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圆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以前白学了 [复制链接]

1#
北京看白癜风病的医院 http://news.39.net/ylzx/bjzkhbzy/

学佛以来,我有个感受,越来越强烈:以前绝大部分思想白学了,因为太小儿科了。很多自以为深的思想,在佛学这里,却是基本的常识而已。

比如,关于孤独问题。孤独的调整,是很多人的生活大事,很多人到老都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特别是很多老年人,可能因为孤独而患病身死。

但对佛学来说,孤独并不是调整对象,而是最基本的前提。只有孤独,才能修佛;没有孤独,修佛无从谈起。所以,孤独是修佛的一日三餐。

比如,关于心理问题。心理问题更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而且还演变出了心理疾病这个词语。很多学心理学的人,都是因病始学。

但佛学强调一念心性,本自清净,本自具足。也就是说心并不是生问题的,而是天下最美的东西,只是人老无休止的污染它。所以,心需要回家,心需要回到它的本来。

比如,关于成功成事问题。佛学从来不说成功成事,而是强调善因善根。善因善根修行到位了,福报之来是半点不由人的事情。反之,善因善根不到位,福报不到也是半点不由人的事。

比如,关于祸害和栽跟头问题。所有佛学的入门都说到,贫穷不可能栽跟头,富贵才可能栽跟头。而且,富贵常常栽跟头,因为人驾驭不了富贵。

比如,关于反思和谦虚的问题。佛学强调忏悔,忏悔就像一日三餐一样,是必须做的。它和成功不成功,膨胀不膨胀,没有关系。

比如,关于失眠的问题。修佛之人,是不可能失眠的。因为他们的神宁,而且不是一点宁和偶尔宁,而是就没有不宁的时候,所以怎么可能失眠呢?这一点,我体会最深。

比如,关于痛苦问题。佛学认为,痛苦是人最有价值的东西之一。它的价值就在于推己及人。一是换位思考,共情他人。二是以自己的痛苦,换取他人的快乐,

比如,关于死亡的问题。这可以说是最大的问题。绝大部分思想,能解决生之辉煌问题,却难以解决死之安详问题。但佛却能比较容易的解决这个问题。

………

我现在初步感悟到了:为什么佛字的含义,是“觉醒了”;为什么修佛会“心生大欢喜”;为什么佛陀会舍弃荣华富贵,遁入深山老林;为什么修佛要先解决“弟子心不安”的问题;为什么佛陀会闪现万丈霞光;为什么高僧高佛会有舍利子;为什么他们说准备圆寂,然后就能安然离去。

还有一个可能引起误解,但还是想说的感悟:佛里面有这么营养丰盛的马汉全席,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趋之若鹜的去吃残羹冷炙呢?明明桌子上有菜,为什么要俯身吃掉下去的东西呢?最终吃的心如针尖,龌蹉难安,万病缠身,痛苦离世。

再说一个世俗的感悟:修佛之后,再应对人世,断无丁点困难,全是游刃有余。不管是慈悲爱人,还是快乐诛人;不管是疑难杂事,还是千锤百事。因为,将众生众世囊括入内,是修佛过程的必经环节。

上午和遴选学生沟通的时候,我说看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是一件爱不释手和心生欢喜的事情。学习中央文件,是一件幸福感和获得感满满的事情。只是,我当时没说,修佛也是如此。

为什么学中央文件和修佛有相同的感悟呢?因为他们都具有巨大的改造作用。前者改造外部世界,后者改造内部世界。所以,有这两个爱好,差不多就够用了。

以前苦苦想得到一些东西,现在有的东西得到了,但却没有了获得的美妙感。因为,佛大大提高了获得美妙感的门槛。下一个超级美妙感在哪里?还得从佛中去找。

越修越渺小,越渺小越修,是一条永远不能背离的道路。要做一滴水珠,以融入江海,以润泽花草。不要成为江海,因为江海有灾,灾害无情。

佛,为什么可以超越众学?原因之一,是大多众学有法无门,而佛既有法更有门。而且,更加重要的是,众学法道过多,让人重负不堪。而佛的法门,一念心性,可以聚万千能量于一役。

当下,感觉48年来的大部分学问,都白学了。以后,再有这么两三次集中式颠覆,才敢像丁元英说的那样,到了佛的门槛了。

年11月29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