行,阻力障碍很少,女人如果要出家修行,来自社会的阻力障碍来自家庭的牵绊就会很多,加上女身自身的生理因素住山行脚也有诸多不便,所以女性要想修行得道确实需要极大的毅力。
肉身不腐并非是修行追求的终极结果,修行大乘者已经能够随时脱离色身,在电影《达摩祖师》中,达摩祖师最后圆寂时,众人明明看到祖师葬入棺中,可最后棺内只留有一只草鞋。《八仙传》中铁拐李,原本是风度翩翩的帅公子,只因神识出游,色身已毁,不得已才借住了乞丐尸体,变成了又丑又瘸的铁拐李。
《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高僧大德圆寂后留下色身,不过是给世人留个纪念,提醒世人,早日修行脱离轮回而已。除了各地道场中有高僧大德外,民间也有很多隐修的异士。
陕西的终南山中,就有着数千名的隐士,其中女性众多。也有一些人实现财务自由后,追求生活的宁静,在山上租住小屋,进行短期的隐居,这些城里人的隐居,属于短期度假的性质。而真正的隐修人士,基本屏蔽了与外界的所有接触,在山上就地取材,过着粗茶淡饭茅根野菜的日子。
疫情三年,百姓生活压力极大,几乎全民负债,整个社会的焦虑感上升,这种情况下,深山古寺里的晨钟暮鼓似乎有一种超然出世的清悠,给人们焦燥的心灵带来片刻的慰藉,拜拜肉身菩萨似乎得到了某种加持。
其实,外求不如内求,给自己生活中加点修行的元素,忙碌之余打打坐,站站桩,听听音乐练练瑜珈,相当于给身心做了个保养,休息过后迎接更美好的诗和远方。
随着物质生活的提升,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也要随之发展,现代人,已经不再满足于吃吃美食,穿穿华衣,前些年。男生女生出门基本都是皮鞋、高跟鞋,哪怕再累也要保持仪表堂堂,而如今人们的衣食住行几乎清一色的以舒适为主,疫情过后,人们更重视自我感觉,更重视精神内在的需求。
近年来,致力于内在成长的行业在迅速发展,网络上关于心灵成成长、禅修、静观的辅导机构也逐年增多。近代人,认为佛经高深难懂,道门难入,而《当下的力量》、《遇见未知的自己》、《启动心的力量》这一类书籍故事情节丰富,又多是以女性作者个人真实经历为背景,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受到女读者的欢迎。
这是社会现象说明大众的自我意识在觉醒,这种觉醒一定会带来整体国民精神层次的上升。生命只有一次,人生是一场单程票的旅行,在岁月的长河中,一个人年龄的成长未必代表心智上的成熟,但群体性精神成长必将带动整个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