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圆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走进一个书圣走出一个高僧历史文化名村 [复制链接]

1#

耸立于村口的王羲之塑像

六诏,地处奉化、新昌、嵊州交界处,宁波西去约60公里,有省道江(口)拔(茅)线和甬金高速经过。六诏,曾被评为宁波市历史文化名村和“宁波最美50个地名”之一。

一个位于四明山麓的偏僻山村,何以获得此等荣誉?必有其不同于其他村的独特之处。

陈鸣达

王羲之隐居地

书圣王羲之与六诏有什么关系呢?诏是帝王用语,如诏书、诏令、诏谕等,用于村名人名的极少,六诏得名始于王羲之。

年,也许是看透了尔虞我诈、相互倾轧的官场生态,厌倦了流觞曲水、饮酒赋诗的朋友聚会,为避开险恶的官场和嘈杂的世俗,王羲之称病弃官,携妻带子离开会稽南行,寻找一个安静的地方修身养性。

一般认为,王羲之辞官后隐居于嵊州华堂金庭观,却不知与金庭观一山之隔的剡溪旁另有别业。笔者猜想,王羲之为彻底断绝家眷牵绊,于是翻越九雷火焰岭,在环境更加幽静、风景更加秀丽的地方,搭茅建舍隐居起来。

晋穆帝仰慕王羲之名声,六次下诏请王羲之返朝为官,王羲之流连于山水之间,坚辞不返。于是,王羲之隐居地得名六诏。六诏得名之事见诸奉化县志,也为后人世代相传。元乡人陈基有诗云:一曲溪头内史家,清泉白石映桃花,当时坚卧非邀宠,六诏不还百世夸。

也有人说,王羲之并非隐居现在的六诏村里,而是在六诏村西边的晚香岭村。理由是历史上晚香岭村建有右*庙,此外,年“”洪水后,在溪坑中发现了原供于右*庙的一方白石大砚,砚石上有清书法家毛玉佩题刻的“右*遗墨伴我山民”(现存于溪口博物馆)。毛同时撰“临此地清流白石砚犹在,想当年喜写*庭鹅不见”于庙内。其实,古时晚香岭一带同属六诏,现在人们还常将“水对六诏晚香岭”三村连为一体。

建于清道光时期的石拱桥(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大川普济出生地

大川普济(-)是继布袋和尚之后,奉化又一高僧。他生于六诏张姓人家,直到19岁皈依香林院出家,一生专研佛学,游历名山大寺,担任过鄞州天童寺、东钱湖大慈寺、普陀山普济寺和临安(杭州)灵隐寺等多家寺院的住持或方丈。他在佛教上的最大功绩,是编撰了《五灯会元》一书。

“灯录”是禅宗创造的一种史论并重的文体,它以本宗的前后师承关系为经,以历代祖师阐述的思想为纬,汇编成禅宗的思想史和师承史,是禅宗的史书。在大川普济之前,先后有《景德传灯录》《天圣广灯录》《建中靖国续灯录》《联灯会要》和《嘉泰普灯录》问世。

大川普济在上述“五灯”的基础上,重新梳理内容,删繁就简,汇编成《五灯会元》,将原来“五灯”共一百五十卷缩为二十卷。《五灯会元》集宋代以前中国禅宗史和禅宗思想史之大成,文字简明扼要,语言通透洒脱,深得广大僧俗所喜读。自《五灯会元》问世后,以前的五种“灯录”逐渐被它取代,后还被选入《四库全书》。

大川普济这位大德高僧,竟是从六诏这个小山村走出来的,刚得知时,笔者既惊喜又惊讶。祖辈们传下来的观念是:村南有一座蛇山,村口有座龟山,蛇要向外游,被龟管住动不了。因此,村里出不了大人物。但大量的史料证实,大川普济的确是六诏人。大川普济在灵隐寺圆寂3年后,大川曾当过住持的东钱湖大慈寺的大观禅师,撰写了《灵隐寺大川禅师行状》,相当于现在的生平简介。50年后,灵隐寺住持通慧禅师据此撰写了《灵隐大川普济禅师塔铭》,并请当时的书法大家赵孟书于纸上,刻于塔碑。塔铭明确写道:“大川禅师讳普济,生四明奉化六诏张氏,父友崇,母俞氏。”连父母姓氏、父亲名字都写得清清楚楚,所言者又都是同时代的人,因此可以确定无疑。

大川普济在六诏的踪迹,如今村民们大都不知,曾聚居曹坞岙自然村的张氏宗谱中也没有记载。是大川普济家族后继无人,还是出家当和尚,对族人而言不是件光彩的事儿而隐而不记?史料和现实解答了大川普济长期不为村民所知的疑问。

原来,元时六诏一带曾发生过一次大规模的战乱,村民们或被杀或逃往外地,导致村毁人亡。村历史的再次连接已是18世纪初的清朝了。尽管六诏在晋朝已有人居住,宋时已有六诏村名,但以家谱为依据的现在六诏村民,祖辈们都是在清朝时才迁入六诏繁衍生息的。年长的村民还告诉笔者,几十年前建房挖地基时,半米深的地下曾挖出古时的街道路面和房屋建材,印证了村子曾被毁的事实。如今村中的巷弄,大都以所居村民的姓氏命名,如应家弄、胡家弄、毛家阊门等,唯郑家弄内无郑姓氏,也许是保持了唐宋时期的名称吧。

游人打卡地

剡溪九曲,曲曲有美景。第一曲就在六诏。

清代学者全祖望在《剡溪九曲诗·六诏》中写道:“右*泼墨处,一昔来金庭;九曲自兹始,六诏想清风。”清代诗人孙达,更是把六诏景色的溢美推到了极致:“群峰绕屋水临门,第一名山六诏村……盛境适为生长地,武陵何用觅桃源。”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优美的自然风光,让六诏成为众多游人的打卡地。

第一个前来打卡的,极有可能是吴越王钱俶。《四明谈助》记载:“五代时,陈殿中隐于此,吴越忠懿王亲往顾之,故有之名。”跸驻村因钱王驻跸而得名。而跸驻村西去六诏不足六华里,骑马片刻可到,坐轿只需半小时。钱俶不会不知道王羲之曾在六诏隐居过,顺便去六诏巡视一番,吊唁一下书圣合乎情理。六诏村专设钱王庙,至今尚在,似乎也在显示钱王到过六诏。

如果说越王钱俶到过六诏还是猜测推断的话,那么女词人李清照到六诏寻访王羲之足迹,则是不争的史实。李清照与王羲之是同乡,又同是天涯沦落人,不同的是王羲之是主动的选择,李清照则是因战乱被迫流落江南。李清照在右*庙王羲之塑像前,诉说些什么不得而知,但在六诏的确住了一段时间,为的是从王羲之这里汲取营养,修复心灵创伤。

六诏真正的繁荣兴起,是在清朝后期及民国初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六诏成为周边地区的货物集散地,剡溪*金水道的始发地。

山民们肩挑手推将茶叶、笋干、木料、药材运到村口的埠头,然后用竹排运输到萧王庙,再转驳到船上,运往宁波、县城等地。同时将山民需要的食盐、布匹等货物运回村中。那时村里的杂货店、米店、肉店、烟店、酒坊、钱庄、旅馆等店铺林立。民国时期,串客调艺人用乡音唱咏六诏:“茅坞对出三栋(座)桥,三岔路口竺阿娇(村里卖灰汁团等食品的女老板),三爿肉店呱呱叫,三爿酒店卖脱潮(意指供不应求)”

随着公路的开通,六诏交通运输枢纽的地位不再,逐渐被冷落,数十年面貌依旧。然而,落后并非全是坏事。现在的六诏,村庄布局、街巷路网、建筑风貌,依然完整保持着百年前的模样。村街两旁当年店铺的痕迹清晰可见,有的墙上还留存着店铺的名号。“大公里”“毛家阊门”等一批房屋,被列为宁波市历史建筑名录。

建于清道光年间的永镇石拱桥,矗立村中的古*连木、古*檀、大批古民居,散发出阵阵古香,吸引着游人前来。节假日,常有美术爱好者在村里写生作画;乡村文化爱好者走村串巷、探幽访古;驴友们喜走茅坞岙古道,一路上听泉水叮咚、瀑布声声,观茂林修竹,奇花异草,甚或登上海拔多米的镇亭山龙王庙,参拜有许多神奇传说并被大清皇帝敕封过的广惠龙王……

在崇尚自然,寻找乡愁的今天,曾经有过王羲之、大川普济的千年古村,再次焕发生机。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