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圆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战地医尼姜素敏,参与过抗美援朝,死后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误区 http://pf.39.net/bdfyy/tslf/160922/4968584.html

她是出身富贵人家的大小姐,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却不愿被封建世俗压迫,毅然选择削发为尼。她又是受人敬仰的“仁义师太”,广结善缘为国为民,甚至还参与过抗美援朝,被战士们誉为“战地医尼”。她就是姜素敏,在她圆寂之后,佛门弟子谨遵她的遗愿,为其举办了“缸葬”,使得其时至今日肉身都不曾腐坏,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难道真的是姜素敏善事做多了,得到了福报吗?

年,姜素敏出生在辽宁省沈阳市的一户富贵人家之中,当时正值清朝末期,国内局势十分混乱,不过有着万贯家财的姜家却不怕这些,有了钱姜父便有能力请人看家护院,有了钱他就可以讨好官府、*阀,所以即便外界已经乱成了一锅粥,姜素敏的满月酒办的也是风风光光,姜家的日子过的更是红红火火。

而在这般的家庭中成长的姜素敏,自然也就成为了无数人为之羡慕的千金大小姐,但大小姐也有大小姐的难处,因为在那时的中国,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还是较为猖獗的,尤其是富贵人家更是如此,所以别看姜素敏贵为千金,可她从小到大却并不快乐,她不仅要学会琴棋书画、刺绣插花、四书五经、伦理纲常,也要接受“裹脚”这般的丑恶陋习,简直就是苦不堪言。

不仅如此,为了做好一个大家闺秀应该有的样子,姜素敏还从小就被灌输不许有自己的思想,凡事都要听父母的,听未来夫君、婆家的,这可让姜素敏感到了深深的厌恶,因此,在这般精神世界极度空虚的家庭之中,为了苦中作乐,也为了过得不那么屈辱,姜素敏便渐渐的养成了两个习惯,这其一就是接济穷苦的百姓,这其二嘛就是诵经礼佛。并且与其他人为了“临时抱佛脚”,为了求佛办事不同,姜素敏礼佛诵经纯粹的就是出于喜欢,而对此,苛刻严厉的姜家父母也没有阻拦,反倒是很支持女儿的这个喜好,毕竟诵经礼佛总要比跟随那些个“革命*人”闹革命,要比四处惹是生非不守妇道要好的多。

于是就这样,从十岁开始,姜素敏便和佛门结下了不解之缘,她会每天去寺庙中烧香为世人祈福,也会将自己的月奉拿去资助庙中的穷苦和尚,更会时不时的从家里带一些馒头、米饭,无偿赠与同样前来礼佛的劳苦大众,而看到姜素敏做出诸多这般的善举,庙宇内的高僧们对其也是格外的欣赏,因而为了报答姜素敏的恩情,高僧、方丈们便会时常为她讲解一些高深的佛法,为她解决一些世俗的困惑。

这一来二去之下,姜素敏和佛门的缘分便越结越深,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甚至逐渐生出了进入佛门削发为尼的念头,然而,姜父姜母又怎会答应让心爱的女儿出家呢?这对于大户人家来说简直就是奇耻大辱,一旦姜素敏真的出家了,那世人绝对会认为是姜父姜母不慈,所以为了扭转女儿的想法,也为了保住面子,他们便想到了一个一举两得的主意,那就是将姜素敏嫁出去。

在他们看来,女儿想要出家只是还没成家,只要成家了,只要有人疼她爱她,她就不会再想着清心寡欲的佛门生活了,因此想到此处,他们也不管姜素敏愿不愿意,便直接将她许配给了一个门当户对的吉林富家子弟,在这期间,姜素敏几次反抗、几次想要逃出这无比封建的婚姻,但很可惜“胳膊拧不过大腿”,二八年华的她又哪里是父母的对手呢,于是姜素敏也就这样远嫁到了吉林,开始了她的婚姻生活。

在这段时间里,姜素敏起初十分抵触自己的丈夫,别说是同床共枕了,就算是说说话拉拉手她都不愿意,但没成想她的这位夫君也是个通情达理之人,即便姜素敏再怎么闹,他也从未动过手,甚至连骂都没骂过,依旧对其是相敬如宾,故而逐渐的,姜素敏也被这位温文尔雅的丈夫感动,对他的态度也逐渐好了起来,与其过上了寻常人家的日子。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十多年,这些年中,姜素敏一边做她的“大少奶奶”,一边忙活着抄写经文,为夫家诵经祈福,并且由于此时的东北三省已经遭到了日寇的入侵,于是为了那些个在日寇手下受苦受难的黎民百姓,她还在空闲时间钻研起了医术,她会花钱雇一些专业的西医、中医教授自己,也会前去庙门与一个深谙针灸穴位之道的高僧悉心学习,而有着医术在身的她,也的确是救下了不少人,不过即便她医术高超,可有一人她却是怎么都没有救活。此人正是姜素敏的丈夫,当时身为富家子弟的他,非但没有安于享乐,反倒是跟随着一群学生、工人,参与起了反抗专制、压迫、剥削的示威游行,但可惜的是,由于他常年娇生惯养,在遭遇到驱赶之时又固执的争辩到底,所以在受到了一顿*打之后,即便是姜素敏拼命救治,最终也并没有将其救活。

夫君死了,姜素敏年纪轻轻就守了寡,自然是遭到了很多人的非议,尤其是老一辈人,更是将她视为了不祥之兆,觉得正是因为她克夫,才导致夫君命丧街头,并且就连其婆家也是这么想的,故而本就难过,又经历了这般屈辱的姜素敏便所幸离开了吉林,来到了各地游历。一路上姜素敏走走停停,散尽了家财救下了很多可怜的百姓,赢得了极好的名声,可毕竟她的积蓄也是有限的,因此就在走到五台山之际,联想到曾经的理想,她这才选择上山出了家,决心用佛法挽救更多受苦受难的百姓。

这一年是年,这一年曾经的那个姜素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位法号“仁义”的师太。在正式遁入空门之后,仁义师太虽然和大多数僧尼一样严守戒律,但她在传统佛教礼仪的基础上也做出了很多的改变,而这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她坚持在礼佛的同时,从事农业生产的理念。

要知道,在世人的印象中,僧侣维持生活靠的一般都是信徒的赠予,或是出家化缘得来的食物,事实也的确如此,古往今来无论是战时还是和平,僧侣们一直都是这样过来的,但今时不同往日,当时的华夏大地正是抗日烽火进行的最激烈的阶段,这时不单是普通百姓,就连国家*队的余粮都已经严重短缺了,可以说这时正值危急存亡之秋,如果再遵循古制,那僧人们饿死事小,浪费、占用国家的资源那事情可就大了,而这也就是仁义师太选择亲自下地务农的原因所在。

当然,也正是在仁义师太的号召下,寺庙内的僧侣这才得以自给自足,就连山下受到日寇压迫的百姓,偶然也会受到山上的救济,而且还不仅是务农,由于仁义师太精通医术,她平日里也经常会无偿为百姓们看诊,这些年中受到她医治的百姓可谓是不计其数,这可让当地百姓对僧人、佛门有了极大的改观,不过由于年幼时被父母“裹脚”的缘故,仁义师太的善行也只得是在五台山周遭施行,那么既然如此,后来她又是怎样参加的抗美援朝战争呢?她是乘了车,还是坐了轿呢?都不是,从五台山到丹东这数千里路,仁义师太都是一步一步用她的“三寸金莲”走出来的,并且在战场之上也是如此,她就背着药箱,踏着碎步,在敌人的狂轰滥炸之间来回穿梭,不怕脏不怕累不畏生死,而这也就是“战地医尼”称号的由来。

在这之后,看到东北境内还有如此多的伤病人员,仁义师太便暂时离开了佛门,来到了沈阳老家从事起了治病救人的工作,并且这一干就是三十多年,一直到年,已经到了七十一岁高龄之时,她这才再度皈依了佛门重新做起了尼姑,但这次她却并没有选择在一处寺庙内常驻,她先是来到了南山寺,随后又去往了五台山,最终在年之际,她这才在通慧禅林常驻了下来。

其实仁义师太在通慧禅林常驻,也是有原因的,原因有二,其一这里是她自己花钱重修的,住起来安心,其二,寺庙中都是她的弟子,这样一来就可以让他们完成自己的遗愿,也就是“缸葬”了。什么叫缸葬呢?说白了,就是用一大一小两个陶缸将逝者扣在一起,缸中在放满石灰,这样一来历经三年左右的化学反应,逝者的尸身就会完全变干,最终达到不朽的效果,那么在仁义师太去世之后,其弟子们是否有按照她的遗愿进行缸葬,这缸葬又是否让其真正的不朽呢?

答案是肯定的,就在年11月28日晚,随着仁义师太的圆寂,一众弟子们便将按照佛门典籍,将其安葬在了缸内,一直到年年初才将缸体打开,而缸中仁义师太尸身的情况,也的确如她所料,不单是栩栩如生,甚至就连牙齿、毛发、皮肤都保持的十分完好!要知道,自从佛教传入中国,想要通过缸葬使得自己肉身不腐之人可谓是不计其数,但真正实现了的却是少之又少,所以说仁义师太这也算是得到了福报吧。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