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医院治白癜风最好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01亲人的离世
舅母是在早上发现表哥去世的,33岁,走的很突然,具体什么时间走的不清楚,只知道是在凌晨时分走的。发现时表哥是倒在床下的,地上有呕吐物。我想表哥临终时一定很痛苦,翻身呕吐时,虚弱无力倒在床下。由于长期的肾功能衰竭导致身体极度虚弱,自己也感觉到自己不行了,想呼喊舅母但是无力呼喊,以致连母亲最后一面也没见到,走时应该心有不甘,对人世间应该还极度眷念,意识应该是极度恐惧死亡的,这真是死亡的悲哀啊!
人最大的幸福应该是临终之时内心安详没有恐惧,能够欣然的接受死亡的到来。出生是人生最美的艺术,死亡也应该是人生最美的艺术。
去年经历外医院,外公走时有好多亲人陪伴在身旁,看起来是走的比较安详的,除去对人生的眷念,外公走的应该是幸福的。相比那些临终之时有亲人陪伴,走时安详,表哥的死则是悲哀的,年纪轻轻无常就已到来,或者说是命运的不公,其实是生命的无常。
02面对死亡的两种心态
人面对死亡有两种心态:一是恐惧死亡,二是欣然接受。
“人皆有死,谁也不免。”有生就有死这是人应该明白的真理。临终之时身体本来就已经很虚弱,意识也已经模糊不清了,可能还因一些病痛导致身体上的疼痛,如果因惧怕死亡而做不到欣然接受的话,甚至还留念着人世间,那就更加徒添精神上的痛苦,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死不瞑目的原因。
如何面对死亡而获得好死?答案是欣然接受,把死亡当成出生时的艺术一样。就如出生一样是不可避免的常例,死亡也应该是不可避免的常例,当死亡到来时做到安然度过肉体崩解时的可怖境相,即可了脱生死,获得解脱。
世间没有所谓的自然死亡,从无病无伤到寿终正寝也会心生怖相。所谓真正的自然死亡应该是像艺术一样。当预感到自己大限降至,就如佛门中的高僧一样把后世交待清楚之后,安详地圆寂。
03圣哲的死亡艺术
西藏的密勒日巴尊者,当他准备死亡之时,他不但在西藏的洞穴中选了一处适当的外在环境,而且定了与涅槃相应的心理平衡,与入涅槃相应的内在状态。他不屈不饶的意志控制着他那因受怨敌毒害而痛苦、虚弱的肉体,以一支歌欢迎他那即将来临的死亡,就像那是不可避免的常例一样。他对聚集在身边的弟子们作了最后遗教和临终教诫之后,当即作了一支出色的赞美歌,赞美并感谢他的老师麻巴尔。而当他把这支赞美歌唱完之后,他便进入了三昧的定境,抛弃了他的肉身。于是,密勒日巴就这样自在地圆寂了,跟历代所有一切满怀救世悲愿的圣哲一样。
“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
王阳明从两广平定叛乱之后,因旧病复发再加上劳累奔波,已知自己大限降至。游子思亲,叶落归根。王阳明想临终之时能见到亲人最后一面,遂一路北上想尽快赶回自己的老家。
一日,船到南安,可能是回光返照,王阳明感觉自己脑子清醒了一些,病痛也轻了许多。王阳明想起诗仙李白的那首诗:“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
他告诉弟子:“我知道我十分危急了,还没有死是因为在等待。”
一月二十九日,到达青龙铺。王阳明自言自语:“我就到家了……”
弟子们喊:“先生,先生。”
王阳明睁开眼睛。弟子们留下泪来问:“老师还有什么要说?”
王阳明微笑着看着这个世界,世界忽然间那么宁静、明亮。世界变得那么干净,像出生时那样。
王阳明说:“吾心光明,亦复何言?”
王阳明的耳畔回响着:“吾心光明,亦复何言……吾心光明,亦复何言?”
佛陀在入灭之前对弟子们最后的教义:“一切法无常。如果有生,必然有死。你们要精进修行,以征得解脱!”
说完最后的遗言,佛陀合上双目。大地震荡,花雨从天而降。每个人都感到身心震荡。他们知道佛陀已进入了涅槃。
04死亡的艺术
有生必有死。世人所谓的出生,只不过是死亡的反面而已,就如一枚硬币一样,有反面有正面,或如一道门一样,从门外看是入口,从门内看是出口。
既然每个人都免不了要抛开这个皮囊去经历死亡的过程,最有教益的事情就是确知临终时如何面对死亡。只有欣然接受死亡,才能无惧死亡得以解脱;只有了知生死,方能大彻大悟。
结语
明天和意外不知哪个先到来,无常随时将至,最后送大家两首偈语,希望你们不要浪费光阴。
“因循苟且,不思死期将至!
虚生浪死,尽做无益之事!
浪掷大好时光,太无顾忌!
倘使空手而回,实在可惜!
既知圣法为你确需,为何不专心致志?”
“啊!而今处胎中阴境相已在面前显现!
不要再放逸了,人生哪有懒散的时辰!
应当一心不乱,证入实相,闻思修道。践履色心自性之道,务期三身同时圆证!
既然一度获得人身,愿我不再浪费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