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该怎么治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249431.html《西游记》中唐太宗*游地府回到阳间,让太史丞傅奕“选举高僧,修建佛事”,谁知傅奕却“上疏止浮屠”,他说“西域之法,无君臣父子。自五帝三王未有佛法,君明臣忠,年祚长久”,“礼本于事亲事君,而佛背亲出家”。
尊佛的宰相萧瑀反驳傅奕说:“佛法兴自屡朝,弘善遏恶,冥助国家,理无废弃。”唐太宗拿不定主意,又召太仆卿张道源、中书令张士衡问佛事营福。
两位大臣回答说:“周武帝以三教分次:大慧禅师有赞幽远,历众供养而无不显;五祖投胎,达摩现象。自古以来,皆云三教至尊而不可毁,不可废。伏乞陛下圣鉴明裁”。
上面这几句话中,两位大臣提到了四个人物:周武帝、大慧禅师、禅宗初祖达摩、禅宗五祖弘忍。两位大臣用这四个人物反驳傅奕的观点,建议唐太宗尊佛,可谓很有说服力,故唐太宗立即接受了他俩的观点,“卿之言合理。……但有毁僧谤佛者,断其臂”。
纵观中国禅宗史,“大慧禅师”共有四位,他们分别是普寂禅师(—)、一行禅师(—)、怀让禅师(—)、宗杲禅师(—)。从他们的生卒年代来看,这四位“大慧禅师”时代都比唐太宗(—)晚,他们都是在唐太宗去世以后才出生,两位大臣用后世的人物对唐太宗讲道理,显得不合逻辑。
但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完全忽略,因为《西游记》中的许多内容,都有这种时间上的穿越现象。比如,《西游记》中的许多官职都是明代所始置。作品还让唐代的孙悟空说出宋代宰相寇准的诗句,等等。
再者,《西游记》中唐太宗既然能找后世的吴道子给观音菩萨画像,两位大臣当然也可以用后世的“大慧禅师”作例子来说服唐太宗尊佛。
四位“大慧禅师”,都为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都受到了皇帝、大臣及信众的尊重和供养,都被皇帝赐予“大慧禅师”称号,都在禅宗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由于《西游记》中所给出的线索太少,无法推测出哪一位才是《西游记》中的“大慧禅师”,因此需要对四位禅师进行探究,才能够辨识。
“大慧禅师”———普寂(—)
《宋高僧传》关于普寂的记载:
普寂是神秀的四大著名弟子之一,神秀去世后,他代神秀统领徒众,“其弟子僧普寂,夙参梵侣,早簉法筵,得彼髻珠,获兹心宝。但释迦流通之分,终寄于阿难;禅师开示之门,爰资于普寂。宜令统领徒众,宣扬教迹,俾夫聋俗咸悟法音”。
开元十三年,唐玄宗诏令普寂住入洛阳敬爱寺,开元十五年,唐玄宗西上长安,命普寂“留都兴唐寺安置”。普寂去世后,普寂的在家弟子河南尹裴宽奏表上闻,独孤及《舒州山谷寺觉寂塔隋故镜智禅师碑铭》说普寂有门徒万人,影响极大。
普寂受到了上到皇帝,下到百姓的爱戴和供养。普寂在世时,受到皇帝的重视和重用,去世后,唐玄宗赐谥“大慧禅师”。
“大慧禅师”———怀让(—)
怀让,金州安康(今属陕西)人。十岁时即雅好佛书,二十岁于荆州玉泉寺出家。先赴嵩山处学禅,又到韶州参慧能,得启发印证,为慧能门下嗣法大弟子之一。
唐玄宗先天二年住南岳般若寺,大开禅门,世称“南岳怀让”。卒后谥大慧禅师。怀让是中国禅宗六祖慧能的著名弟子,开启了禅法普传的先河,为促进佛教的兴盛起了重要作用。
“大慧禅师”———宗杲(—)
宗杲是禅宗六祖慧能第十六代传人,临济宗杨岐派第五代传人,圆悟克勤禅师的得意弟子。圆悟克勤曰:“宗杲真得我法髓,苟彼不出者,临济宗无支。”
祖琇《僧宝正续传》评价宗杲在丛林中的地位,“风流天下,名动九重,号称中兴临济……迨其去世,天下学禅者,仰之如泰山北斗”。
宗杲俗家弟子中有丞相、枢密使、侍郎、团练等大量*要。宗杲灭度后,南宋禅林名山巨刹几乎都是宗杲弟子住持。
“大慧禅师”———一行(—),巨鹿人,俗名张遂。
幼即博览经史,精于天文历象阴阳五行之学。二十一岁从荆州景禅师出家,不久从嵩山普寂禅师学北宗禅。后从善无金刚智学密法,得阿阇黎位。参与善无畏译场,助译《大日经》,并依善无畏讲述撰《大日经疏》二十卷。又汇编三藏要文为《摄调伏藏》。
唐玄宗极为器重,常与商讨国事,敕令造历法,著《大衍历》《开元大衍历》《七*长历》凡七十余卷,又有《易论》十二卷,《心机》算数一卷。曾与梁令瓒同制*道游仪,用以重新测定一百五十余颗恒星的位置为国际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卒后谥号“大慧禅师”,日本真言宗尊为真言五祖之一。
唐玄宗对一行评价极高,认为他是三教合一之人。唐玄宗《大慧禅师一行碑铭并序》曰:“禅师幼而希言,言必有中。长无暇日,日诵万文。深道极阴阳之奥,属辞尽春秋之美。射策甲科,翔飞高蹈。依嵩岳僧寂,深究禅门。就当阳僧真,纂成律藏。予闻玄德,远请来仪。……禅师以朕钦若灵天,故撰开元之历;以朕敦崇圣道,故述大衍之赞。又于金刚三藏学陀罗尼秘印,登前佛坛,受法王宝。又于无畏三藏译《卢遮那佛经》,开后佛国,满大慈愿。
唐太宗让太史丞傅奕“修建佛事”,但傅奕却“上疏止浮屠”,理由有三:一是佛教不讲君臣父子关系;二是五帝三王时没有佛教,*权也能长久;三是对治理国家无用。
唐太宗又征询宰相萧瑀的意见,萧瑀则赞成尊佛:“佛法兴自屡朝,弘善遏恶,冥助国家,理无废弃。”萧瑀尊佛的理由有二,一是佛法自古就有,二是它能扬善去恶,对治理国家有用。傅奕和萧瑀意见相左,唐太宗又问太仆卿张道源、中书令张士衡。
两张又用“大慧禅师有赞幽远”作例子,说“大慧禅师”是位僧人,却是一位三教合一之人,“事亲事君”,对父母孝中有孝,对皇上忠外有忠,对国家作出了重大贡献。皇上治理国家,理应儒释道三教并重,缺一不可。两张用“周武帝以三教分次”及“大慧禅师有赞幽远”两个典型论据,劝唐太宗尊佛,非常具有说服力,所以唐太宗一听,立即决定尊佛。
中国禅宗史上的四位“大慧禅师”中,只有一行为国家贡献最大,最为皇帝亲近和喜欢,皇帝亲诏入京,亲自咨询国*,亲自为之祈福,亲自诏令安葬地点,亲自安排安葬仪式,亲自为他撰写碑铭,并命画家画像供养,最后还作诗加以缅怀。在这四位“大慧禅师”中,只有一行禅师在劝说皇帝尊佛方面最具说服力,故《西游记》中的“大慧禅师”,是指唐代高僧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