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圆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现在之谜,就像112,难道哥德巴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怎么治疗呢 http://pf.39.net/bdfyy/bdfzg/200531/7935645.html

小时候写作文,一般最后都要郑重表个态,我们当时流行一句名言警句叫“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把这两句诌上,再加上一个感叹号!就算很有力度,这作文就能交差了。

回头想这句话,“我”是谁?这是个终极哲学问题,估计已经折磨死了不少哲学家,擅长养生的我根本不敢去想。而“现在”是什么?想要说清楚,也非常难,以耍了几十年笔杆子的我而言,在“现在”面前,笔有千钧,我很无力。就像1+1=2,表面看,都知道、都在用,可是为什么它竟然是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的猜想?难道这里面藏着世界的终极真相?原谅我,连从哪开始“猜想”都搞不清楚。

但我这个人有时候有点牛脾气,还是不自量力想探索一下“现在”的隐秘。

从古籍里知道,“现在”当初的意思是“存在”。比如在东晋高僧法显的《佛国记》中就有应用:“诸处皆起塔,有僧伽蓝,今悉现在。”意思是很多地方都起了佛塔,都还立在那儿呢。

法显取经回国之后,在抓紧译经的同时,临终前将自己的西行见闻写入《佛国记》。他圆寂的时间是年,这是目前所能查到的“现在”的初次亮相。

后来,“现在”的意思发生了改变。到今天,《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时间词,这个时候,指说话的时候,有时包括说话前后或长或短的一段时间(区别于过去和将来)。

虽然也基本表达明白了,但真够罗嗦的,还加了括号,“有时”指什么什么的,说明解释得也不踏实,何况也未必就指“说话的时候”,如果两个人不说话,就对视,呆若木鸡,“现在”去哪儿了?

嘿嘿!吹毛求疵,其实人能基本看明白,词典就算完成了任务。追溯“现在”词义的变化,曲径通幽搜寻出佛经,才知道里面真还别有洞天。

大概到了南朝的陈时,公元年,真谛大师在广州制旨寺译出《俱舍论偈》第一卷,五百九十七颂,又译出《阿毗达磨俱舍释论》二十二卷,通称“旧论”。后来凡学习小乘俱舍之学者,无不以此五位七十五法作为入门纲要。“现在”是佛学中的重要词语,在此《俱舍论》卷二十即有明确解释:“有作用时,名为现在。”

意谓事物正在发生作用的刹那间,谓之“现在”。呵!如果《现代汉语词曲》的解释来自物理学的“有”的角度,那《俱舍论》似乎是从化学的“无机”的角度来的,但有来有去,有生有灭,很妙,妙到难以说破。

难以说破就有点太抽象,可本来说的就是有关“时”与“空”的事,怎么可能不抽象?

由舍利弗著、唐代三藏法师玄奘翻译的《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中还有更抽象的解释:“现在世云何?答:诸行已起、已等起;已生、已等生;已转、已现转;聚集出现;住未已谢,未已尽灭,未已离变,和合现前;现在性,现在类,现在世摄;是谓现在世。”说的是“现在世”,能理解了这么抽象的“现在世”,当然也就理解了“现在”。

由世友尊者著,也由玄奘法师奉诏翻译的《阿毗达磨品类足论》卷六中有对“现在”的明确定义:“现在世云何?谓若诸行,已起、已等起,已生、已等生,已转、已现转,已集已现,正安住未变坏,和合现前,是名现在。堕现在分,堕现在类,现在世摄;是名现在世。”

让笔者心中一动、马上会心的是“正安住未变坏,和合现前,是名现在。”

以此理解三世诸佛的现在佛——释迦牟尼佛,岂不是开门见山?

《百喻经·煮黑石蜜浆喻》中有句:“受苦现在,殃流来劫。”这里的“现在”,已经在泛指目前、此刻、眼前一刹那。经过一千多年的流转,“现在”只留下了这一层最表面的意思,背后的“已集已现,正安住未变坏,和合现前”等似乎不可思议的内容沉入水面以下。

“现在”,这个饱含着博大精深含义的词由繁入简,像空气,人们须臾不可离,却很少意识到其存在了。

好在,还有一个与“现在”意思接近的词“当下”,像晨钟暮鼓一样,偶尔会响几声,让我们仿佛还能听到来自辽远净土的梵音。

人常说,活在当下,但当下也不是静止不动的。买了一个大房子,高兴一个月,显摆上两三个月,够了吗?日子该过还得过,看见别人的大别墅依然心生不平。所以,活在“当下”,也要说给有悟性的人听,如医不叩门,佛法讲求的也是对机。

但是总有“老婆心重”的人,试图给人一个上船的理由,总想渡人去看彼岸的风光。

“‘当下’不是‘现在’,‘现在’属于时间,‘当下’漏出时间之外……属于时间就在河中,就会被波浪拉走……如果属于‘现在’,仍然属于轮回……‘当下’截断所有的幻流,安在‘当下’,即刻是佛。”

这段算是极睿智的“苦口婆心”,出自《修行路上的长歌》,作者为一念行者。

现在,这篇小文即将写完了,不是当下,而是在整个写作过程中,我沉浸在一种轻微的喜悦当中。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