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丘尼,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尼姑,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似乎没有太多说得上名字的比丘尼,但是也并不缺乏拥有大智慧的人,比如在东晋升平元年接受具足戒的净检法师,她也是古代历史上第一个出家的尼姑。
而到了近现代,同样也有一位大能,她成为了我国首个比丘尼肉身,圆寂三年后,皮肤依然有弹性,一生救人无数,此人的名字,便是仁义师太,在她身上,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年,仁义师太出生在了辽宁沈阳,而此时的她,俗名还叫做姜素敏,按照当时的习惯,父母将其裹成三寸金莲,并且教她琴棋书画,想将她培养成一个真正的淑女,然而生性好动的姜素敏,却经常跑到隔壁的寺庙听经,还喜欢拿些粮食来布施,从此也和佛法结缘。
到了年,姜素敏在五台山出家,法名仁义,而她的一生,也始终贯穿了仁义二字,抗战期间,看到战乱的姜素敏毅然进入沈阳中医学院苦苦学医四年,而到了年,朝鲜战争爆发,而姜素敏也毫不犹豫的报名参军,成为了战争上的一名医护工作者。
由于志愿军队伍的专业医务人员严重不足,姜素敏经常在漫长的战线上飞奔,四处辗转救治,艰苦的条件下,有的时候她只能在山洞,甚至是冰天雪地当中休息,而在一次前线作战当中,飞来的一颗流弹,擦破了她的手腕,顿时鲜血淋漓,强忍疼痛的姜素敏,只是短暂包扎了一下,马上又投入到了抢救病患的行列当中。
而在姜素敏的努力下,不少人在生死线上,再次被拉了回来。
到了年,姜素敏功成身就,返回了国内,被安排在了通化医院进行工作,由于时局变迁,在20年里面她陆续辗转了多个单位,一度被下放到了农村当中,一直到年,才返回通化市,自创诊所救人。
姜素敏的收的钱并不多,却时刻为病人操劳,姜素敏甚至还会在两百斤的石磨上亲自磨草药,有人劝这位已经是快70的老人少受一份累,她却笑着说道:“看病就是看病,我要赚钱的话,出家干什么?”
而到了年,72岁的姜素敏,再次前往九华山,重新过起了出家生活,人们都称她为仁义老师太,当看到一些庙宇年久失修,仁义变卖了自己的家产,重新修筑了古寺,她亲自购买材料,监督工程质量,总算将昔日破败的通慧禅林,变得焕然一新,此时的仁义师太,依然没有忘记给病人看病,这名法师,也赢得了所有人的尊严。
而到了年11月,仁义停食7日,最终在28日晚上七点圆寂。最终仁义被放置在了坐缸当中。
所谓坐缸,是佛门僧人圆寂后的一种仪式,人们认为,如果几年后开缸,僧人依然颜面如生,肉身不腐,他们就会被塑成金身,称之为“肉身佛”。而在3年过后,弟子打开仁义的坐缸,让人感到吃惊的是,端坐在坐缸的师太,已经长出寸余头发,牙齿完好,身体也有着弹性,依然保持着双手相向的姿势。
最终仁义师太,也就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比丘尼肉身,这和师太平日修身养性,吃素的习惯离不开关系,而也有更多人相信,正是仁义一生当中积累下的功德,让她最终成为了肉身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