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圆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禅宗经典五灯会元司空本净禅师白话 [复制链接]

1#

司空本净禅师司空山本净禅师是绛州人,俗姓张.

幼年在曹溪出家,在司空山无相寺接受记别.唐天宝三年,玄宗派中使杨光庭进山采常春藤时拜访了禅师.礼拜后问:“弟子仰慕禅道已久,请大师慈悲为怀,略为启发我.”禅师说:“天下禅宗博学大师都聚集京城,天使回朝后,足以断决.我依山傍水闲居于此,无一知半解。”杨光庭哭泣着礼拜作别.禅师见此说道:“不要对我礼拜。天使是求佛呢?还是问道?”杨光庭说:“我智识浅薄愚昧,不知佛与道的意义分别是什么?”禅师说:“你若想求佛,那即心就是佛;若想悟道,那无心就是道。”杨光庭问:“即心就是佛是什么意思?”禅师说:“佛因自心而领悟,自心因佛而明.如领悟了无心,佛也就不存在.”杨光庭问:“无心是道是什么意思?”禅师说:“道本来无心,无心就叫道。如明了无心,无心就是道。”杨光庭信其说,礼拜作别.回到京城后,便把在山中的所见所闻及亲身经历奏知皇上。

玄宗即下诏派杨光庭迎请禅师进宫,赐住白莲亭。

天宝四年正月十五日,唐玄宗召集京城的高僧学士共赴内道场,与禅师辩论阐发佛法。当时就有一位名叫远禅师的高声对禅师说:“今面对皇上辩论禅宗真谛,必须直问直答,不要啰嗦.就像禅师所见到的,什么是道?”禅师说:“无心就是道!”远禅师说:“因为有了心才有道,怎么能说无心就是道呢?”禅师说:“本来没有’道’这个名称,是由心设立出的。心如有,道就存在。推究起来,既然没有心,道又根据什么立起来呢?其实两者都是虚妄之物,都是虚假的名称”

远禅师说:"禅师你自己有身心,这是道吗?”

禅师说:“我的身心本来就是道。”

远禅师说:“刚才说无心是道,现在又说身心本来就是道,岂不自相矛盾?”

禅师说:“无心就是道是说,心灭道消失,心道如一,故说无心是道。而身心本来就是道,道也本就是身心,身心本就是空虚的,道也就根本没有.”

远禅师说:“看不出禅师身体虽小,却懂此理、”禅师说:“大德只看到我的形相,却不见我本无相,形相是大德所见到的,佛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其道。
  若以相为实,穷劫不能见道。”

远禅师说:“现请大师讲说一下相与无相的问题.”

禅师说:“《净名经》上说:四大无主,身亦无我。
  无我所见,与道相应。’大德你如认为四大有主人就是自己,如自己看见了相,那始终就不可能领悟道了。”

远禅师听禅师说后,脸色大变,于是礼拜退出席位。

禅师有偈语说:“四大无主复如水,遇曲逢直无彼此.净秽两处不生心,壅决何曾有二意.触境但似水无心,在世纵横有何事?”又说:“一大如此,四大也是这样。如明了四大无主的妙义,也就领悟无心,如明了无心,自然就与道契合"

志明禅师上前问道:“如说无心是道,那砖瓦之类无心,那是道吗?”停了一下又说;“如身心本来是道,那天下四生十类都有身心,也是道吗?”

禅师说:“大德你如将此作为见闻觉知来领会,那就离道太远了,就只是一个求见闻觉知的人,而不是求道的人。佛经说:无眼、耳、鼻、舌、身、意?’连六根都没有,见闻觉,知据什么立起来呢?连根本都没有,心又存何处?这完全与草木砖瓦相同。”志明禅师闭口而退.

禅师有偈语说:“见闻觉知无障碍,声香味触常三昧.如鸟空中只知飞,无取无舍无憎爱.如悟应处本无心,始得名为观自在.”

惠真禅师问道:“道既然无心,佛有心吗?佛与道是一回事,还是两回事?”禅师说:“既不是一回事,也不是两回事.”惠真说:“佛度化众生,那是因佛有心,而道不度化人,那是因无心.一个度化,一个不度化,怎么不是两回事呢?”禅师说:“如说佛度化众生,道不度化众生,这只是大德你妄生两种见解.要是我,就不这样看.佛是虚妄的名称,道也是虚妄而设立.两者实际上都不存在,都是假名.同样都是虚假,怎能分出两种来?”

惠真说:“就算佛与道是假名,但当初设立名称时,是谁来立的呢?如有设立者,怎能说无呢?”

禅师说:“佛与道的名称由心来设立得。推究所设立的心,其实也无心既然没有,就应领悟佛与道实际上都不存在.知道这如梦幻一般,就领悟了本源虚空。勉强承认佛、道二名,这是二乘人的见解.”禅师乃说《无修无作》偈语:“见道才修道,不见又怎修?道性如虚空,虚空何处修?遍观修道者,拨火觅浮泯。但看弄傀儡,线断一时休.”

法空禅师又问:“如佛与道都是假名,那么十二部经也应是虚妄不实的。为什么从前的高僧都说要修道呢?”禅师说:“大德你错误理解经意了。道本来无须修习,大德却执意修习;道本来无须作为,大德却执意作为;道本来无事,却偏生许多事;逍本来无知识,却执意要从中获得知识。这样的见解,是与道相违背的.从前的高僧不应当是这样的。这自然是大德你没领会道,请再想一想.”禅师作偈语说:’:道体本无修,不修自合道.如起修道心,此人不悟道.抛弃一真性,却入闹浩浩。忽逢修道人,第一莫向道。”

安禅师又问:“道既是假名,佛又是虚妄设立的,十二部经也是接物度生,一切都是虚假,那什么是真的呢?”禅师说:“因为有虚妄,就将真与虚妄相对比.仔细推究虚妄性本虚空、真也不存在的原因,才知真与虚妄都是假名,二者相对而治,都没有实体。穷究其根本,一切都是虚空”

安禅师说:“既然说一切是虚妄,虚妄也同真实真、妄没有不同,都是假名,那究竟是什么东西呢?”禅师说:“如要说是什么东西,什么东西也是虚妄。佛经说:’没有相似,没有比况,言语道断,如鸟飞空.’”

安禅师惭愧得低下头,不知所措。

禅师有偈语说:“推真真无相,穷妄妄无形。返观推究心,知心也假名,悟道也如此,到头也只宁.”

达性禅师又问:“经禅师精妙绝伦的细说,知真妄双灭,佛道两亡,修行性空,名不符实,世界如梦幻,一切都是假名.如作此理解,则众生的善恶二根就不能断绝。”禅师说:“众生的善恶二根,都是因为心才有推究起来,如有心,根也非虚空;既然没有心,根凭借什么立起来?佛经说:善与恶,是由心演化产生善恶业缘,本来就没有实体.’”

禅师作偈语说:“善既从心生,恶岂离心有.善恶是外缘,于心实没有。舍恶送何处,取善令谁守?伤嗟二见人,攀缘两头走.如悟本无心,始悔从前咎。”

又有大臣问:“人的身体从什么地方来?死了以后又回到什么地方去?”禅师说:“这犹如人作梦时,梦从哪里来?睡醒后,梦又到哪里去了?”大臣说:“作梦时不可说无,既醒又不可说有。虽然有有无,去来却无地方。”禅师说:“视生如在梦,梦里实是闹。忽觉万事休,还同睡时悟。智者会悟梦,迷人信梦闹。会梦如两般,一悟无别悟。富贵与贫贱,更无分别路。”

唐上元二年,禅师圆寂.谥号大晓禅师。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