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圆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1995年江西尼姑绝食7日离世,肉身不腐 [复制链接]

1#

自古以来,佛教都含有许多神秘色彩,如佛教讲究的六道轮回、前生今世和因果之说。对于普罗大众来说,这些说法或许缥缈不可测,但还有一件事是他们可以亲眼见证佛教的神奇之处的,那就是高僧圆寂。

圆寂一词来源于梵语,也可以称为灭度、入灭、涅槃、归寂、示寂、入寂等,意思是圆满诸德,寂灭诸恶,亦指离生死之苦,全静妙之乐,穷至极之果德。

一些佛教高僧圆寂后,尸体经常会在火化后留下舍利子,传说佛祖释迦牟尼去世后,弟子火化他的尸身,共得到了八万多颗舍利子,色彩斑斓。因此,舍利子也被认为是高僧修行圆满、有大功德的象征。

而除了舍利子之外,还有一些高僧在圆寂后可以保持肉身不腐,这些肉身就会被寺庙供奉起来,被称为肉身佛或肉身菩萨。当然,能够留下不腐肉身的肯定也是得道高僧,在普通僧人中很难见到。

如今,在中国不少寺庙中,游客们仍然能够见到受供奉的肉身菩萨,如在九华山中就供奉着明代高僧无暇禅师坐化后的肉身,广东韶关的南华寺中也留有唐朝禅宗祖师惠能的肉身。

此外,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战乱中,慧能祖师的弟子释无际的肉身被日本派间谍盗走,到现在也没能成功要回,成为一件憾事。

自古以来,由于出家人中男性较多,女性稀少,在圆寂后能够留下舍利子和不腐肉身的往往是男性僧侣。不过,就在年的江西,却发生了一件尼姑成为肉身菩萨的奇事。

尼姑一般指的是比丘尼,是指信佛出家的女子。这个故事中的尼姑本名叫做姜素敏,与很多贫苦人家迫于生计把女儿送去当尼姑不同,姜素敏本是一名大家闺秀,她出生于书香门第,家庭条件十分优裕。

由于父亲是一个大地主,小时候的姜素敏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还学习了四书五经、琴棋书画,与许多男孩子一起去私塾读书。据说,年幼的姜素敏就对佛教很感兴趣,经常阅读艰深难懂的佛经,还频繁去寺庙惨败,向高僧们请教经书中的经义。

随着时间流逝,姜素敏越来越沉迷于佛经,甚至会变卖自己的首饰,向寺庙捐赠香火钱。

待姜素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时,如同那个年代许多传统的女子一样,她遵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给了吉林通化的一户门当户对的人家。虽然她的丈夫是一个抱有革命热情的知识分子,但受限于二人教育的不同,姜素敏和丈夫并没有什么共同语言和感情基础。

在婚后平淡的日子里,姜素敏开始自学中医和针灸,还经常为邻居和乡亲们施针诊治。十数年后,丈夫在一次示威游行中被害,或许是姜素敏感觉自己与红尘的缘分已尽,于是她在年秋天来到了五台山显通寺落发出家,法号为“仁义”,她也就被人称为仁义师太。

尽管姜素敏曾经过了几十年衣食无忧的生活,但面对寺庙中经常需要辛苦劳作、种植粮食的情况,她并没有叫苦叫累,始终坚持过着这种清贫的生活,并且时常为没有钱请医生的穷人们看病。

年,仁义师太来到了沈阳中医学院,希望进一步学习医术。在四年的学习结束后,她开始四处行医,以实际行动践行悬壶济世的理念。年,由于深受革命思想感染,她还加入了 ,成为了一名战地医生。

随*的生活比寺庙中的更加艰辛,但已经40多岁的仁义师太仍然秉持着心中“普度众生”的信念,不断治病救人。

战争不仅在她的左手手腕上留下了一道疤痕,还让她的脚趾缺了半边,走路十分不方便。直到晚年,这些经历留下的病痛依然折磨着她,但仁义师太从来没有向众人大肆宣传自己的这些善举。

在朝鲜战争结束后,仁义师太先后进入了通化医院、医院、沈阳环城卫生院工作,后来还被下放到了三边江村。

在这个偏僻的小村落里,生活条件极其艰苦,住的是茅草屋,吃的也是和当地居民一样的普通饭食。仁义师太在这里待了十二年,才有机会回到了通化,并创办了自己的诊所。

又过了六年时间,71岁的仁义师太才回到了久违的五台山,并在塔院寺重新受戒,出家为尼。年,她来到九华山朝拜,决定将这座寺庙作为自己漂泊一生的终点。

后来,她还拿出自己的毕生积蓄,重新修葺了破败的通慧禅林,过上了清修生活。年冬天,仁义师太自感大限将至,于是吩咐自己的弟子,在自己去世后不要火化,而是坐缸保存。

这“坐缸”是一种特殊的尸身防腐办法,需要绝食七日,圆寂后将遗体放入装满木炭的陶缸中,如果尸身长久不腐,那就可以贴涂金身,包塑成像,从此当做肉身菩萨供奉。

或许是仁义师太的善举也感动了上苍,当数日后举办揭缸仪式的时候,人们发现仁义师太的肉身不腐,女性特征尽皆消失,并且神态安详。于是僧侣们为师太打造了金身,至今仍然供奉在她生前所住的通慧禅林的佛堂中。

在今人的眼光看来,或许所谓肉身菩萨实际上只是遗体保存得当的缘故,但仁义师太一生的善举确实无人能够否认的,她以实际行动发扬了佛教不慕名利、积德行善的信念,值得被人们尊敬。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