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圆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七月末,鬼门关,老祖宗留下忠告一插两 [复制链接]

1#

今年农历的七月,的确是不简单的月份。

我们从农历的七月初一开始看,七月初四是建*节,七月初七是七夕节,七月初十是“立秋”,七月十五是“中元节”,七月十八是“末伏”,七月二十六是“处暑”,七月二十八是“出伏”,这一眼看过来,整个七月的节气和节日都很密集。

按照古人对“24节气”的总结,农历七月立秋,算是“晚立秋”了,这意味着接下来的时间会有“秋老虎”,秋天已至,但炎热的天气还将继续。

从立秋,到末伏,再到处暑,即便是接下来的出伏,都难以将暑气驱走,老祖宗的生活经验指出:在这样的时节里,至少还有24天的“秋老虎”天气,现在的天气预报也持续发出红色高温预警,两者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

在防暑的同时,整个农历七月还有一个隐藏的称号:“*月”。别忘了,七月十五的中元节才过去没多久,民间的“七月半”有着很多隐晦的讲究,只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岁月的流逝,很多地方都已经逐渐淡忘了这些条条框框。

在民俗中,农历的七月之所以会有“*月”之称,那是因为在七月初一这一天,阎罗王会把“*门”打开,让万千*魄出去接受人们的供奉。

按照我们现在的说法,那就是“放假了”,一年当中也就这个月可以回家探亲了。所以,从农历的七月初一开始,人们就已经开始准备祭祀的工作了。

随着道教和佛教的渗入,民间的“七月半”,道教的“中元节”,还有佛教的盂兰盆节,在三者结合之后,后世之人都统一把七月十五这一天称之为“中元节”,这也是一个被公认的名字,在这一天会集中进行祭祖活动,有的地方还有放河灯、祀亡*、焚纸锭、祭祀土地等活动。

说实话,当我第一次接触到整个农历七月都是“*月”的时候,也是睁大了眼睛,感到十分诡异,心中有万千个疑问在等待解开。暂且不论这是否是古人的老思想在作祟,试想一下,在农耕文明不断发展的同时,这样的民俗之所以会形成,肯定是有原因的。

当我们仔细去研究之后,猛然间发现,这其实就是古人对未知事物的一种敬畏之心。在没有冷光源的时代里,仅仅借助火光的亮度,是看不了多远的。对于未知的黑暗,古人是有很深的畏惧心理的,包括现在的我们,在黑暗里,我们会很快崩溃。

于是,对于“*神”之说,便产生了。在民间有这样的说法:农历七月末,是地藏王的得道之日,同时也是“*门”关闭的时间。

据《宋高僧传》卷二十等文献记载:地藏菩萨降诞为新罗国王族,姓金名乔觉,出家后于中国唐玄宗时来华,居九华山数十年后圆寂,肉身不坏,以全身入塔。

他外现比丘形,左手持宝珠,右手执锡杖,或坐或立于千叶青莲花上的形像。

基于对神的敬仰,对*的畏惧,老祖宗在农历七月这段时间里,制定一些规矩,有俗语这样说:“七月末,*门关,一插两忌三不做”。

前面的两句不用再做解释了,大家肯定已经明白了。后面的“一插”,指的是“插地藏香”,这也是一种地域性的民俗,人们称之为“插棒香”。

这种习俗并不复杂,就是在农历七月二十九或者是三十这一天,把香插在地上或者家门前的石阶缝隙中,目的就是为了祈福。

其实这样的习俗在全国都很常见,我们春节也有这样的做法,这是对逝去的先祖和神灵的祭拜,也是一种诚心的祈愿,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并没有什么不好的领悟。

接下来就是“两忌”,忌讳的是在农历七月末的时候夜间游玩和乱烧冥纸。

虽然这其中有着浓烈的“老思想”意味,但对于我们现代人而言,也还是有一定借鉴意义的。不论是不是在“*月”,夜间出去游玩,始终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不论是在乡村还是城市。

至于烧冥纸的说法,是因为古人有讲究,祭祖的时候烧冥纸;祭祀神佛时,应该烧金纸,不能混淆了。时至今日,这样的讲究已经不再那么明显,相信大多数人也分不清冥纸和金纸了。

最后我们来看看“三不做”,这里指的是不熬夜,不带红绳,不挂风铃。从这三不做可以看出,重点在于对“**”的“畏”。

夜晚的黑暗,让我们分不清方向,心中畏惧之感油然而生。我们的作息时间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则相反,所以老祖宗建议不要熬夜,以免冲撞了出来活动的**。

不带红绳也很好理解,红色对于**而言,是不友好的。至于不挂风铃,也是有说法的,风铃,小者为铃,大者为钟,自古以来铜铃具有避邪、化煞、保平安的作用,不管是风铃还是铜钟,都具有招财化煞的效果。如果挂了风铃,只要有风经过就容易引起声响,从而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另外,阴气太重,所以尽量不要挂在家中。

结语

对于俗语“七月末,*门关,一插两忌三不做”,我们应该理性地去看待。“*月”只存在民间习俗中,用科学的知识去看待,是没有站住脚的依据的。

在农耕文明时期,这样的讲究或许是有理可循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已经不适用了。但对于民俗文化,我们应该始终保持一颗虔诚的心去对待,这不仅是一种简单的行为,而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