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作者榜#年,江西孝子遵遗嘱将爹制成“木乃伊”,供奉家中无人敢拜访
在古埃及文化中,人们相信死后灵魂不会消失,而是继续寄居在遗体或雕像中。因此,对于高地位者如法老或皇室成员,他们逝世后,会经历制作成木乃伊的过程。
简而言之,木乃伊的制作包括使用盐、香料、树脂等混合物对去除内脏的遗体进行脱水和防腐处理,随后用细密的麻布层层包裹,并最终置于棺材中。这样的处理被认为能使遗体长久不腐,灵魂得以永存。
在中国,对于享有崇高声望的逝者,也有类似的做法,即所谓的“肉身菩萨”。
“肉身菩萨”一词源于佛教,最早出现在《法苑珠林》中,其中提及“舍利”一词,指的是高僧圆寂后火化遗骨中发现的珍贵物质,分为骨舍利、发舍利和肉舍利三种。其中,肉舍利即肉身菩萨,又称全身舍利,代表着得道高僧的遗体经过特殊处理后,保持不腐的圣物。
在佛教的悠长传承中,经过数十载甚至更长时间的精进修行,个别修行者死后可留下舍利子,而达到“全身舍利”的则是功德极为圆满者,他们往往被后人尊称为“肉身菩萨”。其中,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九华山便珍藏着多达15尊这样的肉身菩萨。
历史记载中,被确认为肉身菩萨的不在少数,超过一百尊,最早记载的一个例子位于广东的南华寺,那里供奉着禅宗六祖慧能大师的不朽之身。
特别地,九华山供奉的还包括一位新罗的王子金乔觉。他在公元年到唐朝来,并在此修行长达75年,最终以99岁高龄圆寂,其遗体至今未腐,并被尊为肉身菩萨供奉于此。
那么,如何制作肉身菩萨呢?这不仅仅是死后简单地坐等几年那么简单。类似于制作埃及木乃伊的方法,肉身菩萨的制作过程包括将遗体干燥并置于特制的陶缸中,周围填充木炭、石灰和香料等物以达到除湿防腐的效果。与埃及木乃伊永久躺在棺材中不同,肉身菩萨的陶缸会在一千天后被重新打开,在“开缸仪式”中,若遗体仍然保存完好,如生般未腐,就会继续被塑造成金身,塑像形式供人瞻仰。
成为肉身菩萨的,要么是高僧大德,要么是功德圆满之人,或是两者兼备。
然而,文中提及的一个特例,却与这些传统身份无关。
这位肉身菩萨的名字叫林观荣,是一户人家的祖先。
年10月,一个名叫林观荣的男婴在灵山脚下的一个小村落出生。林家世代务农,尽管一生未曾远离灵山,但这也让他们有机会经常与山上的寺庙僧侣交往。
林观荣的童年充满了朴实无华的日子,家中靠耕作为生,然而他总会找机会逃离农活,投身于灵山之上的寺院之中,与僧侣共同修行、参禅。这样的生活让他逐渐沉浸在佛学之中,成为一名虔诚的信徒。尽管内心深处渴望成为一名出家人,但作为家中唯一的承担者,他不得不留在尘世间继续务农。
尽管生活艰辛,林观荣从未改变自己内心的追求。他经常会将积攒下来的钱财用于寺庙的供养,并且在有空的时候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务,如砍柴、烧水等。二十年如一日,他的生活简朴而充实。进入中年后,林观荣结婚,并很快迎来了儿子林上水,取名寓意为希望他成为一个善良之人,如水般温柔且不争。
家庭的增加并未使他减少对佛学的追求,仍旧利用一切机会进行修行。不过,林观荣突然发现自己对肉类食物产生了极度的厌恶,这种变化让他非常困惑,于是他求助于寺庙的主持。经过交流,主持认为这可能是林观荣多年修行的结果,他的身体和心灵可能已经被佛祖点化,进而拒绝肉食。这一解释让林观荣豁然开朗,他认为自己的修行得到了佛祖的认可。在与主持深夜长谈中,林观荣了解到更多佛家的深奥知识,并询问如何能达到功德圆满,以期灵魂能够升入极乐世界。主持告诉他,达到此境界的关键在于“圆寂”,这是每位僧侣修行的最终目的,而如何实现圆寂,又有诸多不同的途径和理解。
林观荣一直对佛教的修行心存敬畏,尤其是关于圆寂的教义。他曾听住持解释过,除了常见的火化外,还有一种罕见的方式叫做“坐化”。这种方式需要在生前节制饮食,最终身体衰退后原地坐化成为“肉身舍利”。这个概念深深地吸引了他,使他产生了一个想法——成为“肉身菩萨”。
虽然他深知自己现在的修为远不足以达到这个境界,但他仍然虔诚地修行,并为此付出了努力。在家中,他不食肉食,与家人和谐相处,尽管他并不强求他人跟随他的素食习惯。而在寺庙里,他与僧侣们一起进食,共同修行。
有一天,他听到一些老年人抱怨上山的艰辛,于是决定修建一条通往寺庙的便道,方便村民和信徒们。尽管他没有足够的资金请人施工,但他毫不气馁,凭着自己的双手开始了这项艰巨的工程。每天清晨,他都会起床,努力地在山间寻找适合铺设道路的石材,并将其一块块运送至山上,最终修建了一条长达数千级台阶的山路。
这条新修的山路大大方便了村民的生活,尤其是老年人。寺庙的香火也因此更加兴盛,而林观荣也成为了灵山脚下的一位受人尊敬的名人。
然而,岁月无情,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渐渐感受到自己身体的衰老。现在,已经是七旬有五的他,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回首往事,他心怀感慨,但唯一的遗憾是未能实现成为“肉身菩萨”的愿望。
虽然他知道这个愿望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似乎太过雄心壮志,但是他相信,自己的十年苦修和对他人的善行,或许已经赢得了一丝可能。这个愿望成为了他心中一抹闪亮的光芒,指引着他走向生命的尽头。
经过多次考虑,林观荣再次来到寺庙。这次他不是为了修行,而是向住持表明自己已经决定进行“缸葬”,希望成为“肉身菩萨”。
听完林观荣的请求,住持没有立刻表示支持。相反,他告诉林观荣,成为“肉身菩萨”不是一条容易的道路,即便在寺庙里长时间修行的僧人也很少能够实现这个目标。
尽管住持的话语并没有改变林观荣的决心。他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即使无法成为“肉身菩萨”,也要以缸葬的方式给自己的肉体一个归宿。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林观荣叮嘱儿子林上水,希望他能够在自己去世后为他执行“坐缸”仪式。
林观荣于年3月9日去世。在临终之际,他召唤林上水过来,再次嘱咐他要执行自己的遗愿。
葬礼上,林上水宣布了父亲的遗嘱,其中包括成为“肉身菩萨”的愿望。然而,这一决定却引起了村民们的反对。尽管他们尊敬林观荣,但大多数人仍坚持认为,成为“肉身菩萨”是高僧大德才能做到的事情。
林上水并不在意他人的反对,他立即着手准备实现父亲的遗愿。他找到专业工人进行了干燥处理,然后在一口大缸里安置了林观荣的遗体,以及所需的木炭和石灰粉。接下来,工人们密封了缸口,并涂抹了防水的浆糊,彻底隔绝了林观荣的遗体。
缸葬是一个庄严而神秘的仪式,分为坐缸、封缸和开缸三个步骤。林观荣的遗体已经完成了前两个步骤,现在只需等待一千天,进行开缸仪式。
为了确保仪式不受外界干扰,林上水将缸移到了一间小房子里,距离他家只有两百米。这座小房子是林观荣生前建造的,在被全封闭处理后,林上水开始了长期的等待。
一千天很快就过去了。年11月29日,心怀紧张的林上水进入了三年半被尘封的房子,小心翼翼地打开了缸。虽然心里做好了看到一堆白骨的准备,但当他打开缸子时,眼前出现的却是父亲完好无损的遗体。
林观荣的皮肤已经变得干黑,就像木乃伊一样,但这也意味着他成功通过了一千天的“坐缸”考验,成为了“肉身菩萨”。
林上水喜极而泣,立刻打电话叫来了当地最著名的工匠,希望他为父亲“塑造金身”。
这是一项不容易的任务。成功“塑造金身”的第一步是将缸中的遗体取出,用纱布包裹,涂上土漆,然后在土漆干燥后,在遗体皮肤上贴上金箔。
经过一个月的努力,工匠为成功成为“肉身菩萨”的林观荣塑造了一层“金身”,并为这尊“金菩萨”穿上了僧袍。林上水和工匠小心翼翼地将父亲放在客厅的供奉台上,只要一进门,就能看到这尊肉身菩萨。
经过四年的努力,林上水终于实现了父亲的遗愿。虽然村民们觉得林观荣的“肉身”过于恐怖,导致无人敢再拜访林家,但山上的和尚们却不反对在客厅摆放“肉身菩萨”,因为林观荣生前为寺庙做出了许多贡献。
对于林上水来说,村民们的非议和和尚们的认可并不重要。父亲成功成为“肉身菩萨”代表着他一生修行的功德圆满。
二十年过去了,现在的林上水也已经迈入了天命之年。他的生活像父亲一样单调,每天过着简朴的生活,还会上山修行。
不同的是,林上水每天都会给客厅里的肉身菩萨擦拭灰尘,更换贡品,上香,然后虔诚地磕三下头。他始终相信父亲的灵魂存在于菩萨身上,因此他要不断修行,不辜负父亲的期望。
林上水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肉身菩萨”,但他知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