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注意什么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291513.html五祖弘忍的“守心说”中,开示了参禅入静的方便法门
文青衫文斋
禅宗五祖弘忍出身于高门世家,幼年早慧。弘忍七岁时的一天,在去往*梅县的路上,因缘巧合遇到了道信禅师。道信禅师见他骨相奇秀,不禁问道:“子何姓?”弘忍回答:“性即有,不是常性。”道信禅师带点惊奇地又问:“是何姓?”弘忍答道:“是佛性。”道信禅师越发惊讶,再问:“汝无姓耶?”弘忍再答:“姓空故。”道信禅师遂把这个奇特是少年看作“法器”,在征得弘忍父母的同意后,道信禅师便收弘忍为弟子,亲传佛法禅理。
弘忍的这一段经历,记载在《宋高僧传弘忍传》里,虽然细节方面有些神化,但却以此表示五祖弘忍佛性天成,也预示着他将成为中国本土禅宗的法脉继承者。
弘忍大师的基本思想是“人人皆有佛性”,他把这个佛性规定为“圆满具足、本来清净”。弘忍大师开示说:夫修道之本体,须识当身本来清净,不生不灭,无有分别。自性圆满清净之心,此是本师(根本之教师,亦即本缘导师、本从师之意。一般多用于称呼释迦如来。),乃胜念十万诸佛。弘忍大师认为,心是“本师”,佛性就是各人自己的“本心”。用弘忍大师的话说,就是“自然而有不从外来”。
这颗心就是万法之源。弘忍大师把各人自己的本心,归结为真如本体,把佛从彼岸移向每个人的内心。弘忍禅是向慧能禅过渡的中间环节。
弘忍认为众生身上都具有金刚佛性,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众生的痴嗔愚迷只因“五阴黑云之所覆”,如瓶内灯光不能照照耀光辉;又如世间云雾,八方俱起,天下便显得阴暗。一切众生原本清净之心,就是因此而不得清净,只因被攀缘、妄念、烦恼诸见所遮盖。
因此,参禅悟道,最根本的就是认识自己的本心,只要认识和守住这颗本心,而使“妄念不生,正念不失”,就可以证得大道。因此,守心为参禅第一要素。正如弘忍大师所说“此守心者,乃是涅槃之根本,人道之要门,十二部经之宗,三世诸佛之祖。”
参禅入静需守心,那么,如何修守心之法呢?弘忍提出初学观心方便法门,“依《观无量寿经》:端坐正身,闭目合口,心(前)平观(或作视),随意近远,作一日想,守真心。念念莫住,即善调气息。”同时,弘忍大师还说:坐时,平面端身正坐。宽放身心……证后,坐时状若旷野泽中,迥处独一高山,山上露地坐。四顾远看,无有边畔。坐时满世界,宽放身心,住佛境界。清净法身无有边畔,其状亦如是……妄念不生,正念不失,我所心灭,故得不受生死。我所心灭,自然与佛平等无二。十分明显,弘忍禅学是以守心为法要。
弘忍大师提出的守心入静的方便法门,就是构想出一个虚无杳冥的境界而安心。一直修到出入息不起,而身超于象外、真有独存,假想自从身中超出。这种“守心”,即是心不着物,空无一物,凝净心虚。要达到这样的守心入静的境地,关键是要自己把握住自心。
弘忍大师坚持“众生识心自度,佛不能度众生”的经义要旨,如自心不诚,“精诚不自内发”,则尽管枯坐一生,也无法证道。参禅入静者应该在行、住、坐、卧之间,以及身处“五欲风”中,不失此真心。当信心具足,志愿成就时,缓缓静心,一切无所攀缘,端坐正念,调整气息,力求本心,勿令妄漏,方能守心入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