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圆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夏日读诗酒肉穿肠,今日方知我是我 [复制链接]

1#
北京正规手足癣医院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833740.html
要说这两年最火的,非“二师兄”莫属,经过这两年的沉浮,渐渐在今年夏天回归正常。父亲在采买蔬菜的时候,总是隔三差五地带回一块连皮带肉的五花肉。我家的餐桌上出现妻子制作的香喷喷的红烧肉,家里的两只吞金兽吃的可是不要太欢畅!其实如果真有一台时光机能回到古代,猪肉几乎是一种没什么人问津的食物。到了北宋末期和南宋时期,食用猪肉的人慢慢多了起来。只是宋代还是以羊肉为尊,把猪肉视为穷人才吃的贱食。在吃五花肉的时候,总会想起苏东坡,想起他发明的东坡肉。苏轼是个吃货,在他被贬谪各地的过程中,不停地尝试身边的美食,同时还会因为听说弟弟消瘦之后,写诗来调侃:

五日一见花猪肉,十日一遇*鸡粥。——《闻子由瘦》

作为元祐*人的苏轼,经过乌台诗案,被贬谪*州。在置办过一套家产之后,苏轼几乎破产了。但是豁达的苏轼,在逆境中,依旧保持着吃货的本色。

镇江苏轼雕像

为了美食,苏轼就把眼光瞄向了价格低贱的猪肉。据说宋时*州的猪肉品质一流,只不过有钱人不爱吃,穷人却吃不起,价格非常低廉。这可遂了苏轼的美食心愿。在*州期间,他不仅写了《寒食帖》这样名扬天下的书帖,还变着法子亲自制作各种美食,还不忘在诗词中记录作为一个吃货的日常:

*州好猪肉,价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他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盌,饱得自家君莫管。

这首小诗写得颇为谐趣顿生,用大白话一般的语言给我们透露出猪肉的做法。

苏轼红烧肉

宋哲宗元祐九年,苏轼在定州任职期间,曾记录了一个酒肉和尚的故事。

当年王彦超在平定川蜀的过程中,追击流寇的时候远离了大部队,饥渴交加之际,走到一个寺庙准备讨口吃食。却发现庙里的和尚醉意朦胧,王将*问话也爱答不理,态度非常轻慢。这个王将*正是饥饿之际,愤怒至极,差点要拔刀杀了他,谁知道这和尚半分不惧,睥睨一切的样子让王将*非常诧异,于是缓和颜色,请和尚送上饭菜。没想到和尚来了一句“要菜没有,要肉管够”,好嘛,王将*更加诧异了。这是一个喝酒吃肉的花和尚啊。

和尚给王将*端上来一个蒸猪头,肉香味四溢,顾不上形象,王将*狼吞虎咽起来。酒足饭饱之后,俩人开始聊天。王将*问和尚,你除了喝酒吃肉之外,还会其他的吗?和尚说,我会作诗。王将*就说,要不就以这个蒸猪头为题,写一首诗如何?和尚稍加思考,提笔就写道:

嘴长毛短浅含膘,久同山中食药苗。蒸处已将蕉叶裹,熟时兼用杏浆浇。红鲜雅称金盘饤,熟软真堪玉箸挑。若把膻根来比并,膻根自合吃藤条。

王将*读完大赞,不仅仅将猪头的外貌描述出来,还写了蒸猪的做法和口味。这和尚真是性情中人!因此给这个酒肉和尚一个“紫衣师”的称号。苏轼记录此事时,正因为新旧**起起落落,此时苏轼的心境,应该与这个我行我素,酒肉穿肠的紫衣师,心有戚戚。在*争不断的过程中,苏轼身心俱疲,所以记录这个酒肉和尚的故事,也算是在某种程度上为自己心中的追求做了一些注脚。写到这里,我还想起了一个著名的酒肉和尚,那就是《水浒传》中的花和尚鲁智深。五台山鲁智深雕像在施耐庵的笔下,鲁智深是一个“遇酒便吃,遇事便做,遇弱便扶,遇强便打。”,真性情的花和尚。用张恨水的话来说就是:

“鲁师兄者,喝酒吃狗肉且拿刀动杖者也,然彼只是要做便做,并不曾留一点渣滓。世之高僧,不喝酒,不吃狗肉,不拿刀动杖矣,问被心中果无一点渣滓乎?恐不能指天日以明之也。则吾毋宁舍高僧而取鲁师兄矣。”

三拳怒打镇关西,拯救金翠莲;野猪林揍董薛,护送林教头。怒目金刚,以雷霆伏四魔;低眉菩萨,以慈悲度六道。

花和尚鲁智深

鲁达从一个抱打不平的边疆提辖,到一个大闹五台的花和尚,从一个二龙山的落草头领,再到梁山招安之后征战四方的将*,最终以僧人的身份坐化圆寂。他爱喝酒爱吃肉,爱管闲事爱抱打不平,身份的转变,却不曾改变那颗磊落率性的佛心。施耐庵用一段临终偈语来为鲁智深的一生做了点评: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枷,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最后,据史料《鹿樵纪闻》记载,明末张献忠屠川的过程中,曾遇到一个老僧劝阻不要大开杀戒,请他放过无辜百姓。而张献忠却不怀好意地让老僧吃下席中的狗肉,或许可以不杀百姓。老僧为了全城百姓,毫不迟疑地吃起那盆狗肉。吃完之后,老僧淡定地说了一句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让张献忠信守承诺。张献忠也遵守了承诺,没有屠杀城里的百姓。也就是这个老僧,以我口度众生,修身不修口的无畏慈悲拯救了全城百姓。无论是施耐庵笔下的鲁智深,还是苏轼记录的紫衣师,抑或是阻止张献忠屠城的老僧,都是修身不修口的和尚,但却都是真正有道行的出家人。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